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69篇 |
免费 | 3909篇 |
国内免费 | 164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873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2361篇 |
化学工业 | 2035篇 |
金属工艺 | 806篇 |
机械仪表 | 1644篇 |
建筑科学 | 786篇 |
矿业工程 | 202篇 |
能源动力 | 1006篇 |
轻工业 | 361篇 |
水利工程 | 203篇 |
石油天然气 | 371篇 |
武器工业 | 287篇 |
无线电 | 662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956篇 |
冶金工业 | 169篇 |
原子能技术 | 203篇 |
自动化技术 | 41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5篇 |
2023年 | 650篇 |
2022年 | 837篇 |
2021年 | 1056篇 |
2020年 | 1158篇 |
2019年 | 1016篇 |
2018年 | 924篇 |
2017年 | 1143篇 |
2016年 | 1111篇 |
2015年 | 1228篇 |
2014年 | 1567篇 |
2013年 | 1599篇 |
2012年 | 1843篇 |
2011年 | 2055篇 |
2010年 | 1498篇 |
2009年 | 1443篇 |
2008年 | 1561篇 |
2007年 | 1712篇 |
2006年 | 1468篇 |
2005年 | 1211篇 |
2004年 | 910篇 |
2003年 | 738篇 |
2002年 | 597篇 |
2001年 | 497篇 |
2000年 | 408篇 |
1999年 | 322篇 |
1998年 | 216篇 |
1997年 | 230篇 |
1996年 | 172篇 |
1995年 | 144篇 |
1994年 | 128篇 |
1993年 | 113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75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逆变器PWM波形中由于死区时间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电力电子器件的短路,最终影响输出波形并降低可靠性.虽然每一个死区时间都很短.但如果按周期计算的话,叠加起来的死区会对输出的PWM波形产生很大影响.提出了一种修正死区时间的方法,即基于脉冲的死区补偿方法(PBDTC).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需要的硬件和软件比较少,且成奉较低.该方法在分析单个脉冲死区时间的基础上,对每个单脉冲进行修正.将实验结果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该补偿方法较为完美. 相似文献
82.
基于支路追加法的配电网混联线路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支路追加法的中压配电网混联线路的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建模方法。根据配电网拓扑结构,利用支路追加法,逐一追加网络各条支路,列写该支路的伏安特性独立方程和基尔霍夫定律电流方程,生成一组具有唯一解的网络矩阵方程。通过该矩阵方程中各未知变量的比值关系,求解信号的传输函数,分析信道的传输特性。当配电网网络结构发生改变时,只需在原代数矩阵方程基础上,增减矩阵中的相关行与列即可得修改后的新矩阵方程。该建模方法原理清晰,运算量小,适用于树形网络、手拉手网络及环网等各种拓扑结构。仿真及实验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3.
提出一种新的燃煤电厂静电布袋复合除尘器,分析其技术经济特点,并提出一些需解决的技术闯题。其中静电除尘单元与布袋除尘单元之间的结合形式是一个技术难点,将影响整个除尘系统的效率和布袋的使用寿命。研究开发出一套气流分布试验台,采用一定形式的气流分布板进行冷态试验研究,分析了几个关键截面的流场,掌握了气流分布规律,确定了气流分布板的开孔分布,为进一步进行中试试验和实现工程化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采用具有独创性的结合形式后,该新型静电布袋复合除尘器应用于工程后将具有非常大的经济和环保优势。 相似文献
84.
相位生成载波(Phase Generated Carrier, PGC)解调算法是目前光纤干涉传感领域中重要的解调算法。针对目前PGC解调算法中光强扰动和调制深度影响信号解调准确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GC解调算法(PGC-Ameliorated),并搭建了基于分布反馈(Distributed Feedback, DFB)激光器的振动传感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被测振动信号的频率为800 Hz时,该算法信噪比为57 dB,优于微分交叉相乘(Differential and Cross Multiplying, DCM)算法和反正切(Arctan)算法近20 dB。在不同光强下,该算法解调信号幅值波动范围在±0.02 rad;在不同调制深度下,该算法总谐波失真最小为0.61%,信纳比最大为25.9 dB,相比于DCM算法和Arctan算法具有更低的总谐波失真和更高的信纳比。 相似文献
85.
86.
87.
Luiz A. Canalle Sander S. van Berkel Laurens T. de Haan Jan C. M. van Hest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09,19(21):3464-3470
The copper‐catalyzed azide–alkyne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CuAAC) is extensively used for the functionalization of well‐defined polymeric materials. However, the necessity for copper, which is inherently toxic, limit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se materials in the area of biology and biomedicine. Therefore, the first entirely copper‐free procedure for the synthesis of clickable coatings for the immobilization of functional molecules is reported. In the first step, azide‐functional coatings are prepared by thermal crosslinking of side‐chain azide‐functional polymers and dialkyne linkers. In a second step, three copper‐free click reactions (i.e., the Staudinger ligation, the dibenzocyclooctyne‐based strain‐promoted azide–alkyne [3+2] cycloaddition, and the methyl‐oxanorbornadiene‐based tandem cycloaddition?retro‐Diels?Alder (crDA) reaction) are used to functionalize the azide‐containing surfaces with fluorescent probes, allowing qualitative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CuAAC. 相似文献
88.
激光-感应复合熔覆Ni基WC复合层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熔覆效率与消除熔覆层的裂纹,采用激光-感应复合熔覆的方法在A3表面获得了无气孔与裂纹的Ni基WC复合层。研究了不同的加工参量对复合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激光比能的增加,粉末面密度增加;在相同的激光比能条件下,随着粉末面密度增加,熔覆层的高度增加,稀释率减小;在相同的粉末面密度条件下,随着激光比能的增加,熔覆层的宽度略有增加。此外,相对于单纯的激光熔覆技术,激光-感应复合熔覆的效率约可以提高5倍。在激光-感应复合熔覆过程中,熔覆层与基材间的温度梯度大大降低,这是Ni基WC复合层无裂纹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89.
二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因在光伏、光电子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而备受关注.此外,该类材料具有突出的结构可调性和材料稳定性,为功能性质的设计调控及器件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设计平台.然而,将多种物理通道的性质整合实现材料的多功能性仍具有挑战性,而对其进行快速有效的调节更是难上加难.迄今为止,尚未成功实现可调谐的光电多通道响应... 相似文献
90.
As an ATP-dependent DNA helicase, human ChlR1/DDX11 (Chl1 in yeast) can unwind both DNA:RNA and DNA:DNA substrates in vitro.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hlR1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eserving genome stability by participating in DNA repair and sister chromatid cohesion, whereas the ways in which the biochemical features of ChlR1 function in DNA metabolism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Here, we illustrate that Chl1 localizes to double-strand DNA break (DSB) sites and restrains DNA:RNA hybrid accumulation at these loci. Mutation of Chl1 strongly impairs DSB repair capacity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 and nonhomologous end-joining (NHEJ) pathways, and deleting RNase H further reduces DNA repair efficienc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nzymatic activities of Chl1 are needed in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the Rpc37 subunit of RNA polymerase III (RNA Pol III) interacts directly with Chl1 and that deletion of Chl1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localization of Rpc37 at DSB site, implying the role of Rpc37 in the recruitment of Chl1 to this sit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