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6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264篇
电工技术   345篇
综合类   390篇
化学工业   280篇
金属工艺   311篇
机械仪表   628篇
建筑科学   480篇
矿业工程   174篇
能源动力   142篇
轻工业   89篇
水利工程   77篇
石油天然气   201篇
武器工业   99篇
无线电   21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3篇
冶金工业   233篇
原子能技术   160篇
自动化技术   48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Metallic ring-shaped nanotube arrays are proposed and its optical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are studied by using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spectra of conventional circular nanotube arrays, two photonic band gaps are emerged in the transmission spectra offing-shaped nanotube arrays, the two band gaps and transmission spectra are adjusted by the length, inner radius, intertube spacing and the dielectric constants of the core and embedding medium, and magnitude modification, redshift and blueshift of the resonance modes are observed. A metallic ring-shaped nanotube arrays for subwavelength band-stop filter in the range of visible light can be achieved. To understand its physical origin, field-interference mechanism was suggested by the field distributions. The proposed nanostructures and results may have great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subwavelength near-field optics.  相似文献   
92.
为提高汽车覆盖件模具加工效率,将环形刀应用于汽车模具小曲率面的半精及精加工过程.通过对三坐标铣削小曲率面的刀具切触几何分析,确定环形刀最佳进给方向应沿工件高度变化方向,此时可使有效切削带宽达到最大.基于此结论,分别对两类特殊型面进行了刀路轨迹规划.对于单一方向曲率变化面采用垂直截面法,截面方向沿最大主曲率方向,实验表明:垂直截面法与等高线法相比可提高加工效率25%,并且有较好的表面质量;对于圆鼓面采用放射精加工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与三维偏置方法相比可提高加工效率22.64%,并且避免了周边欠切.  相似文献   
93.
北京康拓科技有限公司与某铁路科学研究院合作,成功研制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载ATP/ATO计算机控制平台”。目前,该平台已通过北京环形轨道试验和铁路相关部门测试验证,这是康拓公司继高速铁路列控和联锁控制应用之后,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计算机平台开发方面取得的义一新突破。  相似文献   
94.
江苏国光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某型号火箭贮箱用超大规格铝合金环形锻件试制成功。这标志着我国8m以上销合金环件自主研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大大缩小我国在大型铝合金环件制造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国内首件某型号火箭贮箱用超大规格铝合金环形锻件是江苏国光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首次为我国航天某研究院试制的型号产品。  相似文献   
95.
圆筒型永磁直线发电机(TPMLG)采用120°相带环型绕组可以提高其功率密度,然而,TPLMG具有较大的定位力,这会引起发电机的振荡甚至使系统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对120°相带环形绕组(120°-TPMLG)的圆筒型永磁直线发电机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定子铁心长度、极弧系数、槽肩宽度、定子齿宽和气隙长度)对定位力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结合田口方法对发电机进行优化设计,在不损失输出功率的情况下使定位力最小,得到120°-TPMLG的最优结构参数.为了验证优化设计过程的有效性,将优化后的120°-TPMLG与初始发电机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120°-TPMLG的定位力得到了极大的减小,输出功率也略有增加.因此,该文采用的优化方法对减小120°-TPMLG的定位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6.
针对现有谐振式磁传感器原理不能同时实现高品质因数(Q)和低功耗的缺点,利用双端固定石英音叉谐振器与铁镓磁致伸缩合金片复合,设计了一种隔离磁机阻尼的高Q值、数字频率输出的超低功耗谐振式磁传感器。利用音叉谐振器结构的解耦特性,设计应力耦合传递结构,隔离了磁致伸缩材料磁机阻尼,从而保证复合传感器Q值与音叉谐振器Q值相当。在磁场作用下,磁致伸缩力传递到音叉谐振器,由于音叉力敏感特性,实现磁-力-频率转换。制备了铁镓合金/石英音叉谐振器复合敏感结构,测试表明,在低气压封装条件下的品质因数约为16 764,门振荡电路功耗约为124.8μW,在线性区灵敏度为3.05 Hz/Oe,分辨率为6 mOe。  相似文献   
97.
大型环形结构件焊接变形的分析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的发展 ,伴随着大量结构复杂的大型焊接结构件的制造 ,焊接变形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大型的焊接结构件结构复杂 ,刚性大 ,如果产生焊接变形 ,有可能无法修复 ,造成结构的整体报废 ,或者是修复成本很大 ,造成大量的资金消耗和工期的拖延。因此 ,分析、测量、计算、预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和调整变形是十分重要的。常见的焊接变形如下 :收缩变形 (分纵向收缩及横向收缩两种 )、弯曲变形、角变形、扭曲变形、失稳变形。实际焊接结构中常有多种变形同时存在 ,如带加强筋板的工字梁焊接后 ,既有收缩变形和弯曲变形 ,有时还伴随有扭曲变形…  相似文献   
98.
图1为阀体铸造工艺图。材质为45钢,因该件为出口产品,客户要求全硅溶胶结壳,直径φ21mm内孔及底平面处需要加工。  相似文献   
99.
根据带环形内侧凹塑件的结构特点 ,讨论了成型时塑件可采取的脱模方式 ,分析了采用顺序脱模机构时型芯的分割方法及型芯的运动过程 ,探讨了不同结构的塑件在脱模时采用的抽芯机构 ,设计出2种模具结构并指出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0.
通过旋转试验和有限元分析介绍了工件在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畸变情况,分析了工件的装夹方式、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进刀量对100Cr6钢环圆度的影响。通过去应力退火释放冷加工诱发的残余应力后工件的圆度与切削参数有关。另外测试了被试验环的表面残余应力,其表面残余应力与装夹方式有关。将测量的装夹力作为计算参数输入,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测试了装夹方式对工件变形的影响。协同测量结果示出了装夹方式影响工件变形的一个主要因素,表面残余应力与工件的径向变形有关,最大的拉伸应力位于夹口位置。旋转切削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切削速度圆度会稍有增加;随着切削深度的加大,圆度呈下降趋势,尽管切削力增加了;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更高的切削力,因此圆度值也增加;常规的去应力退火可使被加工环的圆度值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