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5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轻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9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偶氮染料及其金属络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飞秒超外差光克尔方法测量了一种偶氮染料(噻唑-偶氮-间二乙氨苯酚)及其Cu和Co络合物的647mm波长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实部,所得的结果全是负值.发现金属络合物中非线性光学特性巨大的增强.利用一个二能级模型,将增强的机制归结为由于金属络合物中电子的离域化导致的两个效应,即单光子共振的增强以及跃迁态之间偶极差的消弱,在Co络合物中得到了分子有效二阶超极化率γeff为10-29esu. 相似文献
12.
叶斌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1,16(5):11-16
分析传统超外差接收机的不足和应用数字化技术改进传统超外差接收机带来的优点,介绍工程中对传统宽带超外差接收机数字化改进的方案。对高精度数字测频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并给出了改进后的接收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盲辨识补偿处理的新型宽带超外差接收机。在时域,分别提取接收前端输出信号的大信号成分(大功率频率分量)和小信号成分(主要包含非线性失真分量),并以大信号的非线性模型与小信号的残差平方和最小作为其非线性行为模型参数的辨识准则,利用加权迭代改善算法实现模型参数的自适应提取和更新,最后在线实时地对接收机输出信号进行数字域后补偿处理。实测结果表明,在同时多信号接收的情况下,该非线性盲辨识补偿处理可将整机的无杂散失真动态范围(SFDR)提高超过20dB,极大地提高了在强干扰存在时对微弱信号接收与检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 MICRF007是Micrel公司推出的单片UHF ASK/OOK(导通-关断键控)超外差无线电接收芯片,它是一个真正“无线输入一数据输出”的单片器件,所有的RF和IF调谐都在芯片内自动完成。可工作于300~ 相似文献
16.
根据雷达接收机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接收机实现的多种途径,通过对模拟接收系统的研究,及超外差式接收机、直接下变频接收机、镜频抑制接收机、数字零中频接收机等雷达接收机技术的分析对比,给出了多种雷达接收机的特点和使用前景.其中由于超外差接收机采用了两次变频的技术措施和本身独具的优点,是当前雷达接收机的主流模式,但是随着模数变换电路(ADC)的性能进一步提高,直接数字接收机技术的发展将会成为未来雷达接收机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1949-1960初的十几年,国产电子管收音机的发展始终没有离开普及、服务大众的主线,但是,前后又有所区别。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所谓普及机,基本上指的就是再生式,最多加一级高放,并且以三管机居多,当然也有少数二管、四管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窄带慢速频率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为载体的综合信道监测方案,通过对通信多时段、多状态的综合监测,能够监视通信信道的通信和干扰的状况,并且对潜在的干扰威胁和通信可行性进行估计,为包括自适应选频和自适应功率控制在内的自适应电子防护技术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WiMAX射频信号收发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IEEE 802.16d无线传输协议的WiMAX射频信号收发电路解决方案。RF电路采用TDD模式和超外差架构,设计收发控制和信道反馈电路,实验调试结果表明电路射频信号收发正常。 相似文献
20.
采用Simulink实现超外差接收系统的动态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系统仿真软件MATLAB中的Simulink软件包为工具,完成了通信系统中超外差接收机的动态仿真,并得到了完整的仿真结果,总结出了利用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