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89篇 |
免费 | 2908篇 |
国内免费 | 154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609篇 |
综合类 | 2760篇 |
化学工业 | 2902篇 |
金属工艺 | 736篇 |
机械仪表 | 1552篇 |
建筑科学 | 1575篇 |
矿业工程 | 559篇 |
能源动力 | 682篇 |
轻工业 | 4009篇 |
水利工程 | 461篇 |
石油天然气 | 1448篇 |
武器工业 | 282篇 |
无线电 | 192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932篇 |
冶金工业 | 591篇 |
原子能技术 | 192篇 |
自动化技术 | 43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9篇 |
2023年 | 396篇 |
2022年 | 758篇 |
2021年 | 881篇 |
2020年 | 913篇 |
2019年 | 787篇 |
2018年 | 751篇 |
2017年 | 897篇 |
2016年 | 920篇 |
2015年 | 1019篇 |
2014年 | 1494篇 |
2013年 | 1560篇 |
2012年 | 1836篇 |
2011年 | 1894篇 |
2010年 | 1360篇 |
2009年 | 1411篇 |
2008年 | 1282篇 |
2007年 | 1520篇 |
2006年 | 1320篇 |
2005年 | 1122篇 |
2004年 | 935篇 |
2003年 | 860篇 |
2002年 | 747篇 |
2001年 | 598篇 |
2000年 | 542篇 |
1999年 | 405篇 |
1998年 | 355篇 |
1997年 | 316篇 |
1996年 | 262篇 |
1995年 | 237篇 |
1994年 | 206篇 |
1993年 | 155篇 |
1992年 | 153篇 |
1991年 | 100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81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76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91.
992.
目的研究直齿圆锥齿轮传动过程中稳态和非稳态下的压力和膜厚,为降低直齿圆锥齿轮的表面磨损及齿轮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一对直齿圆锥齿轮等效为一对圆锥滚子模型,运用无限长线接触理论,建立直齿圆锥齿轮啮合过程中的弹流润滑计算模型,先对直齿圆锥齿轮进行等温稳态弹流润滑分析,计算并分析了直齿圆锥齿轮大端和小端啮入、啮出点的油膜压力及油膜厚度,求解并分析了小端啮合区间五个特殊点的油膜压力和膜厚。考虑瞬态时变效应的影响,计算并分析了直齿圆锥齿轮在三个特殊瞬时点的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最后研究齿面在高斯分布粗糙度函数和余弦粗糙度函数作用下的弹流润滑数值解,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幅值和波长下的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压力求解采用多重网格法,弹性变形采用多重网格积分法。结果稳态等温条件下,小端啮入点和啮出点的出口油膜厚度略小于大端,小端啮合区间的最小油膜厚度从啮入点到啮出点逐渐增大。在瞬态时变效应下,啮入点的油膜压力大于节点和啮出点的油膜压力,其油膜厚度较其他两个瞬时点的油膜厚度小。高斯分布粗糙度函数作用下的油膜压力在赫兹接触区有明显的局部压力峰,油膜厚度在赫兹接触区有局部波动;余弦粗糙度函数作用下的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在赫兹接触区有波动,且粗糙度幅值和波长越大,波动程度越明显。结论采用高斯分布粗糙度函数时,油膜压力的变化相对比较缓和,采用余弦粗糙度函数的最大油膜压力小于采用高斯分布粗糙度函数的最大油膜压力,和高斯分布粗糙度函数相比,余弦粗糙度函数下的油膜厚度在赫兹接触区呈现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993.
球头铣刀高速铣削是加工模具自由曲面的重要工艺方法。在分析自由曲面铣削中球头刀铣削点和零件加工曲线几何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探讨球头刀铣削点的运动规律,得到加工模具自由曲面过程中球头刀铣削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方程。铣削点的速度方程将为研究球头刀的均匀磨损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为曲面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打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995.
研究了转速对铝/镁搅拌摩擦焊接头金属间化合物和低熔点共晶的影响,并用电子背散射衍射表征了铝侧和镁侧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采用375 r/min的低转速时,镁侧界面上部出现由Mg固溶体和Al12Mg17相组成的共晶层,平均厚度为38.83 μm。在镁侧界面上部还发现一层厚度为12.3 μm的连续柱状Al3Mg2层,垂直于Al3Mg2层与共晶层的边界。在镁侧界面的中部和底部,只有Al3Mg2层和Al12Mg17层,其厚度沿厚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此外,铝侧和镁侧界面的Al3Mg2层具有较高的平均晶粒取向差,这为铝和镁原子间的扩散提供了一条途径。当转速为600 r/min时,Mg固溶体与Al12Mg17相组成的共晶层沿厚度方向分布在镁侧界面上,共晶层厚度较低转速(375 r/min)时显著增加。镁侧界面上部的Al3Mg2层和共晶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32.89和68.92 μm。最后,由转速引起的应变速率对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为了从工艺上提高双金属板成形精度,通过实验结合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成形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成形角度和成形深度分别是影响底部精度和侧壁精度的最关键因素,当成形角度由30°增大至60°时,底部鼓包高度降低29%,侧壁鼓凸量增加18.5%;当工具头直径由10 mm增大至20 mm时,底部鼓包高度下降13%,侧壁鼓凸量下降16%;当下压量由0.5 mm减小至0.2 mm时,底部鼓包高度下降24%,侧壁鼓凸量增加18.3%;最后优选了合理的工艺参数,使得底面鼓包高度下降49%,侧壁鼓凸量下降41%。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Surface of an InAs wetting layer on GaAs(001) preceding InAs quantum dot (QD) formation was observed at 300°C with in situ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Domains of (1 × 3)/(2 × 3) and (2 × 4) surface reconstructions were located in the STM image. The density of each surface reconstruction domain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subsequently nucleated QD precursor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omains was statistically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spatial point patter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omains were distributed in an ordered pattern rather than a random pattern. It implied the possibility that QD nucleation sites are related to the surface reconstruction domains.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