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3篇
  免费   1472篇
  国内免费   991篇
电工技术   35篇
综合类   567篇
化学工业   204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82篇
矿业工程   302篇
能源动力   210篇
轻工业   190篇
水利工程   1469篇
石油天然气   853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篇
冶金工业   68篇
原子能技术   42篇
自动化技术   9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494篇
  2020年   544篇
  2019年   561篇
  2018年   472篇
  2017年   460篇
  2016年   585篇
  2015年   475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711篇
  2011年   849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前陆盆地前缘隆起是一重要油气聚集带,其特殊的构造部位及复杂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决定了在该部位有多种圈闭形成和分布。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盆地由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而成的成油体系中的前缘隆起——沙雅隆起区经历了海西期挤压形成雏形、印支—燕山早期挤压定型、燕山晚期—喜马拉雅中期拱张、喜马拉雅晚期挤压拗陷等构造活动阶段,圈闭形成与构造活动相关,成藏与烃源岩演化、幕式构造运动有关,因此各圈闭带的含油气性与圈闭形成期和油气运聚期的匹配有很大关系,由此划分出沙雅前缘隆起区的3级有利构造带。   相似文献   
52.
沁水盆地北端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富集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层气的富集与储层特征密切相关,并受地质条件的制约。在详细研究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富集机制的基础上,对沁水盆地北端煤层气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煤岩、煤质、煤体结构及孔渗性、吸附性的观察和测试显示,该区煤层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局部发育构造煤,裂隙较发育,吸附性能力强,含气量高,含气饱和度偏低,适合煤层气的开发。该区煤层气的富集主要受控于热演化史和埋藏史。在区域变质的背景上,叠加了岩浆热变质作用,生气强度大。另外,煤层的埋深、顶底板封闭性及水文地质条件都会影响煤层含气量的大小,煤层气富集是多因素有效配置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永进油田目的层产状平缓,断层不发育,储层厚度小、埋深大、描述困难。运用伪波阻抗技术对该区的储层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为了确定柴达木盆地勘探新层系,测试并分析了该盆地5个油气田的8个天然气样品的氦、氩同位素比值,探讨了其在大地构造背景、大地热流和气源方面的示踪意义。研究结果如下:①柴达木盆地8个天然气样品3He/4He值分布在2.0×10-8~5.48×10-8的范围,总体平均为3.7×10-8,均在10-8量级,体现了典型的壳源成因氦同位素的特征。②据3He/4He计算的大地热流值较低,分布于41.2~48.2 mW/m2之间,平均44.9 mW/m2,低于东部地区大地热流平均值73 mW/m2,表明该盆地具有较稳定的构造背景。③根据天然气40Ar/36Ar的年代积累效应,结合烃源岩分布特征推测,柴达木盆地东部凹陷区伊克雅乌汝构造伊深1井天然气应源于上第三系;西部坳陷区尕斯油田尕斯8-6井和尕斯475井天然气应源于下第三系;碱山构造碱1井天然气应源于侏罗系,碱山构造碱2井的天然气应源于上第三系;北缘块断带南八仙油气田仙试1井的天然气应源于侏罗系;南八仙油气田仙试8井和马北构造马北1井的天然气可能主要源于侏罗系。  相似文献   
55.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藏严格地沿断裂展布,自北西向南东沿断裂带依次分布冷湖三号-七号油气聚集带、南八仙油气聚集带和马海油气聚集带.柴北缘地区断裂的形成与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在中新生代的剧烈挤压和走滑活动有关.断裂以逆断层为主,还有少量的同沉积正断层、平移断层等.断裂走向以NW向和NWW向为主,平面上呈弧形弯曲、平行、斜列、交叉展布的"S型"或"反S型"等组合类型,剖面组合样式主要有伸展构造、基底卷入型、盖层滑脱型等类型.其中,以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形成的构造油气藏最为发育.断裂不仅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展布及构造圈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断裂活动形成的大量裂缝,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条件.柴北缘地区普遍存在以断裂为油气运移通道形成的下生上储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56.
选择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资源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污染负荷指数5类基本因子,组成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评价值在0.067-1.500之间变化,对结果进行再处理、聚类,划分毗河供水规划的生态适宜分区。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和要求,对水利规划作出相应的调整。毗河供水规划整体布局较合理,大型建设项目未处于生态需特别保护的区域。各水库农业灌溉的同时,也能发挥生态功能,为周围环境提供用水,对区域生态与环境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7.
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普遍见到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但试油未能获得工业油流.据分析,该区白垩纪末的抬升和翘倾运动使油气发生了第三次运移成藏,油、气、水重新分布并受储层物性控制.正确勾画出有利沉积相带、针对油藏特征采取更有效的工艺技术,是实现该区勘探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火成岩体识别与预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火成岩发育,纵向上从二叠系至前震旦系主要发育有4期,严重地影响了该区构造圈闭落实的可靠性以及油气藏后期的保存条件,也是塔中18、21、22等井钻探失败的主要原因。为降低钻探风险,在该区进行了火成岩体识别与预测技术攻关,总结出了7种方法,它们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有效地预测火成岩分布以及火成岩对下伏构造的影响,指导该区勘探;通过中1井的钻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本文根据近3×10~4km地震和13口探井及其它地球物理、地质等方面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东海盆地西南部与盆地其它部分在发育演化、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等方面差异甚大。 盆地西南部(杭州湾—冲绳岛断裂以南地区)发育演化经历了断陷—坳陷—隆起—铺盖四个阶段。始新世末期的隆起在研究区演化史上有15~20Ma的沉积间断、剥蚀。这段历程,盆地其它部分未曾经历。其次是区内始新世末期抬升运动,致使始新统及以下老地层受剥蚀,仅始新统最大剥蚀量达1000m,这是盆地内绝无仅有的。第三是第三纪以海相沉积环境为主,特别在始新世,为海侵高潮,海城宽阔达8000km~2,这时盆地东北部正接受陆相沉积。研究区中部(北东向)可能存在超压泥岩及多套生油岩系,应为有利生油气区。研究区可能是盆地最有油气远景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60.
基于约束优化的联想记忆模型学习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涛  俞瑞钊 《通信学报》1992,13(5):88-92
本文提出了一种对称互连神经元网络的学习策略,利用全局约束优化方法确定连接权。优化过程采用了梯度下降技术。这种学习算法可以保证训练样本成为系统的稳定吸引子,并且具有优化意义上的最大吸引域。本文讨论了网络的存储容量,训练样本的渐近稳定性和吸引域大小。计算机实验结果说明了学习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