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40篇 |
免费 | 578篇 |
国内免费 | 37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15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577篇 |
化学工业 | 1668篇 |
金属工艺 | 584篇 |
机械仪表 | 446篇 |
建筑科学 | 864篇 |
矿业工程 | 262篇 |
能源动力 | 127篇 |
轻工业 | 540篇 |
水利工程 | 121篇 |
石油天然气 | 706篇 |
武器工业 | 40篇 |
无线电 | 15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63篇 |
冶金工业 | 519篇 |
原子能技术 | 38篇 |
自动化技术 | 2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156篇 |
2020年 | 178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164篇 |
2017年 | 204篇 |
2016年 | 243篇 |
2015年 | 274篇 |
2014年 | 386篇 |
2013年 | 515篇 |
2012年 | 515篇 |
2011年 | 547篇 |
2010年 | 391篇 |
2009年 | 407篇 |
2008年 | 361篇 |
2007年 | 461篇 |
2006年 | 435篇 |
2005年 | 375篇 |
2004年 | 332篇 |
2003年 | 267篇 |
2002年 | 244篇 |
2001年 | 190篇 |
2000年 | 196篇 |
1999年 | 170篇 |
1998年 | 129篇 |
1997年 | 99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64年 | 5篇 |
1961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基于文献中报道的实验研究结果,利用Liang-Rogers模型对NiTi记忆合金薄膜等温单轴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模拟,并讨论了薄膜材料组分含量及温度对其拉伸性能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的比较发现,除模拟得到的相变区间稍宽外,模拟曲线与实验测试曲线基本一致,表明Liang-Rogers模型可用于粗略地预测记忆合金薄膜的单轴拉伸行为。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系泊缆绳在松弛-张紧过程产生冲击张力的影响因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测试缆绳内的动态张力,分别研究了缆绳的端点运动和缆绳的自身特性对冲击张力的影响趋势,其中端点运动包括端点的运动频率和运动幅值,缆绳的自身特性包括缆绳长度、缆绳刚度及缆绳材料.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预张力和激励频率下,缆绳内的冲击张力随端点激励幅值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激励幅值下,缆绳的冲击张力随激励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激励条件下,缆绳内的冲击张力随缆绳刚度和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缆绳长度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为理论分析和实际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在化学驱的实施过程中,地层对驱油剂的吸附滞留是表面活性剂进入地层后含量损失的一种主要原因,为了减少驱油流体在地层的损耗成本而展开对驱油液体吸附抑制剂的研究。 方法以二氰二胺(DCD)、1-十八胺盐酸盐(OHC)为原料,基于亲核加成的原理采用熔融法在150 ℃下合成了一种针对驱油流体的吸附抑制剂OHCB,该表面活性剂同时具备强疏水基、强极性原子和阳离子基团,因此具有较强的占据黏土矿物表面吸附位点的能力。对其进行了红外吸收、紫外吸收、元素分析、质谱等结构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其作为添加剂的最佳配比,并验证在最佳配比下对驱油剂AEO7的吸附抑制效果,以及该体系相较AEO7单一体系的静态洗油效率、乳化性及润湿性的变化。 结果OHCB抑制驱油剂AEO7在黏土矿物表面的吸附效果较好,在驱油剂与吸附抑制剂质量比为5∶1的情况下,抑制效果可达27%以上。 结论OHCB不仅具有较好的吸附抑制效果,且其加入使AEO7的静态洗油效率提升至27.3%、γcmc降至27.1 mV/m,CMC降至38 mg/L、油-水界面张力降至0.5 mV/m以下,对体系性能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并且相较于需要预吸附的牺牲剂,其使用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26.
Nikos G. Tsierkezo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2009,30(3):910-918
Surface tensions (σ) of binary liquid mixtures of acetonitrile (ACN) with 1-propanol (PrOH) were measured over the entire composition range at
eigh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78.15 K, 283.15 K, 288.15 K, 293.15 K, 298.15 K, 303.15 K, 308.15 K, and 313.15 K. The lyophobicities
(β) of the surfactant PrOH relative to that of ACN as well as the surface mole fractions () of PrOH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were derived using the extended Langmuir model (Langmuir 17, 4261, 2001). The β values indicate the greater affinity of PrOH for the surface, and this trend slightly increases with rising temperature.
The determined values indicate that the surface concentration of PrOH is always higher than its bulk concentration and consequently confirm
that the surface is enriched with PrOH. 相似文献
27.
Martin Schicht Kamila Riedlov Mercedes Kukulka Wenyue Li Aurelius Scheer Fabian Garreis Christina Jacobi Friedrich Paulsen Lukasz Cwiklik Lars Bru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22,23(10)
The ocular surface is in constant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with numerous pathogens. Therefore, complex mechanisms such as a stable tear film and local immune defense mechanisms are required to protect the eye.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detec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putative role of surfactant protein G (SP-G/SFTA2) with respect to wound healing and surface activity. Bioinformatic, biochemical, and immunological methods were combined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SP-G in tear film. The results show the presence of SP-G in ocular surface tissues and tear film (TF).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SP-G was demonstrated in TF of patients with dry eye disease (DED). Addition of recombinant SP-G in combination with lipids led to an accelerated wound healing of human corneal cells as well as to a reduction of TF surface tension. Molecular modeling of TF suggest that SP-G may regulate tear film surface tension and improve its stability through specific interactions with lipids components of the tear film. In conclusion, SP-G is an ocular surface protein with putative wound healing properties that can also reduce the surface tension of the tear film. 相似文献
28.
地震波入射方位和斜入射角度对于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震响应结果有着显著影响。本文从地震动传播机制出发,基于波场叠加原理,推导了P波以任意入射方位角和斜入射角空间斜入射下弹性半空间自由场计算公式,建立了P波空间斜入射波动输入模型。以不同应变率下的沥青混凝土单轴动态拉伸试验结果为基础,提出了考虑抗拉强度随应变率实时变化的沥青混凝土面板破坏评价方法。考虑16种不同入射方位角和斜入射角下的P波空间斜入射工况,从面板应力和加速度两方面分析了入射方位角和斜入射角对某实际沥青混凝土面板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沥青混凝土面板的抗拉破坏评价,分析了静态评价方法与动态评价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波空间斜入射波动输入模型能够准确模拟半空间自由场,波动输入数值解与解析解符合良好;与垂直输入射相比,面板顺水流向、垂直水流向加速度峰值最大分别增加135.9%和92.7%,竖向加速度峰值最大减少68.3%;空间斜输入导致面板动应力增大,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最大分别增加3.6倍和2.7倍,忽略入射方位角和斜入射角可能会严重低估面板的地震响应。传统将静态强度提高30%作为动态强度的面板抗拉破坏判别方法过于严格,本文提出的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沥青混凝土面板破坏评价方法较为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传动带成型机张力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进行比较与分析,优化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核心、以磁粉制动器为执行元件的恒张力控制系统。该张力控制系统采用智能调节,能进行参数修改、调节变频器加减速曲线及时间常数,可防止卷绕物拉断,具有在线监视、通讯功能,系统操作方便、直观,排线间距控制精度较高,能大幅度提高传动带成品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前存在3个关键因素导致环锭纺产量无法进一步提高。介绍了一些有利于未来环锭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环锭纺工序中的能耗问题,这是性能能否提高的基础。环锭纺产量的提高,不仅是技术上是否可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