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4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篇 |
综合类 | 35篇 |
化学工业 | 6篇 |
金属工艺 | 7篇 |
机械仪表 | 39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13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2篇 |
武器工业 | 23篇 |
无线电 | 82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2篇 |
冶金工业 | 7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808 nm LD作泵浦源,通过合理的谐振腔镜膜层设计,实现了Nd:YAG的4Fa/2→4I13/2能级跃迁,获得了1.44 μm人眼安全波段激光的连续和脉冲运转.在泵浦功率为1.5 W的条件下,激光器连续运转时,腔内放入布氏片,获得268 mW的稳定TEM00模线偏振激光输出,激光阈值380 mW,斜效率达23.9%,M2因子小于1.3.用新型饱和吸收体V:YAG代替布氏片垂直于光路放置,获得了平均输出功率36 mW,脉冲宽度106 ns,脉冲重复频率52 kHz仍然是线偏振的激光输出,相应脉冲峰值功率和单脉冲能量分别为6.5 W和0.69μJ. 相似文献
52.
Nick Cornford 《电子设计技术》2005,12(4):86-86
激光二极管可能在数纳秒内自行毁坏,因此测试一个反馈稳定的激光二极管驱动器的响应和稳定性可能是费用很高的。图1所示仿真器电路示出了一个典型的激光二极管封装,封装内不仅有由电流1.驱动的激光二极管,而且还有一个光电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的前端面发射在外界起作用的主光束,而后端面则发射落到光电二极管上的参考光束。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端面抽运Nd∶YAG晶体的抽运面形变场分布,采用一种新的测量端面形变场分布的实验方法———光束扫描法。让参考光沿晶体的端面小步距扫描,比较有无抽运光时各扫描点在探测面上光点位置的移动情况,通过几何分析与数值计算,可逐段得到端面的形变场分布。通过与理论上在理想模型下所求解的结果比较,发现实验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晶体的端面形变场最大峰值处的抽运光在端面的聚焦位置处。另外发现端面的形变场分布的对称性受抽运光对称性影响,且曲线不光滑。该方法解决了端面抽运Nd∶YAG晶体的抽运面形变场分布难以测量的问题,且易于实现和操作。 相似文献
54.
惯性聚变能源激光驱动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简要叙述了惯性聚变能源(IFE)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对驱动器的基本指标要求,然后重点介绍了基于高平均功率激光器技术路线的驱动器研究进展,以及尚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最后,介绍了IFE涉及到的其它关键技术问题及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5.
张志军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6,43(6):73-73
在美国西部光电博览会高功率二极管激光器会议上,美国的Alfalight公司公布了25℃,22W,970nm连续输出的单发激光二极管。该公司同时报道了他们在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署(DARPA)超高效率二极管发射源计划中的功率转换效率(PCE)为80%的目标计划进展。他们的最新结果是,带1mm长腔的占空比为20%的半导体条在25℃时的功率转换效率达到71%。 相似文献
56.
对于多台固体激光器抽运的脉冲染料激光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链,在放大器中,抽运激光与染料种子激光不仅在空间上要求匹配,而且激光脉冲在时间上也要求匹配。为此,提出了进行激光脉冲时序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光纤、光开关和随机重复采样等技术实现快速激光脉冲的计算机数据采集。根据实验,抽运和染料激光脉冲的时间匹配最好时,它们的峰值几乎是重合的,由此提出以脉冲峰值处作为延迟时间的测量点来排除脉宽变化的影响,以及采用二次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数据处理技术来排除峰值处延迟时间的测量干扰,实现抽运激光脉冲时序纳秒级的测量和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手动单步控制误差和延迟时间测量误差小于±0.2 ns,闭环控制精度可达±1 ns。 相似文献
57.
激光二极管抽运Cr^4+:YAG被动调Q Nd:YVO4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对激光二极管(LD)抽运的Cr^4 :YAG被动调Q Nd:YVO4全固态激光器进行了实验研究。着重研究了抽运功率,Cr^4 :YAG晶体的初始透过率及其在激光腔中的位置等因素对激光器输出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等性能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讨论,在理论上加以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8.
激光二极管抽运Nd∶YAG双薄片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介质的热效应是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器面临的最大挑战,采用薄片激光介质是解决热效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在抽运区尺寸远大于薄片厚度并且抽运光均匀分布的条件下,热流近似为沿厚度方向的一维分布,从而大大降低介质的热透镜效应和热致应力双折射。设计了四通光学耦合系统,通过提高二极管激光器阵列输出激光强度分布的均匀性,并优化经微柱透镜准直后光束的发散角,实现了抽运光的近平顶分布。采用两片1 mm厚的Nd∶YAG薄片激光介质,在两个峰值功率2000 W,占空比为15%的二极管激光器阵列抽运下,获得了峰值功率1440 W,平均功率216 W的准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36%,电光转换效率超过16%,在稳腔下测得的光束质量M2因子约为12×13。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