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69篇
  免费   1848篇
  国内免费   986篇
电工技术   613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418篇
化学工业   4169篇
金属工艺   261篇
机械仪表   637篇
建筑科学   2430篇
矿业工程   524篇
能源动力   1268篇
轻工业   1889篇
水利工程   468篇
石油天然气   3012篇
武器工业   64篇
无线电   40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04篇
冶金工业   350篇
原子能技术   363篇
自动化技术   1626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633篇
  2021年   765篇
  2020年   694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516篇
  2017年   547篇
  2016年   647篇
  2015年   652篇
  2014年   1032篇
  2013年   1148篇
  2012年   1339篇
  2011年   1227篇
  2010年   965篇
  2009年   972篇
  2008年   888篇
  2007年   1102篇
  2006年   1171篇
  2005年   925篇
  2004年   718篇
  2003年   623篇
  2002年   553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393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2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5年   2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通过流片,制作出肖特基栅共振隧穿三极管(SGRTT) .根据ATLAS软件的模拟发现,当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外加偏压时,栅极电压对于SGRTT的电流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当集电极接地,栅极电压会主要影响峰值电压,其原因是栅极电压和发射极、集电极的电场分布将会改变耗尽区的分布.实验测试结果对这种现象也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72.
构建了一个半径为0.05μm的圆柱体,用于模拟单粒子辐射功率VDMOS器件的粒子径迹,且圆柱体内新生电子和新生空穴的数目沿圆柱体的半径方向呈高斯分布。考虑到功率VDMOS器件的SEB效应与寄生NPN具有直接关系,提出了一种畸变NPN模型,并通过合理假设,推导出功率VDMOS器件在单粒子辐射下安全漏源偏置电压的解析式。结果表明,使用解析式计算得到的SEB阈值与TCAD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该模型可被广泛用于功率VDMOS器件SEB效应的分析和评价,为抗辐射功率VDMOS器件的选型及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和廉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基于压电陶瓷动态信息的结构裂纹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压电陶瓷的动态特性和压电系统的动态信息,对铝梁的裂纹损伤进行了分析研究。随着梁裂纹尺寸的增加,压电陶瓷片的导钠幅值下降,且系统固有频率减小。利用导钠幅值的变化和系统的动态信息,可以对裂纹的位置和尺寸大小进行识别。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王霏  黄俊  文洪伟 《电讯技术》2022,62(1):130-137
针对深度学习文本检测算法存在运行速度慢、模型体积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YOLOv3(You Only Look Once v3)文本检测方法(mobile-text-YOLOv3).通过深度可分离卷积思想轻量化Darknet-53网络,在高层特征借助双线性插值和偏移层使卷积核具有可变感受野,较大地改善了模型的性能;...  相似文献   
75.
近年来,石油企业不断推进油气增储上产,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工作量,强化油气勘探和产能建设,取得超预期进展与成效。2019年以来,全国勘探新发现亿吨级油田和新增储量亿吨以上油田共7个,新发现和新增储量千亿立方米以上气田8个,新发现亿吨以上陆相页岩油田2个,实现了深层页岩气、深层煤层气勘探的战略性突破,落实了万亿立方米深层页岩气区,发现了大型浅层页岩气田;全国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3.61×108t,年均新增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约8867×108m3;2022年,石油产量增至约2.05×108t,时隔6年重回2.0×108t以上,天然气产量增至约2178×108m3,超预期完成了油气增储上产阶段性目标任务。基于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近中期,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将延续近4年增储上产发展态势,油气新增储量保持高位增长,石油产量在高位实现稳中有增,天然气产量实现较快增长;中长期看,油气探明储量有望较长时期保持高位增长,石油产量将在高位中逐步下行但有望长期稳定在2.0×108t以上,天然气将较长时间增产,2035年预计达到(3300~3500)×108m3,国内油气生产供应能力总体持续提升。要将前景展望变为现实,既需要企业积极应对挑战,保持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战略定力,更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营造有利于油气增储上产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6.
在对高压凝析气田气回收乙烷及以上组分时,可利用的现有乙烷回收流程存在系统冷量过多、脱甲烷塔气液分离效果差和系统能耗高等问题。在部分干气循环工艺(RSV)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高压天然气的乙烷回收高效流程(HPARV)。该流程在RSV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1台高压吸收塔,吸收塔与脱甲烷塔的操作压力相互独立,既保证了较高的乙烷回收率,又降低了外输干气的再压缩功率。HPARV工艺有效解决了传统RSV乙烷回收流程系统能耗高、对高压原料气适应性不强和脱甲烷塔气液分离效率差等问题。研究实例表明,当原料气压力大于7.0MPa时,HPARV工艺对原料气气质组分变化及原料气压力变化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乙烷回收率高达93%以上。与相同乙烷回收率下的RSV工艺相比,HPARV工艺能大幅度降低乙烷回收装置的综合能耗。  相似文献   
77.
通过分析天然气净化装置中水样和固体样品开展模拟实验,研究了醇胺脱硫溶液中铁离子的来源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醇胺脱硫溶液中铁离子含量增大,是因为装置中产生了较多的碳酸亚铁、乙酸亚铁等溶解度较高的腐蚀产物;脱硫溶液中铁离子含量增大后,会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沉淀,硫化亚铁沉淀不断积累,堵塞部分塔盘和富液过滤器,继而导致装置出现拦液问题。  相似文献   
78.
东濮凹陷古近系致密砂岩气成因与充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深层古近系致密砂岩气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以东濮凹陷深层古近系致密砂岩气为例,根据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及储层沥青等分析了天然气成因,从储层致密化及油气充注期等方面,研究了深层洼陷带、斜坡带致密砂岩气充注差异,并划分了气藏成因类型。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洼陷带以腐泥型干酪根裂解气为主,并混有原油裂解气,储层在东营组沉积期和明化镇组沉积中期均演化为致密储层,普遍存在东营组沉积中后期—东营组抬升初期、明化镇组沉积后期—第四纪2期油气充注;东濮凹陷斜坡带以原油裂解气为主,储层在明化镇组沉积中期演化为致密储层,以东营组沉积中后期—东营组抬升初期油气充注为主。根据天然气成因、储层致密化进程及其与油气充注期的关系,将东濮凹陷深层古近系致密砂岩气藏划分为2种成因类型:洼陷带2期致密混合型气藏,斜坡带晚期致密原油裂解型气藏。  相似文献   
79.
Knowing compressibility factor (z-factor) values of natural gases is the basis of most petroleum engineering calculations. Shortage of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for the specified compositio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encourages researchers to propose efficient equations for calculating z-factor values.

This investigation presents a useful empirical model for determining natural gases compressibility factor values. The advantages of this correlation are that it is explicit in terms of z-factor and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ng compressibility factor values by this method reveal the supremacy of the new equation over the other widely used correlations.  相似文献   

80.
This work is devoted to studying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bitumen for road construction by using vacuum residue >420°C of heavy oil of the Ashal'chinskoe field in and natural asphaltite Spiridonovskoe field from Permian deposits in Tatarstan. The effect of natural asphaltite as a solid disperse phase element on the structural and group composition of the residual heavy oil product and its malacometrical qualities (penetration, extensibility, softening point, resistance to aging and adhesion) is revealed. The production of samples of compounded bitumen production was carried out by introducing the required amount of the shredded asphaltite to deasphaltizat vacuum residue of heavy oil and heating their mixture to 220°С with vigorous stirring.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deasphalting the residual heavy oil product, associated with the amount of injected asphaltite, showed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tion of modified bitumen with better adhesion properties that correspond to road bitu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