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8篇
  免费   2891篇
  国内免费   854篇
电工技术   1099篇
综合类   1532篇
化学工业   371篇
金属工艺   352篇
机械仪表   1212篇
建筑科学   134篇
矿业工程   73篇
能源动力   264篇
轻工业   354篇
水利工程   36篇
石油天然气   356篇
武器工业   459篇
无线电   91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45篇
冶金工业   47篇
原子能技术   169篇
自动化技术   3345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441篇
  2021年   428篇
  2020年   662篇
  2019年   640篇
  2018年   564篇
  2017年   688篇
  2016年   737篇
  2015年   882篇
  2014年   1159篇
  2013年   1066篇
  2012年   1431篇
  2011年   1447篇
  2010年   1061篇
  2009年   975篇
  2008年   997篇
  2007年   1132篇
  2006年   989篇
  2005年   763篇
  2004年   643篇
  2003年   539篇
  2002年   439篇
  2001年   361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Three-dimensionally ordered long-range macroporous carbon structures were prepared us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henolic resin by utilizing sacrificial colloidal silica crystalline arrays as templates that were subsequently removed by HF etching after pyrolysis in an argon atmosphere. SEM, TEM, and BET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and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porous carbon structures. The pore size (150–1000 nm) and BET surface area, which reflect pore volume (298.6 m2/g (1.32 cm3/g) ∼ 93.7 m2/g (0.12 cm3/g)), of the macroporous carbon structures produced were approximat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ize (150–1000 nm) of the sacrificial silica sphere templates used (annealing temp. 550°C). The achieved 550 nm porous carbon structures were examined to function as potential catalyst carriers and were successfully impregnated with Ag or Pt-Ru on their inner walls after borohydride redu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porous carbon patterns were fabricated using the ‘micromolding in capillary’ technique, which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microreaction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42.
针对肺癌呼出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中的特定标志物,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荧光卟啉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并对4种肺癌呼出标志物进行检测研究。通过小波分析等数学工具对测得的荧光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然后采用层次聚类、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特征向量进行分析。不同体积分数的各类标志物在聚类分析中能够完全正确的聚到一起。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前3个主成分包含了标志物的88%的信息,便能对不同类别的标志物进行识别。研究表明:该荧光卟啉传感器阵列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对不同肺癌标志物进行识别,有望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3.
针对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计算复杂度高,难以实时实现的特点,给出了适用于均匀线阵的实数化预处理算法和实用的空间谱定义,并选择了适合FPGA硬件实现的特征值分解算法,给出了MUSIC算法FPGA实现的整体架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FPGA实现能够完成MUSIC算法的准确、快速计算。  相似文献   
144.
为了获得一套完整、快速、高效的测试手段和力法,通过对天线方向图测试原理的分析,在微波暗室和测量设备的基础上,基于PNA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测量特性,设计测试力案,使用VC++开发出一套天线力向图测试软件,实现了天线的自动化测试.测试数据符合天线测量要求,在实际应用中为天线方向图自动化测试提供了支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5.
牟帅  赵长颖  徐治国 《化工学报》2019,70(4):1291-1301
以局部表面改性的紫铜直方柱和梯度方柱阵列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表面润湿性、表面形貌和表面活性剂对池沸腾换热性能和气泡生长特性的影响。实验工质为去离子水,浓度分别为100、200、400、800 mg·L-1的异丙醇溶液和正庚醇溶液。实验结果表明:方柱阵列表面镀银之后润湿性变差,表面产生的气泡数量减少。向去离子水中添加异丙醇或正庚醇后,在热通量为66.1~202 kW·m-2时,气泡脱离直径变小、数目减少,而当热通量增至413 kW·m-2时,活性剂能够有效阻碍气泡合并,故池沸腾传热系数随着浓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上下层宽分别0.5 mm和1 mm、间距为2 mm的梯度方柱阵列结构有助于气泡的合并,但由于促进了固体表面气膜的形成,从而降低了沸腾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146.
采用物理热蒸发法制备纯ZnO纳米线及Al,Ag,Ni掺杂的ZnO纳米线.以纯ZnO纳米线及Al,Ag,Ni掺杂的ZnO纳米线为基料分别制成气敏传感器;利用气体敏感的差异性,构建纳米ZnO基气敏传感器阵列,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纳米ZnO基气敏元件对目标混合气体组分和相对浓度的识别.结果表明:将传感器阵列输出灵敏度值进行处理后,输入BP神经网络完成训练,能够准确识别混合气体(CO,H2,CH4)的组分与相对浓度。  相似文献   
147.
为了满足G级像素帧实时处理的要求,提出图像同态滤波的数据并行实现方法.讨论了图像帧和滤波器在SIMD PE阵列中的预置及数据并行的滤波处理实现方法,其处理方式规则性强、并行度高,提高了处理速度.由于SIMD PE阵列具有可裁减性,可以适合不同规模图像帧的处理需求,满足不同的嵌入式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48.
TD-SCDMA系统最重要的技术特征是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技术的核心是下行波束赋形。综合考虑了干扰和噪声对移动台的影响,模拟了在不同信道环境下的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理想波束赋形算法及其实现方法,并对算法进行了性能仿真,分析结论并说明系统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9.
计算全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全息电视、全息电影成为可能.许多研究者正在致力于开发的电子全息三维显示系统的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就是提高计算全息技术的运算速度.由于计算全息技术所需要的计算量很大,使用一般计算机无法以帧频速率实现全息图的计算,因此研究者们在提高全息图的计算速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主要调查研究使用硬件加速的方法来提高全息图计算速度的基础上,论述了其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50.
小脑模型神经网络控制器在天线跟踪指向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天线跟踪指向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影响系统跟踪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根据系统特点,给出了小脑模型神经网络控制器(CMAC)和PID相结合的复合自适应控制方法的设计过程,并分析了该算法适用于天线跟踪指向控制系统的优势。该方法利用传统的PID控制,结合CMAC神经网络算法的快速自学习、精确逼近的优点,既满足了天线跟踪指向控制系统快速实时跟踪的要求,又提高了跟踪精度和跟踪平稳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摩擦力矩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跟踪精度较单独采用PID控制提高一个数量级,且输出稳定,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