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5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7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利用三维三相黑油模型,在充分进行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分析了轮南油田轮2井区三迭系Ⅱ、Ⅲ油组开发状况;并对合采与分采、衰竭开采与注水开发及不同采油速度等情况下两个油组的产量贡献、含水率、压力、边底水活动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Ⅱ、Ⅲ油组天然水驱能量相差悬殊,属于不同压力系统,且原油饱和压力差异很大,合采时产生严重的层间干扰,两个油组产能得不到合理利用;实行分采分注,开发效果好;该油藏可采用较高速度开采,但采油速度不宜超过3%。  相似文献   
92.
Abstract

Petroleum reservoir engineering problems are known to be inherently nonlinear. Consequently, solutions to the complete multiphase flow equations have been principally attempted with numerical methods. However, simplified forms of the problem have been solved some 60 years ago, when the Buckley-Leverett formulation was introduced. Ever since that pioneer work, which neglected the capillary term, this formulation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in the petroleum industr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haracteristic, the multiphase one-dimensional fluid flow was solved. However, the resulting solution was a triple-valued one for a significant region. For decades,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solutions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result of nonlinearity. Buckley and Leverett introduced shock utilizing the concept of material balance, and, two decades later, when numerical solutions were possible,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triple-value problem disappeared if the complete flow equation, including the capillary pressure form, is solved. Numerical methods, however, are not free from linearization. In fact, every numerical solution imposes linearization at some point of the solution scheme. Therefore, a numerical technique cannot be used to definitively state the origin of multiple solutions. In this article, a semi-analytical technique, the Adomian decomposition method (ADM), capable of solving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out any linearizing assumptions, is used to unravel the true nature of the one-dimensional, two-phase flow. Results show that the Buckley-Leverett shock is neither necessary nor accurately portrayed in the displacement process. By using the ADM, the solution profile observed through numerous experimental studies was rediscovered. This article opens up an opportunity to seek approximate but close to exact solutions to the multiphase flow problems in porous media.  相似文献   
93.
深部颗粒调剖剂在低渗透裂缝性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庆油田白于山区长4 5油藏属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特点,选用耐温抗盐的预交联颗粒和水驱流向改变剂颗粒组成深部颗粒调剖剂对该油藏进行调剖研究.室内评价了该调剖剂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所选颗粒调剖剂具有较好的膨胀性、耐温抗盐性、稳定性,以及较好的注入性、运移性和封堵调剖能力.矿场应用效果良好,长庆油田5个井组7个月累计增油1 529.48 t.  相似文献   
94.
腰英台油田为中低孔特低渗天然微裂缝发育油藏,通过对注水开发过程中油井见效见水的规律性总结,研究分析见效见水的主控因素是受裂缝及沉积微相的影响,注入水方向性推进特征明显。这一研究成果对指导油田下一步高效注水开发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储集空间多样,油水关系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基质基本不具备储渗能力。裂缝和溶洞既是储集空间,也是主要的连通通道。注水指示曲线能很好地反映注水过程中油井压力随着累计注水量增加的变化情况,对初步分析储集体类型以及规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注水指示曲线的应用,能基本反映储集体以及裂缝等油藏特征,显示储层吸水能力的变化,为初步分析储集体类型以及规模提供可靠依据,指导后期注水工作以及措施作业。  相似文献   
96.
为了评价面积0.16km2(40英亩)的五点井网水平井系统(水平注水井和水平生产井)和垂直井系统(垂直注水井和垂直生产井)注水开发的原油采收率,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模拟研究。三维模拟结果表明,在水-油流度比一定的情况下,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注采速度、油层厚度等参数对采收率几乎没有影响。无论垂直井还是水平井系统,采收率都随流度比的增加而减少。由此断定,流度比是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参数。这与Craig,Gefen,Morse等人的常规注水试验结果一致。但是,用水平井系统所得到的采收率比垂直井系统的高。已经推导出,在一个假想的5点法井网中随流度比变化的体积驱油效率相关曲线,可用这种曲线估算设想参数范围内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97.
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在北16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水开发油田水驱前缘是油藏工程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注入水朝哪个方向推进?水驱前缘位于何处?目前大部分依靠油藏工程师的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判断,示踪剂监测也只能进行粗略分析判断。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对注水井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井的水驱前缘、注入水的波及范围、优势注水方向,从而为后期注采井网调正,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依据,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目的。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在北16油田的5口注水井应用,解释结果和油藏动态分析结果接近,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8.
滨南油田一区油井含水率已高达90%以上,采出的大量地层水(污水)回注地层。但由于污水的水质不能满足储层的要求,回注后在15~20d的时间内回注井的吸水能力就大幅度下降。通过综合研究及模拟实验表明:回注污水对该区储层的伤害机理是污水中有43.76%的固相颗粒与储层孔喉不匹配,对储层产生了严重的堵塞,有端面堵塞也有孔喉内的深部堵塞,对储层的伤害率平均为93.85%。从减轻对储层伤害的角度出发,通过流动实验表明,该区回注的污水至少应通过孔径为6.0μm的过滤措施;现场的应用证明该项实验研究为该区的污水回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提高油田注水系统效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文雄  李志锋 《石油机械》1997,25(6):47-48,54
分析了目前长庆油田的注水现状,指出油田注水系统能耗高的主要原因是选用注水泵不合理,造成注水回流量过大,有些泵站注水回流量接近泵排量的50%,使注水系统每吨水单耗过高,从而造成大量的电能消耗。因此,提出了减少注水回流量、降低能耗的具体意见,即加强现场管理,严格各项制度,合理选择注水泵,并对泵用电动机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00.
哈得4油田薄砂层油藏首创采用双台阶水平井注水开发,然而双台阶水平井的动态监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注入水朝哪个方向推进、主力驱替方位如何、水驱前缘波及何处都难以判断。示踪剂方法施工复杂、周期长、精度不够,只能粗略判断,而利用微地震监测水驱前缘技术,却可准确得到注水井的水驱前缘状况、注入水的波及范围、优势注水方向,为中后期合理调整、挖掘剩余油、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