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10篇 |
免费 | 1093篇 |
国内免费 | 31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46篇 |
综合类 | 2903篇 |
化学工业 | 665篇 |
金属工艺 | 468篇 |
机械仪表 | 1239篇 |
建筑科学 | 13136篇 |
矿业工程 | 1340篇 |
能源动力 | 173篇 |
轻工业 | 459篇 |
水利工程 | 1515篇 |
石油天然气 | 222篇 |
武器工业 | 70篇 |
无线电 | 29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386篇 |
冶金工业 | 495篇 |
原子能技术 | 19篇 |
自动化技术 | 38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36篇 |
2023年 | 606篇 |
2022年 | 803篇 |
2021年 | 1474篇 |
2020年 | 893篇 |
2019年 | 824篇 |
2018年 | 293篇 |
2017年 | 551篇 |
2016年 | 509篇 |
2015年 | 926篇 |
2014年 | 1764篇 |
2013年 | 1242篇 |
2012年 | 1431篇 |
2011年 | 1236篇 |
2010年 | 1320篇 |
2009年 | 1382篇 |
2008年 | 1340篇 |
2007年 | 1172篇 |
2006年 | 989篇 |
2005年 | 919篇 |
2004年 | 734篇 |
2003年 | 712篇 |
2002年 | 644篇 |
2001年 | 570篇 |
2000年 | 515篇 |
1999年 | 408篇 |
1998年 | 378篇 |
1997年 | 338篇 |
1996年 | 351篇 |
1995年 | 237篇 |
1994年 | 212篇 |
1993年 | 175篇 |
1992年 | 186篇 |
1991年 | 159篇 |
1990年 | 164篇 |
1989年 | 155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74.
顶推施工工艺践行标准化生产理念,具有预制场地集中分布、施工便捷、可控性好、工序紧密衔接等多重应用优势,在铁路桥梁工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以铁路钢混结合梁施工为背景,重点围绕顶推施工工艺在其中的应用要点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控制预制T梁运输与施工安装过程中的危险源,防止发生运梁、过孔等作业造成的安全事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对40 m预应力T梁运输及安装等技术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施工期间的注意事项,以确保40 m预制T梁的运输及安装施工均符合项目规范。 相似文献
76.
采用有限元模拟仿真技术对工业建筑中疲劳破坏风险较高的直角突变型支座钢吊车梁进行受力分析。结合某工业厂房内部分钢吊车梁过早出现疲劳开裂的现状,通过对直角突变型支座钢吊车梁疲劳敏感部位的荷载谱测试分析,采用《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中的方法推算了吊车梁端部及跨中的疲劳强度,得到吊车梁在实际生产运行期间等效应力幅及欠载效应等效系数,并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吊车梁过早发生疲劳开裂主要由端部变截面位置疲劳强度不足和实际生产行车运行频繁所致。 相似文献
77.
符秋男袁国峰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1):122-123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建筑不断增多,高架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承载者应用也越来越普遍。高架桥梁可供铁路、公路、渠道、管线等跨越河、山谷或其他障碍,是具有承载能力的架空建筑。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桥梁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同时建设中的问题也浮现出来。为了工程建设的有效进行,需要制定详细的高架桥梁工程建设计划,并注重高架桥桥梁桥墩基础托换施工的要点。本文根据高架桥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与高架桥梁桥墩基础托换技术施工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8.
79.
某露天灰岩矿山采用平硐溜井开拓,粗碎硐室在采场底部,属高墙大跨度硐室,制定由上而下的分层施工方案。第1层利用施工支硐全断面开挖,开挖完成后对拱顶混凝土衬砌,采用锚杆对衬砌和岩壁进行刚性粘结,拱脚采用“岩锚梁”形式进行支撑。第2~4层采用先中间拉槽、后两侧光面爆破成型的方法,开挖完成后对硐室衬砌。此方案相较于无轨盘旋斜坡道开挖节省施工时间,且第一层施工完成后,后续施工均在钢筋混凝土穹顶的保护下进行,极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80.
针对需要快速大幅提高承载力的混凝土结构,提出了采用U型钢加固的新型加固法。介绍了1根钢筋混凝土对比梁和11根U型钢加固梁的抗弯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梁采用U型钢加固后形成U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快速大幅提高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刚度。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了U型钢加固梁的受力过程,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与U型钢加固梁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模型破坏形态与试验现象较为一致。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混凝土梁的损伤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加固梁受拉损伤由混凝土梁底逐渐向梁顶发展;混凝土梁剪跨段锚固螺栓区域先于跨中区域出现损伤;螺栓孔的存在易使剪跨段产生斜向剪切裂缝,但U型钢侧板会对裂缝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受压损伤由梁顶向梁底发展,U型钢侧板发生剥离区域的混凝土损伤程度更高,混凝土梁易在该处发生压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