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623篇 |
免费 | 7843篇 |
国内免费 | 344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780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5665篇 |
化学工业 | 2066篇 |
金属工艺 | 1038篇 |
机械仪表 | 4152篇 |
建筑科学 | 4690篇 |
矿业工程 | 1515篇 |
能源动力 | 1600篇 |
轻工业 | 2428篇 |
水利工程 | 2467篇 |
石油天然气 | 1368篇 |
武器工业 | 2429篇 |
无线电 | 1324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77篇 |
冶金工业 | 1093篇 |
原子能技术 | 176篇 |
自动化技术 | 1501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1882篇 |
2023年 | 2733篇 |
2022年 | 2812篇 |
2021年 | 3018篇 |
2020年 | 2521篇 |
2019年 | 2125篇 |
2018年 | 1120篇 |
2017年 | 1481篇 |
2016年 | 1739篇 |
2015年 | 2236篇 |
2014年 | 3716篇 |
2013年 | 3309篇 |
2012年 | 4203篇 |
2011年 | 4444篇 |
2010年 | 3564篇 |
2009年 | 3592篇 |
2008年 | 4159篇 |
2007年 | 3169篇 |
2006年 | 2585篇 |
2005年 | 2466篇 |
2004年 | 2410篇 |
2003年 | 1530篇 |
2002年 | 1183篇 |
2001年 | 1021篇 |
2000年 | 848篇 |
1999年 | 651篇 |
1998年 | 528篇 |
1997年 | 519篇 |
1996年 | 467篇 |
1995年 | 389篇 |
1994年 | 313篇 |
1993年 | 234篇 |
1992年 | 235篇 |
1991年 | 185篇 |
1990年 | 182篇 |
1989年 | 194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图像匹配问题, 提出了一种图像多阶特征对集的最优匹配模型.图像的多阶特征主要是指一阶、二阶和三阶特征, 分别由单个特征点、特征点之间的边或者连接特征点的三角形来定义.最优匹配模型是一个以图像多阶特征为顶点集的加权二分图, 其优点是权重参数可以直接计算, 并能采用Kuhn-Munkras算法求解最大权对集.实验结果表明, 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对于视频序列图像和涂鸦图像, 即使在存在较大缩放、旋转和仿射变换的情况下, 也能获得比较精确的匹配结果, 其准确度通常优于OpenCV中著名的Flann和BruteForce匹配算法. 相似文献
102.
103.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区存在着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本高,部分天然气探明、控制地质储量难以动用等问题。为了破解上述难题、推动该区深水气田的有效勘探开发,基于气藏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对该区深水天然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目标搜索、目标评价和目标钻探等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目标搜索技术不仅包括区域规律指导的"区带潜力目标搜索技术",而且还在目标评价、随钻跟踪过程中形成了"目标评价过程搜索技术"和"随钻跟踪过程搜索技术",共搜索优选出潜力目标17个,落实潜在天然气资源量近1 600×108 m3;②目标评价技术借助于多种技术手段,对选出的潜力目标开展了圈闭、沉积储层、成藏条件、资源量预测、开发方案和井位部署等研究,优选出L17气田块4、L18气田L18-4构造、L25气田L25W构造等进行实施;③目标钻探技术能够通过开发评价井勘探模式、开发模式等灵活的钻探模式升级控制储量、实现增储上产,所实施的4口井均获得了成功,钻遇厚度为130 m的气层,加快了气田开发的进程。结论认为,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既可以明确该区主要含气层系的天然气成藏规律,又可以缩短... 相似文献
104.
对于吐哈盆地下侏罗统深层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盆地油气的规模勘探与开发。为了厘清该盆地台北凹陷下侏罗统深层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应用岩石实测物性、测井解释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在分析储层基本特征、原生孔隙演化等的基础上,研究了下侏罗统深层高孔带发育特征,并探讨了高孔带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下侏罗统储层岩性主要为成分、结构成熟度中等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储层埋深与正常最大原生孔隙度呈现出较好的对数函数关系;②在下侏罗统储层整体低孔、低渗的背景下,发育正常演化高孔隙度储层和次生高孔隙度储层两类有利储层,上述两类储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火焰山、葡北及鄯善弧形构造带;③次生高孔隙度储层孔隙度介于10%~15%,渗透率介于1.0~10.0 mD,储层中原生孔隙含量占60.5%~90.0%,平均含量可达81.5%;④次生高孔隙度储层在埋深4 000~4 300 m与4 450~4 550 m发育2个次生高孔带;⑤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中高石英质碎屑含量、相对弱压实弱胶结的粗砂岩和砂砾岩为深层次生高孔带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有机酸溶蚀增孔是深层次... 相似文献
105.
106.
针对高速列车受电弓在运行中与接触网接触不良产生拉弧,拉弧产生的环境复杂在线检测困难的问题。该文将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SSD的受电弓拉弧目标检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训练数据集模糊、加噪等处理来扩充数据集,模拟受电弓运行的各种复杂环境,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其次,SSD模型基础网络用轻量型MobileNet网络,减小了模型的计算量,提高检测速度。并对采集的待检测弓网图像进行预处理,增强了弓网图像的特征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受电弓拉弧的平均检测精度。实验得出该方法能够满足列车受电弓拉弧检测需求,检测性能好,便于加载到列车上使用。 相似文献
107.
108.
针对传统医学图像弹性配准方法中存在配准不连续、配准过程复杂,且配准用时较长等问题,提出基于光流场模型的医学图像弹性配准方法。首先通过加权矩阵控制对医学图像梯度进行平滑处理,构建光流场模型;采用该模型确定医学图像目标的具体运动情况;然后计算图像序列中不同像素点光流场,设置医学图像光流场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最后对医学图像进行几何变化,获取医学图像的目标函数,完成基于光流场模型的医学图像弹性配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对医学图像进行弹性配准的效果较为理想,获取的医学图像较为清晰,且配准的工作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9.
煤矿井下是典型的低照度场景,为了解决一般摄像头在此环境下因特征提取不足导致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图像增强算法与多通道背景感知相关滤波器的低照度单目标跟踪器。采用增广拉格朗日方法来求解图像增强与目标跟踪的优化问题;提出采用目标区域光照均值判定方法来解决局部环境光源对目标亮度判别干扰的问题;设定亮度判据,实现单帧图像亮度判别与增强,保证了跟踪器在光照变化时提取目标特征的完好性。仿真实验验证了在暗光条件下,该跟踪器的跟踪准确度与重合度远高于一般的主流跟踪器。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跟踪器实时帧率可达40 Hz,平均跟踪重叠精度为81.6%,有效地解决了机器人采用普通摄像头在煤矿低照度环境下的目标跟踪问题。
相似文献110.
该文定义了损伤和滞回耗能两个性能指标,以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为基础,提出基于性能的钢框架结构失效模式识别方法,并以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以构件截面尺寸作为变量,建立钢框架结构失效模式多目标优化方法。在多条地震波作用下,对一个20层benchmark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失效模式识别与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以损伤和滞回耗能作为评价指标的基于性能的钢框架结构失效模式识别方法,能有效识别最不利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失效模式,基于性能的失效模式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