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63篇 |
免费 | 1844篇 |
国内免费 | 201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27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1672篇 |
化学工业 | 3039篇 |
金属工艺 | 2938篇 |
机械仪表 | 985篇 |
建筑科学 | 2037篇 |
矿业工程 | 451篇 |
能源动力 | 183篇 |
轻工业 | 559篇 |
水利工程 | 340篇 |
石油天然气 | 2027篇 |
武器工业 | 248篇 |
无线电 | 224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616篇 |
冶金工业 | 678篇 |
原子能技术 | 233篇 |
自动化技术 | 37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8篇 |
2023年 | 877篇 |
2022年 | 953篇 |
2021年 | 945篇 |
2020年 | 705篇 |
2019年 | 721篇 |
2018年 | 445篇 |
2017年 | 601篇 |
2016年 | 609篇 |
2015年 | 695篇 |
2014年 | 1381篇 |
2013年 | 1165篇 |
2012年 | 1406篇 |
2011年 | 1284篇 |
2010年 | 1053篇 |
2009年 | 1268篇 |
2008年 | 1537篇 |
2007年 | 1153篇 |
2006年 | 1036篇 |
2005年 | 1049篇 |
2004年 | 954篇 |
2003年 | 785篇 |
2002年 | 717篇 |
2001年 | 615篇 |
2000年 | 560篇 |
1999年 | 430篇 |
1998年 | 401篇 |
1997年 | 369篇 |
1996年 | 350篇 |
1995年 | 304篇 |
1994年 | 298篇 |
1993年 | 222篇 |
1992年 | 177篇 |
1991年 | 172篇 |
1990年 | 118篇 |
1989年 | 143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在模拟地层水中的溶解性、降低界面张力以及乳化降粘能力的评价,研究了OP-10、OP-20、双子表面活性剂GA8-4-8以及GA12-4-12用于现河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并对稠油乳化降粘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这4种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在模拟地层水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GA8-4-8用于现河稠油时,能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稠油降粘率都在99%以上,使得井筒流体粘度在2 000 mPa.s以内,完全可被举升到地面。因此,GA8-4-8是一种最为有效、最适合于现河稠油井筒乳化降粘的乳化剂。 相似文献
992.
993.
在互不相溶的离子液体-水(ILs-H2O)界面合成了由Ag颗粒组成的薄膜。采用不同的ILs,在1-癸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水([C10mim][PF6]-H2O)、1-癸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磺酰亚胺盐-水([C10mim][Tf2N]-H2O)和1-癸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水([C10mim][BF4]-H2O)界面分别合成了由Ag纳米片、纳米带和立方颗粒所组成的薄膜。所制备的Ag薄膜能够直接用作表面拉曼增强(SERS)研究的活性底物。而且,由纳米片以及纳米带组成的Ag薄膜显示出较强的SERS效应。 相似文献
994.
含沥青质模拟油/水乳状液稳定性与界面性质关系Ⅰ界面张力和Zeta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近红外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水包沥青质模拟油型乳状液的稳定性。考察了两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沥青质质量浓度以及盐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油水界面张力及油珠表面的Zeta电位与乳状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SDBS稳定的乳状液要比SDS稳定;在所考察的条件范围内,沥青质质量浓度越高,乳状液越不稳定,盐能增强乳状液的稳定性。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有利于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而Zeta电位不是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996.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热硫化型硅橡胶表面进行处理,研究了介质气体、处理时间以及存放时间对硅橡胶表面化学状态,以及硅橡胶与端羟基聚丁二烯聚氨酯(HTPBPU)胶粘剂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硅橡胶表面有新官能团生成,与聚氨酯胶粘剂的界面粘接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介质气体的类型、处理时间和存放时间的长短对界面粘接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7.
998.
采用固体电解质代替具有可燃性的液态电解液可有效解决当今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然而,固态电池中的电极/电解质的固-固接触通常具有较大的界面阻抗,从而导致电池极化增加。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基固体电解质作为正负极界面缓冲层,可有效地解决固体电解质与电极的高界面阻抗问题,使正极界面单位面积阻抗从1 716Ω/cm2降至213Ω/cm2。在负极处,PVDF可提供良好的弹性支撑,使负极界面单位面积阻抗从1 135Ω/cm2降至109Ω/cm2。此外,金属锂对称电池的直流极化测试表明,经过PVDF修饰后负极界面稳定性显著提高。最后,组装的钴酸锂/金属锂软包电池,正负极界面均经PVDF修饰后,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336 W·h/kg。1C条件下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从30.7%提升至83.3%。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硼/硝酸钾(BPN)组分粒径对Slapper-BPN型爆炸箔爆燃点火器(EFDI)发火感度的影响,设计并制备了由不同粒径的硼粉和硝酸钾组成的多个BPN配方,采用激光粒度仪表征了硼粉的粒径,讨论了硼粉粒径数量分布和体积分布的特点;通过扫描电镜(SEM)获得硝酸钾粒径对BPN药剂界面形貌的影响;根据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数据,计算了不同配方BPN的指前因子、表观活化能、最低热解温度和热爆炸临界温度,分析了BPN组分粒径对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兰利法获得了不同配方BPN的临界发火电压及标准误差,讨论了BPN动力学性能和药剂界面形貌对其发火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BPN组分粒径主要从BPN的热分解性能和药柱界面形貌影响EFDI发火感度;BPN组分粒径变大,会使BPN药剂的最低热解温度变高,从而降低了EFDI发火感度;BPN组分粒径变小,改变了BPN药柱界面形貌,会使BPN药柱颗粒堆积更密实,减小药剂颗粒空隙,阻碍BPN的传火传热通道,在低密度装药条件下,会明显降低EFDI发火感度。因此,硼粉粒径一致性对低密度BPN发火感度的标准差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了油水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大小,通过乳化实验测出乳状液的黏度变化和稳定时间,再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分散程度,最后得出对于酯类和磺酸盐类等大多数乳化剂,疏水基单烷基链越长,在油相中与油相之间交错的程度就会越复杂,配制出的乳状液性能越好;若乳化剂的疏水基团中存在不饱和双键,在空间上限制了烷基碳链在油相中的三维伸展,形成的乳状液乳化效果越差;若乳化剂的疏水基团中存在与烷基主链相同的支链,由于氢键的存在严重限制了疏水基在油相中的分散吸附,同时由于界面膜之间也会产生有一定的角度,使得界面膜的排列紧密程度变弱,导致乳状液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