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7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篇 |
综合类 | 19篇 |
化学工业 | 56篇 |
金属工艺 | 62篇 |
机械仪表 | 57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能源动力 | 15篇 |
轻工业 | 473篇 |
石油天然气 | 6篇 |
武器工业 | 5篇 |
无线电 | 1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将FA506型细纱机改造成多功能快速纺纱小样机的方法和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安装了JC-SF型竹节纱装置以纺制竹节纱;采用齿轮传动导丝辊的包芯纱纺纱装置,实现了包芯纱的纺制;采用四罗拉加集聚网格圈的集聚纺装置对细纱机进行改造,满足了加工集聚纱的要求;进行了粗纱架和喂入喇叭口的改造,实现了赛络纱的纺制;安装了专用纱管支架,实现了捻线功能。实践结果表明:应用改造后的纺纱小样机纺制OE汉麻/棉55/45 59tex×2股线、JC 18.5tex赛络集聚纱,成纱质量稳定,可满足打样要求。认为:改造后的纺纱小样机品种适应性强,品种翻改迅速,占地面积小,且降低了能耗,能够适应纺纱企业打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3.
对转杯纺纯棉产品的开发方向,非棉产品的开发依据,拓宽域及其可开发产品品种等,进行讨论,供开发转杯纺产品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CJ 7.3 tex纱在精梳落棉率为9%时的成纱质量,合理选配原料,清梳工序减少纤维损伤、控制短绒产生,精梳工序采用前进给棉方式,并粗细工序合理牵伸分配,以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络筒工序合理设置电清参数,使CJ 7.3 tex特细号纱质量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纤维素纤维纺纱的质量和经济效益,通过分析赛络纺工艺改进成纱强力和毛羽的特点,以竹浆纤维为例,计算了传统纺与赛络纺运行成本及赛络纺投资回收期.指出:纤维素类纤维采用赛络纺工艺的运行成本大于传统纺,但由于赛络纱质量较好、售价较高,因而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投资回收. 相似文献
6.
探讨R40型转杯纺纱机纺针织纱的工艺优化.通过对R40型转杯纺纱机纺针织纱时转杯直径、分梳辊速度、补风口位置及机械手参数设定进行试验和优选,并对转杯纱与环锭纱进行质量对比分析.指出:通过纺纱工艺的优化试验,正确配置转杯纺关键工艺参数,才能充分发挥进口设备的技术优势,生产出了满足用户需要的高质量的转杯纺针织纱. 相似文献
7.
探讨棉麻细号竹节纱的生产工艺与质量.选择了苎麻和亚麻两种原料分别进行棉麻9.7tex混纺竹节纱的试纺.分析比较了棉亚麻和棉苎麻混纺细号竹节纱各个生产工序的工艺配置和质量情况.结果表明:在前纺工序,两者的质量差异不大,棉苎麻混纺制成率好于棉亚麻混纺.细纱工序棉苎麻混纺竹节纱断头较少、成纱条干较好,但生产中易产生长粗节问题,应对细纱竹节参数及络筒清纱参数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8.
青泽紧密纺纱机技术特点及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德国青泽700型紧密纺纱装置以及相关工艺参数配置.介绍了紧密纺纱机的结构与性能特点.通过合理配置前纺各工序纺纱工艺及采取有关技术措施,并对紧密纺纱机集聚负压和粗纱横动等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与优选,结果使CJ 7.3 tex紧密纺纱质量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探讨两种集聚纺装置纺制牦牛绒集聚纱和赛络集聚纱的成纱性能。分别采用网格圈式和空心罗拉式集聚纺装置纺制牦牛绒20.8tex集聚纱和16.7tex赛络集聚纱,并进行了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纺制20.8tex牦牛绒集聚纱,两者毛羽水平相当,空心罗拉式集聚纺所纺纱强伸性能显著提高,条干均匀度略好;纺制16.7tex牦牛绒赛络集聚纱,空心罗拉式所纺纱强伸性显著提高,毛羽明显减少,条干均匀度显著改善。认为: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纺纱品种和质量要求,合理选择集聚纺装置和赛络纺工艺,能够纺制出性能较好,质量满足要求的牦牛绒纱。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