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66篇
  免费   5397篇
  国内免费   2784篇
电工技术   3361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3302篇
化学工业   12785篇
金属工艺   1881篇
机械仪表   2248篇
建筑科学   3761篇
矿业工程   5548篇
能源动力   5539篇
轻工业   4220篇
水利工程   260篇
石油天然气   17581篇
武器工业   273篇
无线电   12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90篇
冶金工业   3183篇
原子能技术   632篇
自动化技术   1835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738篇
  2022年   1576篇
  2021年   2148篇
  2020年   2211篇
  2019年   1837篇
  2018年   1597篇
  2017年   1707篇
  2016年   2240篇
  2015年   2159篇
  2014年   3922篇
  2013年   3750篇
  2012年   4914篇
  2011年   5042篇
  2010年   3367篇
  2009年   3281篇
  2008年   2796篇
  2007年   3555篇
  2006年   3829篇
  2005年   3169篇
  2004年   2724篇
  2003年   2411篇
  2002年   2056篇
  2001年   1879篇
  2000年   1592篇
  1999年   1264篇
  1998年   968篇
  1997年   841篇
  1996年   659篇
  1995年   548篇
  1994年   439篇
  1993年   316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61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5篇
  195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燃气轮机排气温度异常检测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燃气轮机运行过程中的健康维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燃气轮机排气温度异常检测方法。以某型工业燃气轮机为例,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排气温度的监测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了燃气轮机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排气温度特征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燃气轮机排气温度异常状态下的故障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燃气轮机甩负荷及其热通道部件的损坏失效均能够对排气温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可以有效实现燃气轮机排气温度的异常检测,为燃气轮机性能退化预测及故障诊断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52.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不同Pd负载量的多孔ITO材料,通过XRD、SEM、EDS等对相应的物相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粉末冶金法制备的负载Pd的多孔ITO材料,孔隙较多,孔的大小和分布十分均匀.Pd以微小团簇弥散分布于ITO材料上,Pd的理论和实际负载量较一致,含量的多少对ITO材料的孔结构没有影响.通过对CO气体的灵敏度测试表明,Pd的负载能提高多孔ITO材料对CO气体的灵敏度,含量的多少对CO气体的灵敏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53.
针对高原城市中压天然气管道泄漏情况,研究了多层、高层建筑物和风速对天然气管道泄漏和扩散的影响,利用CFD模拟计算软件分别对高原气压下中压A、中压B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扩散进行数值模拟,并得到了泄漏后CH4的体积分数分布和危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城市中压A天然气管道泄漏孔处的质量流量与平原地区一致,不受气压影响,高原城市中压B天然气管道泄漏的危险区域随时间的增加保持不变或变小。  相似文献   
954.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影响集气站的安全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归类。综合考虑影响集气站的各种因素,结合生产实际,将模糊综合评价运用于集气站安全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并对提升集气站的安全管理水平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5.
天然气脱水是天然气净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对国内外脱水技术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天然气开采后的各种脱水工艺,并对其原理、工艺特点等进行了概括分析,同时也对其在国内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比发现,分子筛脱水法达到的天然气露点最低,一般用于深度脱水的环境;超音速脱水法具有结构简单,无需外部动力,免维护等优点,是天然气脱水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内联式脱液器具有新型、紧凑、高效等特点,同时可用法兰连接在管道上进行在线预脱水,通常适用于海上平台及海底脱水系统。  相似文献   
956.
邢东矿隐蔽致灾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邢东矿为例,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采空区范围、地质构造、含水性和瓦斯富集区等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隐蔽致灾因素的分析研究,并针对不同隐蔽致灾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隐蔽致灾因素对矿井安全的影响,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57.
由于沿空留巷工作面采空区漏风严重且对具有自然发火的煤层影响较大,所以研究沿空留巷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沿空留巷侧采空区瓦斯抽采及充填墙裂隙演化诱导漏风及自燃问题,以沙曲矿沿空留巷综放面为研究对象,通过SF6漏风实测及束管观测研究,研究了工作面及沿空留巷侧采空区漏风规律及氧气体积分数分布特征,并对采空区不同倾向范围内自燃氧化"三带"的分布区间进行了识别及划分,进而在理论及实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作面推进速度及煤层自然发火期发现在沿空留巷侧采空区倾向方向5~30 m存在自燃危险区,若改变工作面开采条件,其他非自燃区域可能转变为自燃危险区。  相似文献   
958.
本文以千米深井——朱集煤矿1242(1)首采工作面的瓦斯治理为例,提出并实施了地面钻井、高抽巷和采空区埋管相结合的瓦斯分源治理综合技术,分别抽采上覆13-1煤层卸压瓦斯、顶板瓦斯富集区瓦斯和上隅角瓦斯。实践表明,1242(1)工作面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8.8m3/min,地面钻井平均瓦斯抽采量为28.7m3/min,占瓦斯涌出量的42.2%,高抽巷平均瓦斯抽采量为30.7m3/min,占瓦斯涌出量的45.2%,瓦斯抽采率高达87.4%,回风流瓦斯浓度低于0.4%,实现深井高瓦斯煤层群首采下保护层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研究成果对类似条件矿井首采层工作面的瓦斯治理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59.
为了强化甲醇制氢反应,分别以酚醛树脂和间苯二酚-甲醛为前驱体,制备了炭膜及复合炭膜.采用扫描电镜和氮气物理吸附等手段对炭膜及复合炭膜的微观形貌与孔径分布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原料粒度及固化剂用量对炭膜孔结构以及涂膜次数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将所制备的炭膜与复合炭膜耦合在反应器内用于强化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反应.结果表明,当固化剂质量分数为6%时,炭膜孔径分布最窄,且平均孔径为0.16μm.随涂膜次数从1次增至3次,复合炭膜的透气性先降低后增大.对于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反应的转化率而言,炭膜与复合炭膜反应器分别比传统固定床提高了1.6倍和1.9倍.  相似文献   
960.
Butt joints between Mg alloy AZ31 B and pure Al 1 060 sheets were produced via metal inert gas welding process with Zn-Cd alloy foil. Crack-free Al/Mg butt joints between AZ31 B Mg alloy and pure Al 1060 sheets were obtained. Intermetallic compound layer 1 and layer 2 had formed in fusion zone/Mg alloy and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the layer 1 was about 50 μm.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layer 1 consisted of Al12Mg17 and Mg2Si phases while layer 2 consisted of Al12Mg17, Mg2Si and Mg Zn2 phases. The crack started from the IMC layer at the bottom of the joint and propagated along the brittle IMC layer, then expanded into weld metal during the SEM in situ tensile test. The highest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dissimilar metal butt joints could reach 46.8 MPa and the effect ofinterfacial IMC layer on mechanical property of the joint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e present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