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76篇
电工技术   54篇
综合类   225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1篇
无线电   11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6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由于对丰富多媒体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车联网需要提供海量的设备连接以满足高频谱效率和低延迟的需求。软件定义网络(SDN)、缓存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被认为是有效解决这些关键挑战的潜在技术。针对软件定义车联网,提出了一种缓存辅助的NOMA功率分配方案。首先,针对车联网中车辆总是处于高速运动状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簇头选择算法,到达的道路交通将借助SDN进行预测,实现自适应车辆分簇。其次,引入了缓存辅助的NOMA方案,每个车辆在文件缓存阶段使用NOMA原理缓存和请求文件。再次,针对双Nakagami-m衰落条件下的两个簇头车辆通信场景,提出了一种最优功率分配策略,将优化问题公式化为找到每辆车的最佳功率曲线,从而最大化地在每辆车上成功解码目标文件的概率。最后,数值仿真和理论分析表明,所提缓存辅助NOMA功率分配方案,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NOMA和缓存辅助的OMA。  相似文献   
22.
IPv6/IPv4共存环境下多址同源识别是共存网络管理与拓扑发现的一个关键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子网内部的双栈发现及单一IP协议栈中的别名解析,难以识别远程IPv6/IPv4共存网络中的多址同源。通过分析同源地址间的本质联系,提出一种IPv6/IPv4多址同源识别模型(SSI),该模型综合利用特殊地址格式匹配、TCP时钟指纹比对和上层协议短时致瘫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同源地址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均可有效识别IPv6/IPv4多址同源;SSI模型具有较理想的识别率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TH-PPM UWB信号,在AWGN信道和多用户干扰条件下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包括误码率分析和系统所能接入的最大用户数,对其误码率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接入用户数目的增加,系统误码率也增加,而增大重复码长度和脉冲重复时间则可降低系统误码率,但增加脉冲重复时间会降低信息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24.
针对IDMA下行链路中用户端接收设备复杂度比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分双工(TDD)模式和时间反转(TR)技术的IDMA下行传输及简化接收方法.该方法通过时分双工获得信道冲激响应,基站发射端利用信道冲激响应的时间反转预处理发射信号.在时间反转及多输入单输出(MISO)技术作用下,利用不同用户信道冲激响应之间的弱相关性以及时间反转处理的空间和时间压缩特性,削弱多用户干扰、共道干扰和符号间干扰.从而使用户接收端只需一个简单的单径接收机即可完成信号的检测,避免了复杂的码片级迭代多用户检测,同时将信道估计器也从用户端转移到基站端,进而使用户端接收设备复杂度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25.
分析了信道估计误差和信道反馈时延对空分多址系统性能的影响。为了降低信道不完美的影响,提出动态自适应调制方案。该方案根据接收端的反馈信息动态地调整不同调制方式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门限,直到所有的数据被正确接收为止。在不增加系统信令开销和不改变原有系统参数(如调制阶数和门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确认/非确认信息可以有效地抑制信道估计误差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临近空间通信网络开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对临近空间通信网多址接入协议的研究较少,且已发表的论文仅关注固定终端。为解决移动终端对临近空间物理链路资源有效共享的问题,提出一种随机预约/按需分配多址接入协议(RA/DAMA),运用排队理论对其平均时延公式进行了推导,并利用OPNET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加,网络的平均时延越来越大;相同的网络负载情况下,时帧周期越长,网络的平均时延越大,且时延性能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27.
认知无线电多址接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频谱不连续,随机性和变化性大,以及TDMA,FDMA,CDMA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变换域通信(Transform Domain Communication System)平台的认知无线电多址接入系统.该系统发射机通过将非空闲的频谱幅度置0,实现对授权用户的躲避;采用m状态序列产生的伪随机相位矢量,生成近似正交的调制基函数实现用户的多址接入;接收端通过本地基函数与接收信号相关估计出原始数据,并理论分析了系统的误码率.仿真表明,系统的检测概率,多址接入的用户数以及收发两端基函数的不一致会影响系统的性能.该系统能利用非连续频谱,并且基函数能够自适应变化,适合认知无线电。  相似文献   
28.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initial ranging (IR) users simultaneously accessing into network and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R, a novel IR algorithm is presented for th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with the smart antenna. The beamforming weight vectors provided by the antenna array are introduced for the IR users, and the procedures of the multiuser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th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re designed.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channel estimation of active paths and efficiently reduce the residual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a much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available successive multiuser detection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lgorithm and accommodates more active ranging users simultaneously accessing into a cell.  相似文献   
29.
受通信业务量激增的影响,串行通信网络的吞吐量急剧下降,为此提出基于Nutaq平台的串行通信分组轮询多址接入方法.借助Nutaq平台利用信道容量接收矢量,得到通信网络接收串行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根据信息熵与条件熵之间的联系,计算通过串行通信网络所输出的分组轮询多址概率分布,再利用编码函数映射过程得到译码函数,计算信道码的均衡误差概率.根据计算结果设计串行通信分组轮询多址接入算法,实现了串行通信分组轮询的多址接入.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信道带宽为20MHz、80MHz和160MHz时,串行通信网络吞吐量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0.
端信息扩展技术使用多项端信息组成的扩展序列来表示身份信息,各项端信息与所传递的数据本身无关,从而隐藏用户的真实信息.然而,端信息扩展序列资源利用率低、自相关性弱,无法实现多用户并发安全通信对此,将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技术引入端信息扩展序列生成过程中,提出基于SCMA的端信息扩展多用户安全通信系统模型,详细阐述了模型中的码本设计分配、码字加载发送策略.进一步,从安全性能和通信服务质量2方面对原型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CMA的端信息扩展多用户安全通信系统可实现用户信息的隐蔽传输,服务器端能够正确区分用户信息采用稀疏编码后,系统具有较低误比特率,且在一定过载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