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2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8篇 |
化学工业 | 116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建筑科学 | 12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10篇 |
轻工业 | 189篇 |
水利工程 | 4篇 |
石油天然气 | 5篇 |
无线电 | 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篇 |
冶金工业 | 4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uerarin on insulin receptor (IR),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 (IRS-1)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protein kinase B(PKB) in the P13K pathway of the glucose consumption, transportation and insulin signal transduction in 3T3-L1 adipocyte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The insulin resistance 3T3-L1 adipocytes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free fatty acid induction. The model cells were managed with puerarin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Glucose consumption was detected with glucose oxidase method, glucose transportation rate was determined by 2-deoxy-3H glucose ingesting method, and the IR, IRS-1 and PKB expression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Glucose consumption and transport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model adipocytes, but increased after treated with puerarin (P<0.01). Moreover, the level of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IR subunit β was higher in the puerarin treated groups, and that of IRS-1 was higher in the group treated with low dose puerarin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The 3T3-L1 adipocytes of insulin resistance model could be induced by free fatty acid successfully, puerarin could promote the glucose utilization in them to alleviate the insulin resistance, which may be related with the action in advancing the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IR and IRS-1. 相似文献
42.
以9种不同的氨基酸-对硝基苯胺为底物,考察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氨肽酶对底物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氨肽酶对由疏水氨基酸组成的Leu-pNA水解活力最强,其次是两种由碱性氨基酸组成的Arg-pNA、Lys-pNA,对其它几种由疏水氨基酸组成的Ala-pNA、Ile-pNA、Val-pNA、Phe-pNA、Pro-pNA表现出较弱的水解活力,而对酸性氨基酸组成的Glu-pNA则无水解活力。在此基础上考察其与内切蛋白酶协同水解玉米蛋白质的效果,以水解度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明确氨肽酶与碱性蛋白酶复配水解玉米蛋白质的效果较佳。双酶水解产物中新增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碱性蛋白酶和氨肽酶单独水解的4.89倍、6.05倍;水解产物中多肽相对分子质量多在1 000 Da以下,其中500~1 000 Da的寡肽占14.57%,180~500 Da的小肽质量分数为68.42%,水解度达65%。这些结果表明,氨肽酶和碱性蛋白酶协同水解蛋白质原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44.
生物废料中含有多种高价值的可再利用物质,例如可溶性糖和纤维等。在固体发酵中,这些废料可以作为支持底物参与反应,生产工业相关代谢产物,从而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同时降低废料对环境的污染。本文综述了通过固体发酵技术,再生利用生物废料生产香料、有机物、聚合物、酶和抗生素等增值产品的研究进展,从而为该项技术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采用人工配制蔗糖废水对设计的复合UASB反应器运行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经过6个阶段55 d的启动过程,反应器进水容积负荷从2.09 kg COD/(m3.d)提高到28.02 kg COD/(m3.d),COD去除率达到98.45%。为描述反应器启动过程各阶段运行性能变化,提出了单位底物降解速率常数K2’值评价法。结果表明,复合UASB反应器在第5阶段达到了最佳运行工况。用K2’评价法对一些文献报道的厌氧反应器启动过程的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对运行性能进行了对比评价。 相似文献
46.
萘是典型的多环芳烃,毒害大、难降解,既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又是代表性的石油烃成分,成为各类油污染场地生物修复的难点。碍于其水溶性差而制约了相关研究。利用一株从废油中分离得到的兼具石油烃降解能力和润湿反转无机杂质能力的约氏不动杆菌开展了萘的生物降解特性研究。通过研究降解因素优化出基础的降解条件;在此基础上,在50~2000 mg·L-1范围内研究了该菌对萘的生物降解特性;并利用Monod模型和Haldane模型对比研究了该菌降解萘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该菌在以2000 mg·L-1萘为唯一碳源的特定条件下,以5%的接种量可以在146 h左右实现萘的全降解;Haldane模型适合于描述菌株的生长和底物降解行为,而Monod模型只适合于描述低浓度下萘的生物降解特性。 相似文献
47.
48.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氨酰胺转胺酶(蛋白质-谷氨酸-γ-谷氨酰胺转胺酶EC2.3.2.13,TG)能催化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酰基转移反应,通过形成交联键改善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其酶活测定方法采用比色法,荧光法、偶联法、放射标记法目前只用于动物TG酶的活性测定;MTG(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作为胞外酶,从其发酵液中分离纯化MTG主要是用离子交换、凝胶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超滤等方法;MTG可用于肉食品、大豆蛋白和小麦制品等的加工。 相似文献
49.
以嗜盐混合菌发酵生产PHB具有免灭菌程序、易提取、产量高等优势而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集中考察了嗜盐混合菌(MMCs)发酵生产PHB过程中调整容积负荷的方式对PHB生产的影响。在研究中通过比较恒定接种生物量改变底物浓度以及恒定底物浓度调整接种生物量两种调整方式下PHB发酵生产的最大细胞含量、PHB最大容积产率以及表观动力学,确定了MMCs的最佳OLR,以及两种变化方式的本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式下随着OLR升高,细胞内最大PHB的积累量和PHB容积产率也随着增加。本研究发展的嗜盐MMCs最佳OLR 0.91 kg·(kg·d)-1。在相同的OLR下,高的接种生物量始终具有高的碳源转化率和底物消耗速率。为此,采用高接种生物量发酵生产PHB可以提高PHB生产效率并降低PHB的成本。 相似文献
50.
基于底物利用水平的产酸脱硫系统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连续流试验和间歇式实验探讨了产酸脱硫系统中产酸菌与硫酸盐还厚菌基于底物利用水平的生态学规律.连续流试验采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内加活性炭填料,以糖蜜为碳源,控制进水COD为3000mg/L、COD/SO4^2-=5.0和HRT=11h,结果表明,20d反应器启动成功,运行稳定期硫酸盐去除率可达95%~100%、液相末端产物以乙酸为主.间歇式实验结果表明,产酸脱硫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容易利用产酸菌的发酵产物——氢气和乙醇,乙醇被转化为乙酸.在游离污泥中产酸菌占优势地位,而载体活性炭上硫酸盐还原菌占优势地位,产酸脱硫系统实现了硫酸盐还原菌在载体上的定向富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