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07篇
  免费   2388篇
  国内免费   1439篇
电工技术   2973篇
综合类   1189篇
化学工业   2071篇
金属工艺   3525篇
机械仪表   1415篇
建筑科学   383篇
矿业工程   337篇
能源动力   259篇
轻工业   1955篇
水利工程   56篇
石油天然气   274篇
武器工业   270篇
无线电   288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97篇
冶金工业   1663篇
原子能技术   1361篇
自动化技术   325篇
  2024年   204篇
  2023年   732篇
  2022年   731篇
  2021年   754篇
  2020年   612篇
  2019年   762篇
  2018年   465篇
  2017年   569篇
  2016年   611篇
  2015年   644篇
  2014年   1236篇
  2013年   896篇
  2012年   1050篇
  2011年   1042篇
  2010年   993篇
  2009年   1041篇
  2008年   1139篇
  2007年   1096篇
  2006年   969篇
  2005年   970篇
  2004年   948篇
  2003年   894篇
  2002年   682篇
  2001年   626篇
  2000年   490篇
  1999年   475篇
  1998年   383篇
  1997年   419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240篇
  1992年   232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研究了使用两种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刻蚀Parylene-C薄膜所产生刻蚀区域的形貌和成分之间的差异。两种APPJ分别由单环电极装置和双环电极装置产生。由单环电极APPJ刻蚀的Parylene-C表面是非均匀的,从刻蚀区域的中心到边缘可分为三部分:区域(I)是中心区域,此处Si衬底严重受损;区域(II)是有效的刻蚀区域;区域(III)是刻蚀边界。与单环电极APPJ相比,双环电极APPJ刻蚀的Parylene的形貌要好得多。特别是在区域(I)中,Si片受到轻微损坏。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结果表明:单环电极APPJ刻蚀区域的O元素原子含量多于双环电极。此外,还研究了两种APPJ的刻蚀速率,相比于双环电极APPJ,单环电极APPJ具有较高的刻蚀速率。  相似文献   
12.
13.
BaTiO3基Au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方法,成功的将高体积面分比的Au纳米颗粒复合到BaTiO3的非晶薄膜中,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用XRD、TEM、椭偏仪、吸收光谱、光克尔效应OKE(Optical Kerr Effcet)方法对薄膜进行了表征和测试。从吸收光谱观察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Surface Plasma Resonance)峰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红移的现象。光学非线性测试表明薄膜具有高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和超快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主因素分析法以及神经网络法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主元素分析法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压缩,而神经网络算法则显示出比传统的统计过程控制算法更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磁电雾化电晕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在静电除尘、烟气脱硫等环保生物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37(8):19-19
新疆天业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科学研究院新西伯利亚分院、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合作研发的从煤炭直接制取乙炔气体的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技术项目取得进展。两套煤制乙炔试验装置已从煤炭中清洁高效地生产出了乙炔,装置运行状况良好。该技术利用等离子体炬产生的高温等离子氢和煤粉进行化学反应,产生含乙炔混合气体,经过分离和提浓,即可得到高质量乙炔。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乙炔成本低廉,清洁高效,对环境污染小。目前已在合肥建成两台世界上功率最大的2MW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试验装置,试验中最大炬功率达到1.28MW,碳的转化率达20%,可生产乙炔1600t。  相似文献   
17.
PECVD法低温沉积多晶硅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玻璃衬底上采用常规的PKCVD法在低温(≤400℃)条件下制得大颗较(直径>100nm)、择优取向(220)明显的多晶硅薄膜。选用的反应气体为SiF4和H2混合气体。加入少量的SiH4后,沉积速率提高了近10倍。分析认为,在低温时促使多晶硅结构形成的反应基元应是SiFmHn(m n≤3),而不可能是SiHn(n≤3)基团。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清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使用光强标定的发射光谱(AOES)测量了CHF3/C6H6混合气体的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放电等离子体中基团的分布状态。实验发现随着CHF3流量的增加,成膜基团CF、CF2、CH等的相对密度增大,而刻蚀基团F的密度也会增加,从而使得a—C:F薄膜的沉积速率降低。同时红外吸收谱(IR)分析表明,在高CHF3流量下沉积的a—C:F薄膜中含有更高的C—F键成分。可见在a—C:F薄膜的制备中CHF3/(CHF3 C6H6)流量比是重要的控制参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