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0篇
  免费   1125篇
  国内免费   714篇
电工技术   12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937篇
化学工业   187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86篇
建筑科学   5580篇
矿业工程   598篇
能源动力   140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495篇
石油天然气   5182篇
武器工业   15篇
无线电   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10篇
冶金工业   75篇
原子能技术   102篇
自动化技术   21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538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861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1137篇
  2011年   1268篇
  2010年   849篇
  2009年   878篇
  2008年   769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767篇
  2005年   716篇
  2004年   549篇
  2003年   503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253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9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在井间地震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传统的波阻抗反演技术应用于井间地震资料反演时,存在着方法适用的域和资料的域不同,井间地震资料的频带比地震资料的频带宽以及频率比地震资料频率高,多对井间地震资料拼接等问题。为此,在胜利油田K71井区,探讨了利用传统波阻抗反演技术(稀疏脉冲反演)进行井间地震资料波阻抗反演的一些技术问题,并用利11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了波阻抗反演,获得了较好的反演结果,在井间地震资料反演中,采用匹配滤波方的井间地震资料转换到时间域;利用高分辨率地面三维地震资料,采用统计方法提取反演子波,子波的波形和相位较稳定,频带宽;对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反演的波阻抗剖面上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清晰,对储层的描述更精细;利用时深转换模型,将时间域的波阻抗剖面转换到深度域,直接与测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储层的描述更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72.
叠后高分辨率资料处理方法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辨率勘探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多个环节组成。甚至叠后高发辨率资料处理也是由多个环节组成。本文介绍的叠后高分辨率资料处理流程主要包括Lp模自适应预测统计反褶积,高频成分补偿,振幅补偿及有色成分校正。文中还就处理流程中各种方法的合理组合,各种方法自身参数的合理选取作了试验和探讨,最后给出了处理实例。  相似文献   
73.
地震和测井联合反演储层波阻抗技术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通过地震和测井联合反演,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井间地层波阻抗分布的信息。综合应用波动方程反演和神经网络分析来反演地层波阻抗参数,其过程分3步:第一步,应用先验地质知识,对地震数据和测井曲线进行地质解释,并对油井曲线进行对层和标定,然后求取相应的层速度的低频信息,旨在搞清井间地层结构状况,为线性反演提供地层产状的先验信息;第二步,应用非线性波动方程反演,在层速度界面及井中物性参数约束下,从地震数据中反演高分辨率的反射系数及波阻抗参数;第三步,应用CUSI神经网络分析方法,以高分辨率的反射系数及波阻抗等参数作为约束,以沿层求取的地震特征作为输入,以井中反演的波阻抗参数为期望输出,对非线性波动方程反演出的波阻抗参数进行非线性标定,得出井间的地层绝对波阻抗物性参数。  相似文献   
74.
Interpretation of recently acquired 3D seismic data from the adjacent Sirri C and D oilfields in the SE Persian Gulf indicates that a 3D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facies is crucial to resolve the internal stratal geometries of the Aptian Dariyan Formation. This carbonate formation passes southward into the Shu'aiba Formation, a prolific reservoir rock of similar facies in the UAE. Lack of exposures and limited cored intervals have forced reliance on the seismic data for evidence of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rnal architecture of potential reservoir rocks. The progradational nature of the Dariyan Form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carbonate build‐ups within it make this stratal geometry complex. The complex internal heterogeneity of the build‐ups and presence of seismic noise make mapping of the build‐ups in 3D space using conventional seismic interpretation tools difficult, despite the availability of high‐quality 3D seismic data covering the area. The high quality seismic and limited well data from this field is one of the few datasets of this kind presented in the literature. A procedure for the hierarchical multi‐attribute analysis of seismic facies using Paradigm's Seis Facies software is used in this study to provide a 3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ratal pattern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duces the noise and redundant data by representing the main data variances as a few vector components in a transformed coordinate system. Cluster analysis is performed using those components which hav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maximum spread of the data variability. Six seismic attribute volumes are us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result is a single 3D classified volume. Important new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within the Dariyan Formation gives new insights into its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internal variability. This method of processing seismic data is a step towards exploring for subtle stratigraphic traps in the study area, and may help to identify exploration targets.  相似文献   
75.
海底天然气渗漏地震探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底天然气渗漏可以指示沉积层中的烃类聚集带,渗漏出的大量气体(主要是甲烷)还可能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此外,与海底渗漏相关的浅层气改变了海底沉积物的土工性质,可能对海底工程构成威胁。因此对海底天然气渗漏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在海底渗漏探测方面,地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不仅能反映深部构造,为海底渗漏提供气体来源和运移通道信息;而且还可以直接用来寻找渗漏相关特征,为海底观测和取样提供依据。在地震剖面上,与海底天然气渗漏相关的浅层气表现为声混浊、声空白、亮点、多次波、速度下拉、气烟囱等特征,泥火山、泥底辟表现为隆起的地震透明带,而麻坑则表现为“V”字形截面和半透明状地震混浊。  相似文献   
76.
二维地震过障碍观测系统模式及其参数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二维地震勘探中,为了避免因地表障碍物使地震反射剖面出现间断现象,需要改变观测系统设计,跨越障碍物(江河、城镇等),以保证反射同相轴能连续追踪对比。在以往地震勘探中,有时因过障碍观测系统设计不合理,不但增加勘探费用,而且影响采集质量。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过障碍观测系统模式和参数,才能保证地震测线顺利通过障碍物,得到较好的障碍物下方的地震资料并降低勘探成本。为此本文在调查和研究大量野外实际的过障碍观测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成三大类过障碍观测系统模式,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范围。采用图解法,推导出主要模式的跨越宽度、最小炮检距及最大炮检距等参数公式。采用这套过障碍观测模式不仅可以得到和障碍区两侧等质量的地震资料,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77.
基于模型正演的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西龙门山前缘构造非常复杂,逆掩推覆构造带构造形变强烈,构造幅度大,地层倾角陡,断块发育,波场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大,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成像效果较差。文章将地震资料模型正演技术应用到叠前深度偏移,探讨了一种有助于川西龙门山前缘逆掩推覆构造地震资料精确成像技术。先利用已有地震资料解释成果,根据地质任务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射线追踪、模拟出单炮地震记录和自激自收剖面,从而对观测系统的最大炮检距、道间距等参数进行论证的一些实用方法,这些方法对地震资料采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然后根据这些结果,再比较准确地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的初始速度模型建立,从而达到了复杂地表下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世直罗—安定期沉积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侏罗世直罗—安定期伴随大华北盆地分化瓦解,直罗—安定组除在鄂尔多斯盆地呈整体分布外,在其周邻地区亦有大量零星分布的同期可对比地层。在现今盆地内,直罗组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安定组以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湖泊相沉积为主。直罗—安定组的湖相沉积主要位于盆地东南部的古沉积中心部位,其堆积中心位于盆地西部的乌海—鄂托克前旗—平凉一线,堆积中心与沉积中心偏离。直罗组沉积前古构造格局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直罗—安定期的古地质面貌呈西北高东南低特点,南、北分异表现甚微。结合周邻同期地层岩性、岩相和现今构造单元形成时限等综合分析,认为直罗—安定期原始盆地的边界大致为:西在贺兰山之西,东达吕梁山之东、太行山以西,北抵大青山,南至秦岭。  相似文献   
79.
神经网络油气模式识别技术是综合利用地震属性进行油气预测的技术之一 ,它首先通过计算获得多种地震属性 ,综合分析找出对储层油气比较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 ;然后收集油气井与非油气井的井旁道地震属性 ,组成学习样本并进行神经网络学习 ;最后利用学习结果对储层进行油气预测。该技术在东海某工区的应用结果表明 ,振幅统计类和复数道统计类地震属性是对该地区储层油气最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神经网络油气模式识别技术可以作为东海地区储层油气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一次爆炸量为65t的硐室大爆破地震效应的实测,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