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2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19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42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95篇
矿业工程   196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1936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伯初 《海洋石油》2007,27(1):1-10
从物理海洋、古气候、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分析入手,研究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认为,在整个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条件是存在差别的。南海东北部,在氧同位素2、4、6期,由于菲律宾海的高盐度海水的注入,使这里的生物生产率特别高,陆坡上沉积了丰富的有机物质,加上此期间该处的沉积速率高,为天然水合物的生成具备了物质条件;另外,自中新世末以来,由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台湾地区发生碰撞,对南海北部产生北西向挤压,加快了流体在沉积物中的活动,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具备了良好的构造环境。因此,研究认为南海东北部陆坡应是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最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32.
红层是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沉积的砂砾岩地层,它对应着陆相盆地的氧化环境。砂岩型铀矿床是外生后成铀矿床,要求容矿目的层成岩与后期铀成矿的时差较大,其间存在沉积间断和潮湿-干旱交替的气候条件,红层就是该时期的产物。红层发育期与砂岩型铀矿化期在时间上常常重合, 国内外研究发现,每次红层发育期都可能伴随着1个或数个层位中的铀矿化发育。我国红层有好几个发育期,但砂岩型铀矿化主要发育在中、新生代。以5个已知砂岩型铀矿床为例,对红层与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红层沉积与后期砂岩型铀矿化是“同生共存”的,判断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有无砂岩型铀成矿前景,先要看它有没有红层沉积、红层发育期有多长。  相似文献   
33.
针对在沉积相带追踪中,常规三角剖分算法构造的三角网无法自动解决河道砂体跨井排不连通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带边界线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步骤是采用逐点插入法先生成无约束三角网;再根据河道砂体连通情况插入虚拟井,并通过该虚拟井建立跨井排井的连通线,将这两条线作为约束边插入第一步生成的三角网中,将三角网部分重构,形成最终约束三角网,对该三角网进行相带边界追踪。系统前端采用。 NET网页框架和Applet网页嵌入技术,核心绘图功能采用Java 2D绘图技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4.
沉积微相研究是开发地质研究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沉积微相是储层物性展布模型接近油藏实际的重要保证。论文在推广的地质建模软件Earthvision深度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沉积微相图自动绘制的技术方法,并应用用户自主开发语言完成了软件模块的编制。实例应用检测效果良好,这表明提出的方法实用性较强,克服了目前开发地质研究过程中沉积微相图件制作仅根据储层厚度的大小来简单划分造成的精度不够,无法满足储层分布模型要求的缺陷,对于改善开发地质的研究手段、提高模型建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四川盆地动力学演化与油气前景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四川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巨型油气富集带中一个大型古生代-中新生代海相-陆相叠合盆地,其形成与演化受特提斯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控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曾经历了中-晚元古代扬子地台基底形成阶段;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晚三叠世盆山转换与前陆盆地形成演化阶段;侏罗纪-第四纪前陆盆地沉积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内古生代-中生代广泛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而且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发育大型构造圈闭,储集层、盖层及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具有再次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条件。  相似文献   
36.
针对河套盆地开展了历时多年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利用采集的298组浅层地下水样品以及收集并甄选的382个水文地质钻孔记录分析发现:河套盆地内95%的高砷地下水(As质量浓度10μg/L)集中在黄河决口、改道形成的古河道影响带及黄河决口扇裙带。其中,盆地南部首次发现了较为集中的高砷地下水,其分布范围与黄河北岸的晚更新世以来黄河决口、改道形成的4个大型决口扇,在空间上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黄河古河道带及决口扇裙带表现为较强的还原环境及蒸发浓缩作用以及较弱的地表水补给强度。受pH值、含铁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等因素影响,决口扇裙带浅层地下水中砷的含量略低于平原中部黄河古河道带。结果表明:黄河古河道带及决口扇裙带特定的沉积环境控制着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进而对高砷地下水的分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形态、砂体的几何形态以及孔隙度与渗透性等资料,对东营凹陷梁11断块沙二段7—8砂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精细描述。研究结果表明,7—8砂层组属于以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为主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可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废弃河道和三角洲泥共8种沉积微相。其中,河口坝及远砂坝均可进一步细分出坝核、坝缘2个次级微相;分流间湾可进一步划分为间湾滩地和间湾洼地2个次级微相。沙二段7砂层组各单砂层中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等微相为主,局部分布水下决口扇及废弃河道;8砂层组各单砂层中以河口坝为主,其次是远砂坝。  相似文献   
38.
大民屯凹陷西陡坡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大民屯凹陷西陡坡在古近纪早期由边界断层控制形成,发育凸起一陡坡边缘、陡坡一洼陷边缘两个断裂坡折带。西陡坡的物源供给是形成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条件。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大民屯凹陷古近系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深断陷和浅断陷两种类型,深断陷型层序油气成藏条件好。断裂坡折带控制形成的低位域砂砾岩体及湖侵域的砂体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点目标。运用地震储集层预测技术预测的砂砾岩体的空间分布经钻探证实。图6参17  相似文献   
39.
在对渤海湾盆地内各坳陷区上百口钻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芯、测录井及地震等资料,探讨了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建立了含煤岩系沉积模式,揭示了含煤岩系的残余地层展布规律。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主要发育在太原组及山西组,岩石类型包括煤岩及暗色泥岩(包括炭质泥岩)。其中,太原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以陆表海堡岛沉积体系下泥炭坪为特征,沉积物泥炭的显微组分以腐殖组为主,普遍富硫,且矿物质含量较高,成煤后以镜质组为特点,壳质组相对丰富;山西组由于受物源区碎屑物质供给能力增强及大规模海退的影响,各类泥炭坪等主要成煤环境随时间推移由北向南发展,并逐渐被浅水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聚煤环境取代,该类泥炭沼泽形成煤层厚度较大,但受分流河道冲刷作用,因此横向厚度变化较大,结构复杂,硫含量一般较低,灰分含量高。根据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岩系及成煤环境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堡后泥炭坪、潮坪泥炭坪、潟湖泥炭坪、潮汐三角洲泥炭坪及浅水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5种模式类型,它们各具不同的沉积岩相组合及成煤特点,多种成煤模式可同时共存且相互演化。通过研究认为,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残留厚度较大,分布广泛,但受中新生代构造断裂影响,部分地区遭受剥蚀。通过对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有机质丰度等烃源岩指标的分析,结合不同类型的测井曲线,估算了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有效煤系烃源岩的厚度。其中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有效煤系烃源岩在黄骅坳陷南部、冀中坳陷的苏桥—文安地区分布较厚,有效煤系烃源岩厚度在150~200 m,最厚可达250 m以上;临清坳陷及东濮坳陷中东部有效煤系烃源岩厚度普遍在50~100 m;济阳坳陷有效煤系烃源岩呈零星分布,在各次级凹陷中均有小面积累厚较大的煤系烃源岩发育。  相似文献   
40.
李晶 《中州煤炭》2020,(9):239-243,249
煤炭开采过程中极易发生顶板事故。基于王坡煤矿的地质条件,利用钻孔、井下钻探、物探、生产揭露资料,分别对该矿煤层顶板沉积特征、煤层顶板岩石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通过实验室室内测试,获取了煤层顶板岩石抗压强度、泊松比、坚固性系数、黏聚力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最终确定了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相关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得出岩石力学性质是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的主控因素。研究可为类似煤矿顶板稳定性因素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