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7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92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74篇
化学工业   461篇
金属工艺   163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35篇
轻工业   476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06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8篇
冶金工业   54篇
原子能技术   242篇
自动化技术   26篇
  2025年   20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以L-半胱氨酸为原料,经取代和酰化两步反应合成目标产物N-乙酰基-S-烯丙基-L-半胱氨酸(N-acetyl-S-allyl-L-cysteine,NAc-SAC)。以~(137)Csγ射线照射至不同剂量的ICR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30 d存活率实验、血相和免疫系统实验、各项脏器指数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实验,研究目标化合物分别在200、400、600 mg/kg给药剂量下的抗辐射活性。ICR小鼠经伽马射线照射至致死剂量7.5 Gy后,其存活率由单纯照射对照组的41.6%,分别提高到NAc-SAC给药组的58.3%、50.0%和66.7%,平均存活天数明显延长。~(137)Csγ射线照射至亚致死剂量6.0 Gy后,NAc-SAC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受照小鼠的脾指数、脾结节数(CFU-S)、骨髓DNA含量和白细胞数。彗星实验中7.0 Gy伽马射线照射联合NAc-SAC给药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尾长、尾矩、Olive尾矩和尾部DNA百分含量明显低于7.0 Gy伽马射线单纯照射组(p0.01),提示NAc-SAC可明显降低辐射导致的DNA损伤。本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NAc-SAC具有一定的抗辐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2.
尽可能减小噪声对γ谱分辨率的影响是γ能谱数据获取与处理的关键,传统的脉冲高度分析方法对于已有的脉冲信号噪声的抑制具有局限性.基于高速波形采样技术,提出采用脉冲面积分析方法获取γ谱,利用脉冲面积求和的方法,相当于对噪声信号进行多次采样求和平均,可以有效抑制噪声的影响.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验测量,说明该方法对提高γ能谱分辨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3.
为探讨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意义,采用不同剂量中子和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350只BALB/c小鼠,通过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和DNA凝胶电泳等观察造血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研究发现,中子照射后小鼠骨髓中坏死和凋亡的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多,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后则以凋亡为主,且呈剂量相关性.凋亡的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型、环状或不规则状,凋亡小体形成,电泳下见DNA梯状图谱.坏死的细胞表现为核肿胀、溶解,线粒体膜、核膜等膜性结构破坏.2.5-5.5Gy中子及5.5-12Gyγ射线照射可使骨髓造血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中子照射以凋亡与坏死并存,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84.
In this study, the improvement in the removal of chlorobenzene (C6H5Cl) in the air was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driven by bipolar pulse-power with catalysts. Molecular sieve 4A (MS-4A) and MnO2/γ-Al2O3 (MnO2/ALP) as two kinds of catalysts were tested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a DBD reactor. Catalysts were located either in the discharging area between two electrodes, or just behind the discharging area (in the afterglow area) closed to the outle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BD reactor with a bipolar pulse power-supply produced strong instant discharge and energetic particl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activate catalysts of MS-4A and MnO2/ALP located in the afterglow area to achieve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n effective fission of chemical bonds of chlorobenzene.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gas-chlorobenzene and the chlorobenzene adsorbed on the catalysts were decomposed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85.
用60Coγ射线辐照改性LDPE/EVA共混物,并利用超临界CO2发泡技术制得了微孔LDPE/EVA共混物泡沫。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高级流变扩展系统(ARES)和扫描电镜(SEM)分别对交联LDPE/EVA共混物的熔点、结晶度、粘度以及泡沫的微孔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辐照处理以后,LDPE/EVA共混物样品的熔点和结晶度略有降低,粘度特性得到改善,可发泡性能提高。共混物吸收剂量为50kGy时,经超临界CO2发泡在105℃和23MPa下制得的泡沫具有较好的泡孔结构。  相似文献   
86.
2011年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γ辐照装置退役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本文介绍了γ辐照装置退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并就实践中的情况提出了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87.
采用60 Coγ射线辐射降解苯酚,通过分析辐照前后苯酚去除率与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研究了苯酚浓度、氨氮质量浓度、吸收剂量、初始pH值和自由基清除剂对苯酚的辐射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射技术能有效降解高浓度氨氮环境中的苯酚,苯酚及其COD去除率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苯酚的辐射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吸收剂量相同时,苯酚初始浓度越高,苯酚去除率越低;氨氮质量浓度对γ辐射去除水溶液中苯酚未见显著影响,辐照前后氨氮质量浓度变化不大;弱酸性条件更利于溶液中苯酚的去除;苯酚的辐射降解机理以·OH氧化为主。  相似文献   
88.
基于Geant4模拟开发平台,对γ成像系统进行了被动式成像数值模拟,并用γ相机对标准密封γ点源进行辐射成像实验,初步分析了便携式γ射线成像系统的成像特点.结果表明:该系统成像效果与源强、距离、时间等密切相关,源强越强,距离越近,清晰成像所需时间也就越短,且可以准确定位γ放射源,精确热点分布定位.  相似文献   
89.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降解吡虫啉稀水溶液,并对辐照前后的水样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离子色谱(IC)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等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吡虫啉的降解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当吸收剂量为1.56kGy时,降解率达到100%;吡虫啉的辐照降解产物包括Cl^-1、NO2、NO3-和NH4^+四种无机产物,2-chloro-5-imidazol-1-ylmethyl-pyridine、1-(6-chloro-pyridin-3-ylmethyl)-1,3-dihydro—imidazol-2-ylideneamine、单羟基化吡虫啉和双羟基化吡虫啉4种有机产物。强氧化性的·OH容易进攻吡虫啉分子中的C=N键、N-N键、C—Cl键以及亚甲基中的C—H键。  相似文献   
9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工艺的负载型CuO/γ-Al2O3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CN-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CuO/γ-Al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试验研究表明: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Cu是以CuO的形式存在,并且成功负载于载体γ-Al2O3;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2 000 mg/L的含氰废水,反应温度为130℃,搅拌速度为600 r/min,pH值为8,催化剂投加量为0.5 g/L,氧化剂30%H2O2用量为5 mL/L废水时,反应时间30 min,CN-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重复使用30次后,催化活性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