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49篇
  免费   2654篇
  国内免费   1527篇
电工技术   1406篇
综合类   1808篇
化学工业   3074篇
金属工艺   2614篇
机械仪表   1531篇
建筑科学   1459篇
矿业工程   322篇
能源动力   349篇
轻工业   352篇
水利工程   346篇
石油天然气   541篇
武器工业   284篇
无线电   379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18篇
冶金工业   617篇
原子能技术   199篇
自动化技术   4419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476篇
  2023年   541篇
  2022年   554篇
  2021年   719篇
  2020年   702篇
  2019年   723篇
  2018年   579篇
  2017年   722篇
  2016年   709篇
  2015年   748篇
  2014年   1145篇
  2013年   1344篇
  2012年   1408篇
  2011年   1419篇
  2010年   1163篇
  2009年   1212篇
  2008年   1189篇
  2007年   1566篇
  2006年   1468篇
  2005年   1296篇
  2004年   1144篇
  2003年   985篇
  2002年   815篇
  2001年   724篇
  2000年   644篇
  1999年   512篇
  1998年   439篇
  1997年   370篇
  1996年   323篇
  1995年   289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3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用渗流铸造水淬法制备了φ6mm×50mm的W纤维增强的Zr4125Ti13.75Cu12.5Ni10Be22.5非晶合金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相同渗流时间,不同渗流温度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形貌,并采用Push-out法测定了界面剪切强度,讨论了界面特征、界面剪切强度与宏观压缩断裂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渗流铸造法制备的W纤维增强Zr41.25Ti13.75Cu12.5Ni10Be22.5非晶合金复合材料明显提高了非晶合金的塑性和断裂强度。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包括界面扩散和界面反应两个过程。界面反应程度加剧时界面剪切强度增大,复合材料的破坏方式由纵向劈裂转变为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92.
针对所设计的IC芯片粘片机的并联焊头机构,对其在平面上任意曲线的插补算法进行了分析.利用驱动轴的PVT插补规律和对分式原则对并联焊头机构运动轨迹的插补误差进行了计算,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 轨迹的插补误差与插补直线的斜率、所分的段数和焊头机构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93.
挤压铸造A12O3(sf)/Al-5.0%Cu复合材料时添加适量稀土La,并研究了界面附近La元素的分布。添加稀土后能明显的改善纤维与基体的润湿性,并促进了界面反应的发生,在纤维与基体合金之间生成致密的厚度约2μm的过渡层,并建立了界面的生成及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4.
为实现小变形轧制-扩散一次成形制造钢质蜂窝夹芯复合板,文章利用瞬间液相(简称TLP)扩散复合原理,采用自制的铜基助复剂,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上,对碳钢进行了复合试验研究。从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两方面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复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加热到高于助复剂熔点20℃~30℃,即820℃~830℃,压下量在8%~10%,延长保温时间可使复合界面消失,复合界面间形成真正的冶金结合,为轧制-扩散生产线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将可视化思想引入到设计计算中,采用数据可视化技术、COM接口技术,以VC语言为基础编制程序,进行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设计。设计过程开放,可按照个人需要进行交互设计,用户可以清楚地看到参数、设计指标的变化和最后自动生成的计算说明书。  相似文献   
96.
Copper wire, serving as a cost-saving alternative to gold wire, has been used in many high-end thermosonic ball bonding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bond shear force, bond shear strength, and the ball bond diameter a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bonding qual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f/~cient ultrasonic power is needed to soften the ball to form the copper bonds with high bonding strength. However, excessive ultrasonic power would serve as a fatigue loading to weaken the bonding. Excessive or less bonding force would cause cratering in the silicon.  相似文献   
97.
分别采用高温氧化和真空电弧离子镀法在SiC纤维表面制备出C-Al2O3和SiO2-Al2O3复合涂层,通过真空热压法制备出SiCf/Ni复合材料.经过850-950℃,150 h真空热处理后,复合涂层很好地保护了纤维的完整性,涂层中的Al2O3层与基体Ni界面结合良好,有效地阻挡了SiCf/Ni界面处元素互扩散.C-Al2O3涂层的C层出现了扩散现象,但涂层基本保持完整;SiO2-Al2O3涂层中SiO2层与纤维结合界面处萌生裂纹.C-Al2O3与SiO2-Al2O3复合涂层相比具有更好的阻挡界面处元素互扩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采用ANSYS软件对YG8与TA15真空扩散焊接头残余热应力进行三维瞬态有限元数值模拟,验证了Cu作为中间层材料在缓解YG8/TA15接头热应力方面的作用。在焊接温度为860℃与880℃,压力为5MPa,扩散焊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进行YG8与TA15的真空扩散焊,分析了YG8与TA15连接界面的微观组织形貌。结果表明,YG8/Cu界面呈一条深色曲线,结合良好;而TA15/Cu界面生成呈层状分布的脆性Ti-Cu金属间化合物,将会影响到接头的整体性能,故对其在结合界面的体积与分布状态必须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99.
应用微型储能焊机对1.5 mm超细颗粒硬质合金YG5FA和45Cr合金钢进行对焊,研究了结合界面的结构特征、组织形态及结合机制,分析了焊接参数对接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能焊能够实现超细颗粒硬质合金的快速凝固焊接,有效防止界面反应,获得的焊接接头组织细小致密,硬质合金组织无粗化迹象.裂纹是硬质合金储能焊接头的主要缺陷,具有典型的脆断特征和延迟特性.焊后进行350 ℃保温30 min的去应力处理,即可有效地预防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0.
Diamond has high hardness and good wear resistance. It is widely used in cutting tools and workpieces. Braz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alize high quality cemented carbide joints in various materials connection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diamond brazing in detail. The materials used as brazing filler in diamond brazing are reviewed. Copper base filler and nickel base filler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brazing filler in diamond bra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amond grinding tools under different production methods are analyzed. In addition, a series of new brazing alloys such as amorphous Ni based brazing filler metals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amond brazing is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