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43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43篇
石油天然气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岩头寨钒矿赋存于寒武系底部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中,含钒岩系以富含有机质的碳、磷、硅质岩石组合为特征。矿体呈层状,具多层性,平均厚度2.7~7.1 m,V2O5平均品位0.80%~0.84%。矿石类型主要为硅质岩夹硅质炭质页岩或互层和硅质炭质页岩型2类;含钒矿物主要为含钒伊利石。探明的资源储量达311万t。文章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等分析,认为矿床受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和古构造条件控制;钒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都离不开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成矿作用是在有机质参与下发生的元素迁移、富集作用,经成岩期富化而形成矿床。钒的生成与菌藻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矿床属于化学生物地球化学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62.
刘永学  王玮  陈建坤 《山西建筑》2007,33(20):151-152
针对西北地区干旱多风高温的气候特点,分析了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楼板裂缝的措施,从提高模板刚度和平整度、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薄膜覆盖养护、改善施工工艺、加强成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保证楼板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63.
西北大开发中黄河水资源的配置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西北大开发的重要前提之一。黄河作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源 ,厉行节约、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是保障其可持续开发利用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第一、第二产业是节水的重点 ;由于水资源在我国社会经济的特殊地位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水资源的配置将仍需采取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配置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总量控制原则和优先原则是计划前提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两个基本原则 ;在水资源保护对策上 ,要标本兼治 ,抓紧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 ,及早对入河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64.
西北太平洋边缘及特提斯北缘中生代盆地成因(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北太平洋边缘及特提斯北缘中生代盆地在早-中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早-中白垩世处于裂谷期,前者残存的构造样式表明裂谷作用源于右行剪切拉分,后者的构造样式表明裂谷作用源于被动拉伸兼左行剪切。后裂谷期以中性环境为主并发生热沉降。在裂谷期末和后裂谷期末均发生脉动式剪切挤压作用.中生代盆地的裂谷作用可能源于亚洲大陆相对太平洋板块和北特提斯板块向北漂移,分别在后两者之间产生右行剪切和拉张。脉动式挤压可能源于亚洲大陆板块转向相对南移(或太平洋板块和北特提斯板块相对亚洲大陆北移),造成西北太平洋边缘沿北北东-北东向左行剪切。中新生代盆地应变-时间曲线可能具有分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5.
西北太平洋边缘新生代盆地成因(上):成盆机制述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全面地简述了西北太平洋边缘新生代盆地成盆机制各种学说,强调了成盆机制分析原则。按弧后主动扩张说、弧后被动拉张说、局部区域左行挤出说等,演绎出的盆地空间几何形态与实际情形不符,演绎出的块体运动及位移在空间上不能平衡。局部区域的右行剪切拉分说是揭示西北太平洋边缘盆地成因的良好开端。以日本海和南海为例,讨论了边缘海“洋壳基底”性质,认为所谓的“洋壳”实为变薄的陆壳。现行边缘海的年龄值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6.
贺兰山南部分布着多个方向的构造,其中最明显地是一系列的北西向构造,目前这些构造的相 互关系以及形成机制还没有得到合理地解释,争论很大;野外构造研究表明,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 形成与青铜峡固原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是该断裂由走滑运动向挤压运动转换时的派生构造;从另 一角度也说明,在中新生代由青铜峡固原断裂所限定的地块(卫宁北山)向东运动,而这些北西向构造 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新生代。由于卫宁北山向东运动的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因此,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 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中国重要地质界限的南北向构造———贺兰山已 经被青藏高原的构造活动所叠加。  相似文献   
67.
68.
本文通过对体育馆长期使用的体验和感知认识,提出了一些适用于西北地区体育馆空调通风系统的新理念,在降低运行成本,节约能耗的基础上,提高体育够空气质量和环境舒适度。  相似文献   
69.
新疆与西北750 kV联网工程、甘肃千万kW级风电一期外送工程建成投运以及直流外送能力的大幅提升,对西北电网跨区跨省交易网损分摊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国内外电力市场及西北电网的网损分摊机制进行了归纳研究;计算分析了新疆电力外送及河西风电大规模上网对西北电网网损的影响;定义了交易功率的额外平均网损系数,验证了此系数应用于转运网损分摊的合理性;对西北电网网损管理在疆电与河西风电外送情况下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有益的补充办法。  相似文献   
70.
介绍了在西北高海拔地理环境下,750 kV输电线路电晕损失测量技术研究的重点成果。研究了光纤数字化电晕损失测量方法,利用电晕笼获得不同类型750 kV输电线路导线在不同场强下电晕损失的关键参数;借助可移动式电晕笼,在环境气候实验室获得0~4 000 m海拔下750 kV输电线路导线电晕损失的实测曲线;首次提出指数形式以及改进线性形式的六分裂导线电晕损失海拔修正方法;研究结果对不同海拔高度的750 kV输电线路导线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