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2篇
  免费   1039篇
  国内免费   800篇
电工技术   10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829篇
化学工业   1464篇
金属工艺   95篇
机械仪表   143篇
建筑科学   772篇
矿业工程   1249篇
能源动力   288篇
轻工业   112篇
水利工程   136篇
石油天然气   5387篇
武器工业   20篇
无线电   2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9篇
冶金工业   479篇
原子能技术   54篇
自动化技术   53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377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593篇
  2013年   577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775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620篇
  2006年   689篇
  2005年   648篇
  2004年   606篇
  2003年   525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介绍了宁波港、舟山港石油类海洋环境污染物的来源情况,其污染源来自石油库、港口、油轮事故、污油和含油污水的排放以及船舶修理、船舶清洗等。石油类海洋污染会使海产品大大减少,危及人类的食物来源。为此,提出了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在油库集中的地方,以大型油库为依托,对含油污水作集中处理,建立油轮突发事故应急处理体系,并定期预演等防治海洋石油类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2.
Several problems are encountered with asphaltenes during the exploitation, transportation, storage and treatment of crude oil.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study the behaviour of the crude oil fraction (<210°C) by varying the temperature and doping with some hydrocarbons including solid paraffin and aromatic concentrate. The effect of flooding water was investigated. A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study on asphaltenes removed from the crude oil using two different solvents was performed. The state of the oil was determined by the stability factor which indicates the susceptibility of asphaltenes to agglomerate or to disperse in the continuous phase.  相似文献   
103.
国外油气化探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国外油气地球化学勘查的现状。在油气化探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国外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认识。M.D.Matthews认为烃类迁移机制可分为弥散式和会聚式2类,并着重探讨了烃类通过会聚式迁移到达近地表时,其渗逸速率、气泡效应、分散相的成分和性质等对近地表层和水柱中烃类背景水平及异常形成的影响。R.Tompkins提出了油气藏地层电池和氧化还原房概念。有的学者对某些具体化探方法的原理提出了新的认识,如汞烃共生说等等。在油气化探应用效果方面,国外大量实例说明,应用非常规物化探之后,预测成功率明显提高,综合油气勘查是今后油气勘探的发展方向。近年有的学者将化探的微生物法扩展到储层研究,较准确地了解地下储层的性质与动态。油气化探技术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诸如烃类迁移机制、干扰因素的影响、应用领域的扩展等等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4.
油气沉积学原理及其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油气藏形成条件中的生、储、盖、运、圈为纲讨论了油气勘探沉积学;以油气藏开发过程中与沉积、成岩的关系讨论了油气开发沉积学。在油气勘探沉积学中重点论述了陆相沉积与储层及圈闭的关系;在油气开发沉积学中重点论述了储层研究的基础—储层的沉积属性和成岩特征。强调储层沉积、成岩研究应成为储层评价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5.
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模拟试验——池火灾环境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液化石油气储罐在火灾作用下,其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会迅速上升,从而可能引起储罐爆炸,进而酿成危害性更大的二次灾害。为此,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在池火灾环境下的热响应情况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试验研究。研究发现,储罐在池火灾作用下存在着明显的热分层,热分层加速了储罐内部压力升高的速度;储罐内部温度分布和压力响应受到储罐类型、充装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三次多项式加以拟合。  相似文献   
106.
流场拟合法是由何继善院士提出的物理探测技术。以流场拟合法为理论基础研制的管涌渗漏检测仪在堤坝检测及抗洪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缩微环境中模拟管涌渗漏,对流场拟合法进行模拟测试并获得了明显的结果。为管涌仪器的性能检测、校验、标定提供了便捷的测试方法,并为该仪器在生产过程中统一性能和企业标准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东营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营凹陷已进入勘探开发成熟期 ,滚动勘探开发是增储稳产的主要手段 ,精细油藏描述是其关键。总结滚动勘探开发的 4种方式 (老区扩边、发现新块、发现新层系和新区滚动勘探开发 ) ,对断块复杂程度提出按每平方千米内所有断层的累加长度划分的新方法 ,从构造描述、储集层描述和油藏描述方面介绍了滚动勘探开发的技术方法。以永 8断块为例 ,在层位标定、反射特征分析、构造描述流程、地震地质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归纳精细油藏描述的具体方法 ,强调了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相干分析、属性分析等技术的重要作用。应用这一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使东营凹陷每年新增滚动储量近2 0 0 0× 10 4 t。图 3参 10  相似文献   
108.
冀中坳陷东北部石炭—二叠系储层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石炭—二叠系残留分布区即坳陷东北部的文安斜坡、杨村斜坡、大城凸起等地区,受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期强烈的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历经差异升降和拉张断陷两大构造发育阶段,致使东、西部剥蚀带的埋藏史表现为沉降—抬升—沉降、沉降—抬升两种类型。区内沉积体系发育较为齐全,自下而上可以识别出滨海潮坪—沼泽、三角洲和河流等三大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和河流体系发育的分流河道、辫状河道砂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形成了该区最主要的砂体类型。区内砂岩储层在其间断埋藏成岩过程中,受表生淋滤作用和深部淋滤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较为发育的次生孔隙,孔隙度一般为15%~25%,大气水的深部淋滤作用又进一步改善了断层发育区的储集性能,并由此形成了该区优质的储层。综合评价认为,西部剥蚀带附近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09.
在大比例尺的化探测量中,用GPS单点绝对定点技术来进行测网的布设,减少了控制测量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GPS绝对定点在化探测量中仍有应用的前景。但是,绝对定位时必须做到:(1)合理选择校正的控制点(三角点或四角点);(2)正确校正参数;(3)定期地检测仪器;(4)保证仪器的高度角和有效工作时间。本次该方法应用在化探的测网布设中。实测面积7km^2,经传统测量仪器检查验收,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案完全可以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10.
中国海上时移地震技术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中国海上油田的具体情况,参照国外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时移地震可行性研究。总的来说,在中国海上开展时移地震是基本可行的,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中国海上油田的储层结构和成分比较复杂,因此必须针对不同油田的具体问题,做好各种风险性研究及相应的技术和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发挥时移地震技术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