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41篇 |
免费 | 548篇 |
国内免费 | 25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82篇 |
综合类 | 799篇 |
化学工业 | 874篇 |
金属工艺 | 1637篇 |
机械仪表 | 3398篇 |
建筑科学 | 618篇 |
矿业工程 | 610篇 |
能源动力 | 783篇 |
轻工业 | 199篇 |
水利工程 | 411篇 |
石油天然气 | 850篇 |
武器工业 | 119篇 |
无线电 | 31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71篇 |
冶金工业 | 717篇 |
原子能技术 | 114篇 |
自动化技术 | 5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2篇 |
2024年 | 219篇 |
2023年 | 209篇 |
2022年 | 340篇 |
2021年 | 372篇 |
2020年 | 332篇 |
2019年 | 288篇 |
2018年 | 220篇 |
2017年 | 270篇 |
2016年 | 378篇 |
2015年 | 442篇 |
2014年 | 945篇 |
2013年 | 591篇 |
2012年 | 1079篇 |
2011年 | 1020篇 |
2010年 | 736篇 |
2009年 | 686篇 |
2008年 | 540篇 |
2007年 | 822篇 |
2006年 | 743篇 |
2005年 | 655篇 |
2004年 | 538篇 |
2003年 | 497篇 |
2002年 | 432篇 |
2001年 | 405篇 |
2000年 | 330篇 |
1999年 | 211篇 |
1998年 | 130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91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113.
基于DSP的液压伺服系统,以TMS320LF2407A芯片为主处理器,设计了一种数字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提高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减少超调量,增强了系统的跟踪能力,能实现系统的实时在线控制,并满足系统的动态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通过对船闸短廊道输水系统的廊道断面面积、阀门开启时间、输水时间之间关系的分析,以不大幅增加输水廊道断面面积、满足船舶停泊条件的情况下,尽量缩短船闸输水时间为原则,得出了短廊道输水系统设计的最优kv取值.工程实例分析计算表明,《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中建议kv取值0.6~0.8并非最优. 相似文献
117.
针对高速开关阀先导流量控制的比例阀输出流量受负载压力变化影响的问题,基于其主阀流量线性放大先导流量的特性,提出先导阀压差补偿方法,保证先导阀两端压差不变,使得流量不受负载影响,从而实现主阀流量的稳定输出,设计压差补偿器并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先导阀和主阀之间增设压差补偿器可以抑制负载压力变化对先导流量的影响,使得线性放大后的主阀流量保持稳定;通过对压差补偿器的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主阀输出流量的响应速度,同时降低了主阀输出流量波动,满足液压控制技术对数字液压阀输出稳定流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8.
刘宇;刘银水;刘勇;王振耀 《液压与气动》2025,49(5):73-80
现有开关式高压大流量电磁卸荷阀存在压力难以调控、供液不连续等问题,难以满足泵站供液系统的快速响应且能按需调节高压泵输出压力的需求。为此研制了比例先导阀控制主阀阀芯位移的卸荷阀,实现用液量按需快速供给、压力多区间调控。通过AMESim仿真软件搭建卸荷阀仿真模型,研究了主阀弹簧腔、主阀弹簧刚度、主阀弹簧预紧力和阻尼孔直径大小对主阀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弹簧腔容积减小,缩短了卸荷阀升压和卸压时间;弹簧刚度和预紧力主要影响残余压力和卸压时间;阻尼孔直径主要影响残余压力和升压时间。确定结构参数,通过样机进行试验验证,样机升压时间为388 ms;卸压时间为436 ms;残余压力为1.88 MPa。 相似文献
119.
万竞择;魏东;赵永立;刘红宝;臧辉 《液压与气动》2025,49(5):128-136
为了研究密封元件动密封对电磁阀动态特性的影响,在高压电磁阀应用案例的基础上,建立了先导式电磁阀的AMESim仿真模型,选取三种典型密封元件,挡圈、O形圈、泛塞圈,分别计算了其对电磁阀动态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挡圈密封效果较差,导致电磁阀主活门启闭动作易受环境温度影响,且启闭动作产生的冲击较大;O形圈密封效果较好,但与电磁阀主活门的动作特性不匹配,因此提出了上密封面开卸压槽的解决方案;泛塞圈适用于常温、超低温工况,但两种工况下密封效果差别较大,因此同时提出了系统的设计上应考虑的措施,避免对阀门的动态特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