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742篇 |
免费 | 13283篇 |
国内免费 | 751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228篇 |
技术理论 | 6篇 |
综合类 | 12147篇 |
化学工业 | 15636篇 |
金属工艺 | 8757篇 |
机械仪表 | 7188篇 |
建筑科学 | 5657篇 |
矿业工程 | 4122篇 |
能源动力 | 2377篇 |
轻工业 | 8685篇 |
水利工程 | 2997篇 |
石油天然气 | 9510篇 |
武器工业 | 1476篇 |
无线电 | 2129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879篇 |
冶金工业 | 5308篇 |
原子能技术 | 1382篇 |
自动化技术 | 138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2565篇 |
2023年 | 4034篇 |
2022年 | 4665篇 |
2021年 | 5187篇 |
2020年 | 4876篇 |
2019年 | 3895篇 |
2018年 | 2370篇 |
2017年 | 3243篇 |
2016年 | 3815篇 |
2015年 | 4267篇 |
2014年 | 7258篇 |
2013年 | 6065篇 |
2012年 | 7340篇 |
2011年 | 7831篇 |
2010年 | 6884篇 |
2009年 | 7209篇 |
2008年 | 8082篇 |
2007年 | 6804篇 |
2006年 | 6140篇 |
2005年 | 5967篇 |
2004年 | 5157篇 |
2003年 | 4401篇 |
2002年 | 3611篇 |
2001年 | 3207篇 |
2000年 | 2783篇 |
1999年 | 2315篇 |
1998年 | 2039篇 |
1997年 | 2023篇 |
1996年 | 1966篇 |
1995年 | 1768篇 |
1994年 | 1531篇 |
1993年 | 1278篇 |
1992年 | 1148篇 |
1991年 | 1111篇 |
1990年 | 977篇 |
1989年 | 1071篇 |
1988年 | 198篇 |
1987年 | 96篇 |
1986年 | 83篇 |
1985年 | 64篇 |
1984年 | 53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49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5篇 |
1959年 | 6篇 |
1951年 | 11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阐明激光填丝焊接镍基合金(Hastelloy C-276)/304二次相的转变机制和晶间腐蚀机制,通过EPMA和TEM对二次相进行分析;采用双环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对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性能进行评价,并采用EDS对焊接接头腐蚀表面进行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相和μ相为完全共格关系,且其共格关系为[001]... 相似文献
132.
开采扰动对超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是研究超前液压支架非等强控制策略的重要方面.首先通过EDEM仿真获得了采煤机滚筒与煤岩间的截割载荷,通过数据拟合方法建立了滚筒载荷扰动数学模型,再运用Flac3D软件建立非等强支护条件下的超前巷道模拟仿真模型,将采动扰动模型引入非等强支护模型中,仿真分析了滚筒截割扰动对超前巷道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133.
海洋深水油气钻完井过程中,井筒内流体流动是一个多组分、存在相变及流型转化的复杂四相流动过程。为了进一步揭示深水钻完井井筒多相流动规律,基于井筒四相流动理论,阐述了其在深水油气钻完井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然后,针对该理论在深水钻完井某些特殊工况下存在的局限性,展望了井筒多相流动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深水钻完井井筒四相流动理论能够充分考虑深水井筒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可以实现对井筒瞬态温度、压力的精确刻画,进而为深水钻完井水力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②深水钻井井涌发生后,在泥线低温高压环境作用下,井筒内气相易生成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相变,从而改变井筒气体体积分数的分布特征;③在井底高温高压作用下,井筒酸性气气体存在着超临界相变,导致高含酸性气体的气侵具有"隐蔽性";④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井筒四相流动理论能够准确刻画井筒内水合物沉积、堵塞全过程,为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水合物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⑤深水钻井井筒多相流动理论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涉及井筒与深水特殊地层耦合作用机制、深海水合物钻井井筒多相流动理论及支撑深水钻井新技术的井筒多相流动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4.
双有源全桥电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将电动汽车的高压动力电池能量传递给低压蓄电池,确保低压配电器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双有源全桥DC/DC转换器采用了移相全桥控制技术,通过功率器件的结电容或并联谐振电容于变压器漏电感或是外加谐振电感,为功率器件创造零电压开关(ZVS)开断的条件,实现软开关控制。通过将电路进行模块化动态建模,对电路每个周期内自发的动态变化进行模型化验证。通过理论分析,利用Pspice搭建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并通过实验台架验证了理论分析,为实际设计开发具有更宽动态性能的转换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5.
非共沸混合工质泄漏拓展模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共沸混合工质泄漏拓展模型的理论分析顾惠军高志明马一太(天津大学热能系,天津300072)NewTheoreticalModelontheLeakageofRefrigerantMixturesinaTankAbstractThereasonwhyR... 相似文献
136.
鉴于时不变子波的假设条件不能反映实际地震数据的非稳态特性,且传统分段提取时变子波的方法不能满足勘探所需的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自适应同步挤压S变换(ASST2)的时变子波提取方法,可以从非稳态地震数据中直接提取时变子波。首先对非稳态地震数据进行ASST2时频分析得到高质量的时频谱图,再通过建立局部谱的统计参数与加权指数型子波的解析关系实现逐点提取子波,最后基于时空域的时变子波矩阵建立非稳态地震记录褶积模型。与常规提取子波的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地震数据稳态或分段稳态的假设条件,根据数据自身特点自适应估计子波参数,克服了对子波形态的限制条件,同时避免了误差累计。模型数据测试和实际地震数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时变子波,即使在相邻地层也能保证子波估计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地震资料处理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7.
138.
频响函数灵敏度分析是实现频域梯度优化算法的基础。随着各类高阻尼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黏性阻尼模型假设已不能准确描述其耗能特性。卷积型非黏滞阻尼模型的阻尼力与质点速度的时间历程相关,能够更准确地描述黏弹性材料的阻尼特性。利用复模态叠加法和直接微分法推导出不考虑高阶模态影响的频响函数灵敏度表达式;基于非黏滞阻尼系统矩阵与模态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非黏滞阻尼系统频响函数灵敏度求解的一阶近似法和二阶近似法;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改进的计算方法兼顾了计算精度和效率,为实现具有高阻尼性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动力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