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综合类   5篇
能源动力   2篇
石油天然气   1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中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油气系统成因类型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根据相对海平面升降速率与礁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生物礁可分为三种类型:进积礁,并进礁,退积礁.据此,中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油气系统可划分为三种成因类型:进积型,并进型,退积型.南盘江地区茅口期、鄂西地区长兴期进积礁属进积型;南盘江地区长兴期并进礁属并进型;川东地区长兴期退积礁属退积型.含油气系统要素形成机理及空间配置关系受相对海平面升降控制,不同类型的礁体具有不同的含油气系统要素形成机理及空间配置关系.这一认识对钻前评估潜伏礁体的含油气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2.
纯梁油区油气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油气平面上分布于正向构造带,纵向上集中在沙四段、沙三段和沙一段,其石油地质储量占全区探明储量的83.3%,油气富集层位及埋深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往西依次抬高的趋势。该区的构造、油气源、生储配置与盖层、地层不整合等是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该研究成果应用于纯化油田外围的滚动勘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3.
针对产能较低、不能自喷且无偏心井口的抽油机井录取动态资料的需要,研究了一种新的测井方法,即油井气举找水测井技术。该方法利用压风车向井内加压气举,模拟地层生产状态,并根据不同井况优选测井系列,录取井下动态资料。该技术在中原油区应用35井次,测井成功率达100%,采取增产措施23井次,累积增油6558.8t,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4.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历史上的2次烃源充注使得以CO2为主的气体进入砂岩储层,导致储层内发生了以水-岩反应为主的成岩作用,最终使储层发生高度致密化。鉴于储层致密化过程研究对有利储层的评价和预测极其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下石盒子组8段致密储层为例,在实测水化学、矿物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岩石学测试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利用简化的二维地质模型,采用多相、多组分反应溶质运移程序TOUGHREACT,研究不同碎屑矿物条件下,CO2进入储层后所发生的水-岩反应及其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确定了最有利于储层致密化形成的碎屑矿物条件。结果表明,长石类矿物溶解所产生的自生高岭石、伊利石及铁白云石是造成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减小的主要矿物。绿泥石在CO2-水-岩作用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溶蚀,主要产物为铁白云石。碎屑组成中较高含量的含钙矿物对于储层的致密化有重要意义。含钙矿物总体积分数为0.315时,在CO2参与下发生的水-岩反应中,孔隙度最大降幅可达40.0%。  相似文献   
125.
研究继承性构造与新生构造并存的时空发育特征是"盆""山"耦合理论指导油气勘探的一个切入点。文章从超大陆旋回,成盆动力学和含油气构造带研究3方面展开论述,强调"寻根溯源",在具体分析每一阶段的新生构造时注意基底/先存构造的影响,从含油气盆地的研究深入到含油气构造带的研究,从盆地的运动学研究发展到动力学(包括外动力和内动力)研究。在分析新生构造演化的2种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海相油气勘探的3类主要靶区。以新生构造的演化为主线,结合"源""运""聚""藏"的研究,借鉴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其它新思想,"盆""山"耦合将成为指导油气勘探尤其是海相油气勘探的创新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126.
北非经历了泛非期基底形成、早古生代稳定陆块演化、晚古生代抬升剥蚀、中生代裂陷和新生代反转隆升的多期盆地演化过程,形成了多个叠合盆地.与以往叠合盆地中往往形成叠加的含油气系统不同,北非古生代和中、新生代2大含油气系统互不叠置,分别分布于北非西部和中、东部盆地.系统分析了2大含油气系统的油气地质特征以及盆地演化对其互不叠置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提出了勘探潜力目标.西部盆地古生代含油气系统志留系阿卡库斯组泥岩和三叠系巨厚蒸发盐岩盖层之下、古隆起内及不整合面附近的圈闭以及中、东部盆地中、新生代含油气系统的地堑和地垒附近形成的断层和岩性圈闭及深部白垩系储集砂体为研究区的主要勘探潜力目标.  相似文献   
127.
西非海岸南、北两段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非海岸主要含油气盆地是典型的大陆裂谷和被动陆缘盆地的叠合盆地,具有相同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但是,由于南、北两段板块演化的过程不同,导致了盆地形成发育时期、构造演化特征、沉积充填特征的较大差异,形成了南、北两段油气地质条件、成藏特征、油气富集程度的极大差异。西非北段盆地的形成主要与北大西洋的裂开和非洲与北美板块的分离有关,同时也受北非构造演化的控制,盆地演化早期分异强烈,没有形成统一的沉积中心,晚期进入整体坳陷阶段,受阿特拉斯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形高差大,沉积厚度向海上快速增厚。而中段和南段盆地的形成主要与南大西洋的形成和非洲与南美洲板块的分离有关,盆地演化早期形成了统一的盆地,具有相似的沉积序列和地层发育特征,其沉积中心位于中部的加蓬和下刚果盆地,第三纪进入盆地的分异期,沿西非海岸发育一系列三角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从北向南规模逐步减小,有尼日尔三角洲和刚果扇盆地等。通过重点探讨西非南、北两段主要含油气盆地形成演化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对比分析南、北两段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为中石化海外在西非战略选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8.
在综合分析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东海陆架盆地、渤海湾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的性质(基底性质、深部结构特征、盆地类型)、沉积—构造特征(构造单元特征、构造演化阶段、沉积特征、沉积沉降速率)和油气地质特征(烃源岩特征、圈闭类型、生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等方面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研究认为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基底性质相似,同属于陆壳之上的刚性基底,深部结构特征与盆地宏观构造形态相耦合;盆地发育受断裂控制作用明显,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阶段,沉积、沉降中心具有类似的迁移规律;均发育多套烃源岩层系,存在多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圈闭和油气藏类型均以构造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9.
准噶尔盆地腹部断裂带地区含油气流体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体活动的矿物岩石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准噶尔盆地腹部断裂带地区含油气流体活动特征,认为断裂是含油气流体活动的重要通道,并且存在多种性质和多期次的流体活动.沿断裂活动的流体富集Mn、Fe元素,流体流动具有幕式特征,断裂上盘可能是优势的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130.
根据地壳运动引起的挤压作用及拉张伸展作用,研究了松辽盆地中浅层构造层序界面的划分.在分析地震剖面和构造作用的基础上,发现不同的构造作用都在地层中留下自己的痕迹面,依此将松辽盆地中浅层划分出伸展、压陷、压扭、挤压4种类型和8个构造层序界面.从而,可以解释构造作用样式不仅控制沉积物的充填厚度和地层的旋回性,而且还控制着沉积体系类型和内部沉积构成;同时分析并解释了构造运动的迭置对含油气系统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