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69篇 |
免费 | 806篇 |
国内免费 | 64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770篇 |
综合类 | 691篇 |
化学工业 | 137篇 |
金属工艺 | 130篇 |
机械仪表 | 434篇 |
建筑科学 | 443篇 |
矿业工程 | 375篇 |
能源动力 | 190篇 |
轻工业 | 89篇 |
水利工程 | 225篇 |
石油天然气 | 76篇 |
武器工业 | 185篇 |
无线电 | 68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68篇 |
冶金工业 | 73篇 |
原子能技术 | 103篇 |
自动化技术 | 15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4篇 |
2023年 | 347篇 |
2022年 | 415篇 |
2021年 | 422篇 |
2020年 | 313篇 |
2019年 | 316篇 |
2018年 | 181篇 |
2017年 | 247篇 |
2016年 | 280篇 |
2015年 | 278篇 |
2014年 | 417篇 |
2013年 | 353篇 |
2012年 | 388篇 |
2011年 | 381篇 |
2010年 | 363篇 |
2009年 | 357篇 |
2008年 | 375篇 |
2007年 | 287篇 |
2006年 | 231篇 |
2005年 | 236篇 |
2004年 | 207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41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加速度和下降速度的存在使机动平台大斜视SAR的成像参数存在明显的2维空变性,严重影响场景的聚焦深度。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Keystone变换和扰动重采样的机动SAR成像方法。首先,通过距离走动校正和去加速处理实现距离方位解耦以及方位频谱去混叠,然后采用方位时域的Keystone变换校正空变的距离徙动;在方位压缩过程中,通过引入时域的高阶扰动因子去除多普勒参数的2阶及3阶方位空变性,然后通过方位频域的重采样处理去除多普勒参数的方位1阶空变性。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校正距离徙动轨迹和方位聚焦参数的2维空变性,实现机动平台大斜SAR的大场景成像,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为了提高机载激光通信系统在机体振动和机械摩擦等扰动下的视轴对准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反步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机载激光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设计的滑模观测器对扰动值进行估计,同时针对指令转换模块、激光通信模块和电机模块逐步设计了反步滑模控制律,实现对机载激光通信系统视轴的高精度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与分数阶PID控制方法相比突出了更优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响应时间仅为0.4 s,最大空间对准误差仅为0.3 m,设计的滑模观测器能够快速、准确地估计出扰动值,响应时间仅为0.3 s,最大估计误差分别仅为0.1 m/s、0.06 (°)/s2 和0.07 A/s,大幅提高了机载激光通信系统中视轴的对准精度。 相似文献
53.
54.
55.
大型客机进近倾斜姿态H∞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快速、精准、抗扰动性强的倾斜姿态控制,是大型客机自动着陆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以Boeing707飞机在常值侧风扰动下的非线性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配平线性化得到线性方程,综合设计了进近着陆阶段的姿态控制律.由于使用PID控制方法的滚转角响应难以兼顾快速性与稳态性能,设计了基于鲁棒H∞理论的倾斜姿态控制律.分别对两种控制方法跟踪滚转角阶跃指令,以及抗侧风扰动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状态反馈H∞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快速、精准、无超调的倾斜姿态控制,且有侧风扰动存在时具有快速的恢复能力、较好的乘坐品质和较大的抗扰动控制余度. 相似文献
56.
大型水电、火电集中外送系统存在的功率振荡是中国能源外送面临的突出难题,严重限制了外送功率的提升。近年来,实际电网中多次发生强迫功率振荡,前期研究表明,原动机周期性扰动很容易引起电网强迫功率振荡。结合计及原动机调速系统的Phillips-Heffron模型,分析得出共振时扰动源机组的机械负阻尼转矩系数KRE为较大正值;同时进行能量分析,振荡时扰动源机组的势能与非扰动源机组的势能变化呈现明显不同的增长趋势。因此,结合发生强迫功率振荡时各机组的转矩和能量性质,能够实现对原动机周期性扰动类型扰动源的定位。 相似文献
57.
有限精度混沌系统的m序列扰动实现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本文研究利用m序列的扰动来实现有限精度混沌系统的方法,考察了扰动序列的周期,幅度以及扰动分布对混沌信号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扰动m序列所需的阶数取决于混沌序列所需要达到的周期长度,扰动的位数取决于混沌映射的最大斜率,随着混沌系统实现粗度的提高,所需的扰动幅度呈指数减小。 相似文献
58.
电离层扰动与磁层耦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两个事例分析表明,磁暴期间磁层对流和沉降粒子的增强不仅对极光区了层扰动形态有控制作用,而且也会引起继后的中低纬及赤道电脑层同纬区低热层大气受热后,F层抬升和中性大气成分变化导致的电子密度正、负扰会向低纬扩展;在E层高度上,扰动发电机对赤道区喷泉效应的抑制使驼峰区扰动更为突出。这些过程均使中低纬电离层f0F2和hmF变化中出现相应特征。地面电离层垂测站在夜间常能观测到多站几乎同时的hmF上升 相似文献
59.
武器系统发射时的初始扰动对于射击精度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研究火箭炮发射时土壤硬度对于发射初始扰动的影响规律,提高火箭炮射击精度,利用多刚体动力学、多柔体动力学理论及土壤本构模型,建立刚柔耦合火箭炮发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土壤刚度、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等关键参数对于火箭炮振动特性的响应影响,由刚柔耦合模型计算了燃气流冲击下火箭炮支腿的受力特性及炮口响应,并进行实验验证,最终研究了几种不同硬度土壤对火箭炮初始扰动的影响规律。该计算方法为土基发射武器的动力学计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0.
运用势理论建立了无限大地层Ⅰ-Ⅱ复合型裂缝周围应力场解析模型,得到地应力和流体压力双重作用下Ⅰ-Ⅱ复合型裂缝应力场函数和复合裂缝应力场解析表达式。计算并分析了裂缝倾角为0°、30°、45°和60°等4种倾斜裂缝周围的有效应力分布。研究中发现:当垂直于裂纹面方向距离超过4倍半缝长时,诱导应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垂直于裂纹面方向的应力扰动范围比平行于裂纹面方向的扰动范围大57.7%~61.5%;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的裂缝在垂直于裂纹面方向中心区域的应力诱导范围比端部高7.9%~10.8%,不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的裂缝垂直于裂纹面方向中心区域应力诱导范围比端部低23.8%~26.4%;在裂缝周围存在应力增强区和应力屏蔽区,且范围和形态与射孔方向和最大水平主应力夹角存在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水平井射孔角优选以及分段压裂的裂缝优化布置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