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2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199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53篇
化学工业   104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95篇
矿业工程   196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1968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王飞  刘国文  廖宇斌 《矿产勘查》2019,(5):1054-1060
文章选取长6油层组这一典型的曲流河三角洲作为例案,分析该地区发育的微相类型:水上分流河道、分流间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等,其中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研究表明了相是沉积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1)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弯度大的分流河道与平原相近,分流河道许多向外延展;(2)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短,由于水体浅所以导致了大量的堆积物沉积,河口处冲击力变大,水携带者冲积物缓慢运移,多在水下分流河道的两侧堆积成指状;(3)受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影响,在其末端垂向沉积上,上粗下细在沉积粘土沉积之上,形成河口坝等厚度的砂体富集体。在沉积相砂体展布中体现了砂体长61发育最强,对于长6油层的开发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2.
张景军  张宇薇  王畅溪 《矿产勘查》2020,11(10):2178-2187
研究区位于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安达凹陷北部,由于该地区勘探程度较低、钻井数量较少,造成了该区块油气地质方面的研究水平相对较低。为了落实对该区块下一步勘探目标,通过对沉积相分析、测井相分析、地震属性预测以及井震结合等技术方法,精确识别研究区扶余油层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研究,认为该区发育2种亚相6种微相。在沉积微相横向与纵向展布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地震属性预测技术,实现了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的精确刻画,为储层砂体预测及勘探有利区优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3.
矿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南非波斯特马斯堡—卡拉哈里锰成矿带西北部边缘。铁锰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层位控矿特征明显;矿石具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的主要成分为黑锰矿、褐锰矿、铁氧化物、菱锰矿、钙锰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硅质和少量钙质;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锰矿床,成因模型应属于上升流模型,即深海富锰铁水体在水流的带动下,上升至海盆陆架氧化区域富集,接收氧化沉积成矿(深部矿体)。之后在逆冲推覆过程中衍生一系列的次级逆冲断层,导致德兰士瓦超群在空间上的重复出现,形成现有的浅部逆冲推覆矿体特征。  相似文献   
74.
用沉积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对内蒙古乌达矿区晚古生代太原组15号煤层下含煤岩系的岩石学特征、沉积层序和展布格局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15号煤层堆积于潮下砂坪沉积环境.对煤层本身的分布和煤岩学、煤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煤层的厚度分布稳定,与正常海相形成的煤相比该煤层中硫分偏低,惰性组分和矿物含量高,活性组分较低,并含有火山灰夹矸.因此可以推测,15号煤层是在一种剧烈的地壳抬升作用下,由于海水迅速退出本区使潮下砂坪沼泽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75.
在系统总结沉积盆地中异常高压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以台北凹陷为实例进行研究,表明:沉积盆地中形成异常高压的机制虽多,但对盆地大规模异常地层压力形成有决定作用的地质作用主要有欠压实作用、烃类生成作用和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76.
张昊  马世忠  王胡振  李斌 《中州煤炭》2021,(9):121-127,133
对塔南油田地层进行精细等时对比及沉积微相精细刻画是当下油田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依据野外露头、测井、岩心和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反射资料,针对塔南油田研究区A、B、C、D、E五断块南屯组二段地层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建立小层级别的地层对比格架,对全区小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并进行单井、连井及平面沉积相分析。研究得出,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南屯组二段地层微相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坝等。建立了研究区南二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由早期的水进到晚期的快速水退的沉积模式。并把沉积时间单元微相图与小层油水分布平面图、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相结合来对研究区的油水分布进行精确认识。研究为下一步塔南油田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7.
在对渤海湾盆地内各坳陷区上百口钻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芯、测录井及地震等资料,探讨了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建立了含煤岩系沉积模式,揭示了含煤岩系的残余地层展布规律。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主要发育在太原组及山西组,岩石类型包括煤岩及暗色泥岩(包括炭质泥岩)。其中,太原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以陆表海堡岛沉积体系下泥炭坪为特征,沉积物泥炭的显微组分以腐殖组为主,普遍富硫,且矿物质含量较高,成煤后以镜质组为特点,壳质组相对丰富;山西组由于受物源区碎屑物质供给能力增强及大规模海退的影响,各类泥炭坪等主要成煤环境随时间推移由北向南发展,并逐渐被浅水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聚煤环境取代,该类泥炭沼泽形成煤层厚度较大,但受分流河道冲刷作用,因此横向厚度变化较大,结构复杂,硫含量一般较低,灰分含量高。根据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岩系及成煤环境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堡后泥炭坪、潮坪泥炭坪、潟湖泥炭坪、潮汐三角洲泥炭坪及浅水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5种模式类型,它们各具不同的沉积岩相组合及成煤特点,多种成煤模式可同时共存且相互演化。通过研究认为,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残留厚度较大,分布广泛,但受中新生代构造断裂影响,部分地区遭受剥蚀。通过对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有机质丰度等烃源岩指标的分析,结合不同类型的测井曲线,估算了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有效煤系烃源岩的厚度。其中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有效煤系烃源岩在黄骅坳陷南部、冀中坳陷的苏桥—文安地区分布较厚,有效煤系烃源岩厚度在150~200 m,最厚可达250 m以上;临清坳陷及东濮坳陷中东部有效煤系烃源岩厚度普遍在50~100 m;济阳坳陷有效煤系烃源岩呈零星分布,在各次级凹陷中均有小面积累厚较大的煤系烃源岩发育。  相似文献   
78.
杏十二区纯油区位于杏树岗油田南部,葡Ⅰ2、葡Ⅰ3为主力油层,其他为非主力油层。为分析葡Ⅰ3小层6沉积时间单元储层沉积特征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调整,以河流沉积学理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新理论为依据,提出井井对比方法、平面井网对比法、成因移界方法,解决了复杂的河流-三角洲地层统层对比的难题。识别出1种亚相7种微相类型,并建立了测井微相模式。结果显示,杏十二区葡Ⅰ3小层6沉积时间单元存在分流河道、小型决口河道、废弃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溢岸砂、分流间泥等多种类型储层,但以各类河道(分流河道、小型决口河道、废弃河道)砂体为主;天然堤、决口扇、溢岸砂多为含泥粉砂、粉砂质泥和纯泥,很难成为有效储层。精细刻画成因单砂体,建立了3种储层沉积模式,即大型复合河道砂体、中型分流河道砂体、小型分流河道砂体。  相似文献   
79.
长2油层组是姬塬地区延长组的重要含油层之一,以岩心,测井和地质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姬塬地区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总结出两种亚相,五种微相的沉积类型。其识别标志是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远砂坝三种沉积微相沉积构造特征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组合形式。进一步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分析其展布特点和演化规律,对研究区的油气富集因素探讨以及今后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针对冷湖七号储层产能与圈闭无确定性关系的难点,从砂体形成~演化~改造的角度讨论储层物性影响因素。浅层沉积作用对储层影响最大,滨浅湖砂体物性最好,高产。中层沉积、成岩为主要影响因素,若为边滩砂体,则能建立较好产能;深层成岩、构造作用对储层影响较大,前者因胶结作用而减少孔隙,后者因产生裂缝而增大储集空间及渗透性,若无裂缝,但达到中孔-中渗标准则采取措施有效,若既无裂缝又属低孔低渗标准则措施无效。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与其产能的关系确定四级评价标准。对该区油气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