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0篇
  免费   1506篇
  国内免费   609篇
电工技术   521篇
综合类   789篇
化学工业   339篇
金属工艺   417篇
机械仪表   126篇
建筑科学   167篇
矿业工程   109篇
能源动力   33篇
轻工业   61篇
水利工程   44篇
石油天然气   135篇
武器工业   211篇
无线电   506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60篇
冶金工业   112篇
原子能技术   49篇
自动化技术   999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328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473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582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51.
建立了考虑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时频变化的回波仿真模型,给出了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对回波在方位向和距离向的调制效果,并对典型目标进行了回波仿真和成像处理,验证了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对高分辨率星载SAR图像仿真的影响,并提出了高分辨率星载SAR图像仿真方法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2.
针对目标姿态图像缺失的情况,提出通过姿态图像合成的方式增加训练集的姿态覆盖程度,并将扩充后的图像也用于训练目标分类器.受稀疏表示模型的启发,建立了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姿态合成模型.该模型根据少量已知姿态的图像,线性组合出缺失姿态下的近似图像.在运动和静止目标获取与识别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通过合成缺失姿态下图像的方法可有效提升目标识别的精度,特别是在训练数据集中姿态缺失严重时,文中方法提升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3.
针对α和高斯混合噪声背景下的线性极化阵列波达方向和极化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低阶循环相关的子空间-最小范数方法。该方法针对α稳定分布过程的特点,利用信号的循环平稳特性,克服了传统的基于二阶矩或高阶累积量无法用于α噪声背景的缺点,弥补了分数低阶矩对循环平稳干扰信号抑制能力的不足。所采用的子空间-最小范数方法不仅减少了传统MUSIC方法的计算量,而且有效地抑制了分数低阶循环相关函数的估计误差。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α和高斯混合噪声及循环平稳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明显优于分数低阶矩方法。  相似文献   
154.
船只尾迹检测作为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海洋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传统基于Radon变换的尾迹检测算法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结合图像增强、边缘检测、阈值分割、形态学细化和Radon变换进行斑点噪声抑制和船尾迹自动检测的算法。对真实SAR图像的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好的解决了传统Radon变换尾迹检测算法中尾迹真实性难以自动判定的问题,能够较准确的实现船只目标附近区域中的船尾迹的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155.
从单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贝叶斯非局部均值算法出发,推导了极化相干矩阵在复Wishart分布下的块相似性度量函数,给出了无先验知识下的极化SAR贝叶斯非局部均值模型,并采用积分图实现了该算法的快速计算.最后,通过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实测旧金山地区的极化SAR数据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相干斑的同时,保持了极化特征,并大幅提升了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56.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目标检测精确性、实时性和鲁棒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局部窗口的SAR图像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在对获取的SAR图像进行去噪和分割处理的基础上,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实现了亚像素精度快速配准策略;同时,通过SIFT特征的描述结果降维和基于局部窗口的最大期望算法(EM)实现了目标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复杂背景和光照、旋转变化有较强的自适应性,获得了理想的目标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7.
Mg-6%Al-1%Sn(mass fraction) alloy is a newly developed anode material for seawater activated batteries.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g-1%Sn, Mg-6%Al and Mg-6%Al-1%Sn alloys are measured by galvanostatic and potentiodynamic tes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wit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EDS) i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experimental allo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g-6%Al-1%Sn alloy obtains more negative discharge potential(-1.38 V(vs SCE)) in hot-rolled condition.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fine dynamically recrystallized grains during the hot rolling process. After the experimental alloys are annealed at 473 K for 1 h, the discharge potentials of Mg-6%Al-1%Sn alloy are more negative than those of Mg-6%Al alloy under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ies. After annealing at 673 K, the discharge potentials of Mg-6%Al-1%Sn alloy become more positive than those of Mg-6%Al alloy. Such phenomenon is due to the coarse grains and the second phase Mg2 Sn. The discharge potentials of Mg-1%Sn shift positively obviously in the discharge process compared with Mg-6%Al-1%Sn alloy. This is due to the corrosion products pasting on the discharge surface, which leads to anode polarization.  相似文献   
158.
是在热力学唯象理论的框架下,研究由两种铁电材料组成的铁电双层膜系统的极化性质.通过引入的两个参量:参量(描述铁电双层膜系统中两种铁电体的物理性能差异)和参量(描述铁电双层膜系统两种铁电体相变温度的差异),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界面耦合系数条件下,铁电双层膜系统平均极化随这两个参量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参量增大时,铁电双层膜系统的平均极化随之增大.当取固定值时,平均极化随界面耦合系数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t、参量的增大而减小.参量增大时,铁电双层膜系统的平均极化减小.当参量取固定值时,平均极化随着温度t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参量、界面耦合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9.
运用AutoScanⅡ对川东南某区块不同岩性的岩芯进行复电阻率测量实验,分析发现该区块页岩岩芯电阻率值较其它不同岩性的岩芯要低,运用Cole-Cole和布朗模型模拟复电阻率曲线,研究发现该区页岩岩芯极化率较其它岩芯高,且矿物分析发现黄铁矿含量与极化率大小有较好相关性,对于该区块页岩与围岩的电阻率及其极化率存在此等差异,可考虑使用电磁勘探方法寻找该区块页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160.
极化是描述电磁波和天线的重要参量之一,是电磁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在卫星广播、雷达、航空航天遥感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介绍电磁波极化这一概念,分析均匀平面电磁波极化的成因,并基于电磁分析软件HFSS(high frequency simulator structure),呈现了线极化及圆极化波增益图形曲线。课堂中引入仿真图形及数据,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兴趣,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