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88篇 |
免费 | 1738篇 |
国内免费 | 83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46篇 |
综合类 | 1344篇 |
化学工业 | 6134篇 |
金属工艺 | 4228篇 |
机械仪表 | 958篇 |
建筑科学 | 1137篇 |
矿业工程 | 783篇 |
能源动力 | 203篇 |
轻工业 | 3594篇 |
水利工程 | 141篇 |
石油天然气 | 248篇 |
武器工业 | 333篇 |
无线电 | 46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08篇 |
冶金工业 | 3140篇 |
原子能技术 | 81篇 |
自动化技术 | 1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6篇 |
2023年 | 394篇 |
2022年 | 587篇 |
2021年 | 752篇 |
2020年 | 742篇 |
2019年 | 579篇 |
2018年 | 610篇 |
2017年 | 765篇 |
2016年 | 726篇 |
2015年 | 738篇 |
2014年 | 1084篇 |
2013年 | 1181篇 |
2012年 | 1399篇 |
2011年 | 1524篇 |
2010年 | 1212篇 |
2009年 | 1151篇 |
2008年 | 1033篇 |
2007年 | 1528篇 |
2006年 | 1551篇 |
2005年 | 1361篇 |
2004年 | 1180篇 |
2003年 | 1061篇 |
2002年 | 964篇 |
2001年 | 811篇 |
2000年 | 707篇 |
1999年 | 550篇 |
1998年 | 483篇 |
1997年 | 386篇 |
1996年 | 298篇 |
1995年 | 248篇 |
1994年 | 238篇 |
1993年 | 156篇 |
1992年 | 130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6篇 |
195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通过对联合进料换热器用材料13CrMo44的化学成分、缺陷形态的分析,推断出了联合进料换热器的失效模式,即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原始缺陷是造成材质劣化的直接原因,而运行环境、时间及材料的化学成分是金属粉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2.
在内径50 mm的搅拌流化床内进行了平均粒径239 nm的氧化铁粉的流态化及氢气还原实验. 结果表明,床中氧化铁颗粒以聚团鼓泡形式实现完全流化,最小流化速度为0.025 m/s,最大床层膨胀比为2.0. 在500℃下用氢气还原该氧化铁粉的反应过程为:Fe2O3?Fe3O4?Fe,Fe颗粒的粒径比Fe2O3小,有颗粒烧结现象,由Fe引起的颗粒烧结和粘结作用可能导致失流. 与普通流化床相比,搅拌能使流化时间由3 min延长至15 min,使失流时样品的金属化率由15%提高至76%. 相似文献
983.
化学镀铜法制备硅铜复合材料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胶体钯溶液为活化液、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镀液体系,对硅粉表面进行化学镀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较佳施镀工艺,对Si-Cu复合粉体进行物相和形貌分析,并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进行充放电测试. 结果表明,复合粉体出现了铜的晶面衍射峰,硅颗粒表面镀覆了一层致密均匀的铜颗粒;Si-Cu复合材料作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185 mA×h/g, 30次循环后逐渐降至457 mA×h/g, 60次循环后仍保持在350 mA×h/g,一定程度上缓冲了硅在脱/嵌锂时的体积效应,改善了电极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984.
采用均匀沉淀法,以硫酸铝铵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沉淀剂(尿素和碳酸铵)制备的氧化铝粉。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等,对采用不同沉淀剂制得的前驱体和氧化铝粉末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得的前驱体氢氧化铝和氧化铝粉末在分散性以及颗粒大小和形状方面都优于以碳酸铵为沉淀剂的产品。此外,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得的前驱体氢氧化铝在1 200 ℃煅烧2 h得到了结晶度较好的纯相α-氧化铝,而以碳酸铵为沉淀剂制得的前驱体碳酸铝铵在1 200 ℃煅烧2 h得到θ-氧化铝和α-氧化铝的混合相。 相似文献
985.
Effects of brief milling and acid treatment on two ordered and disordered kaolinite structur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well-ordered kaolinite (K1) and poorly ordered kaolinite (K2) after the ¼ h milling procedures, continuing acid activation with 2 M hydrochloric acid and intercalation ability with urea were assessed. Kaolinite samples were examin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thermogravimetry,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is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 Kaolinite K1 contained a slightly higher portion of particles <2 μm (38 vol.%) than K2 (31 vol.%) increasing after jet milling (to 92 vol.% and 54 vol.%, respectively), but decreasing slightly after ball milling (to the 37 vol.% and 26 vol.%, respectively). The acid treatment contributed to a narrowe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creased value of the surface area and dehydroxylation temperature and improved the structural order of poorly ordered kaolinites. Maximum surface area SSA = 45 m2g− 1 was measured for K2 after ball milling and treatment with hydrochloric acid. Treatment of kaolinites with hydrochloric acid supports their ability to intercalate urea and exfoliate, while the mechanical millings adversely affected intercalation urea. The SSA 9.8 and 20.5 m2g− 1 of K1 and K2, respectively, changed after: (1) exfoliation to 21.0 and 34.1 m2g− 1, respectively, (2) jet milling and exfoliation to 38.0 and 42.0 m2g− 1, respectively, (3) ball milling and exfoliation to 20.3 and 34.4 m2g− 1, respectively, and (4) ball milling, acid treatment and exfoliation to 40.3 and 46.7 m2g− 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86.
987.
非水溶剂法制备纳米铜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甘油作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分散剂,在液相甘油体系中还原醋酸铜(或氧化铜、氢氧化铜)制备纳米铜粉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索得到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50 mL甘油体系中加入适量铜盐并使铜盐和甘油的物质的量比达到1∶[KG-*2]40、同时加入分散剂PVP 0.4~0.6 g,控制温度为475~505 K,快速搅拌反应50~60 min。所得产物通过化学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产物铜粉纯度比较高,粒径符合纳米材料的要求,并且粒子呈球型分布。 相似文献
988.
989.
涂料用颜填料、粉体助剂和纳米材料统称粉体材料。本文重点介绍不同结构及性能的颜填料组合后的复配改性技术和协同增效技术,有效地提升涂料配方设计水平和涂料产品应用效能,为科学合理地选择颜填料提出了指导性的可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90.
介绍了粉体助剂及纳米材料的性能,重点介绍涂料用助剂匹配技术要点,将不同粉体助剂或粉体助剂与液体助剂相组配形成匹配助剂,考察了匹配助剂体系的实用效能。提出纳米复合涂料定义,举例说明纳米复合颜料、纳米材料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