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531篇 |
免费 | 1379篇 |
国内免费 | 104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31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2391篇 |
化学工业 | 2055篇 |
金属工艺 | 4023篇 |
机械仪表 | 7883篇 |
建筑科学 | 1830篇 |
矿业工程 | 2799篇 |
能源动力 | 578篇 |
轻工业 | 1536篇 |
水利工程 | 584篇 |
石油天然气 | 2287篇 |
武器工业 | 313篇 |
无线电 | 33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891篇 |
冶金工业 | 1796篇 |
原子能技术 | 209篇 |
自动化技术 | 3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2篇 |
2023年 | 807篇 |
2022年 | 955篇 |
2021年 | 1140篇 |
2020年 | 883篇 |
2019年 | 850篇 |
2018年 | 389篇 |
2017年 | 629篇 |
2016年 | 767篇 |
2015年 | 849篇 |
2014年 | 1693篇 |
2013年 | 1226篇 |
2012年 | 1418篇 |
2011年 | 1463篇 |
2010年 | 1304篇 |
2009年 | 1331篇 |
2008年 | 1531篇 |
2007年 | 1332篇 |
2006年 | 1175篇 |
2005年 | 1232篇 |
2004年 | 1145篇 |
2003年 | 1049篇 |
2002年 | 975篇 |
2001年 | 907篇 |
2000年 | 859篇 |
1999年 | 795篇 |
1998年 | 725篇 |
1997年 | 669篇 |
1996年 | 660篇 |
1995年 | 740篇 |
1994年 | 582篇 |
1993年 | 526篇 |
1992年 | 494篇 |
1991年 | 511篇 |
1990年 | 534篇 |
1989年 | 453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在预先获得工件材料特性参数的基础上,并根据铣削加工的特点,利用有限元软件Deform 3D建立了铣削加工齿轮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此模型对高速铣齿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和温度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通过铣削力试验测得了相同加工条件下的铣削力值,与仿真结果相差较小,证明了所建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也表明了采用此模型进行的温度的模拟结果是可信的。铣齿加工过程的有限元仿真研究为下一步铣齿加工精度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3.
研究了深冷处理对AZ80镁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挤压态、T4态和T4+深冷处理态试样的室温拉伸断口。试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能改善合金的显微组织,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AZ80镁合金最佳深冷处理工艺为-180℃×2 h。挤压态试样室温拉伸断口为准解理断裂;T4处理后,断口形貌为具有一定塑性变形的准解理断裂;T4+深冷处理后,断口又呈现出以准解理为主的脆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984.
在改进的MLD-10型冲击腐蚀磨损试验机上对W6Mo5Cr4V2进行了冲击磨损试验.对冲击磨损试验后试样进行了失重测量,并用SEM分析磨损表面形貌,用OM观察金相组织.结果表明,淬火态W6Mo5Cr4V2具有较高的抗冲击磨损性能.扫描照片显示裂纹扩展方向平行于表面.W6Mo5Cr4V2冲击磨损机制为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985.
Sn3.0Ag0.5Cu/Cu无铅焊点剪切断裂行为的体积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直径范围为200—600μm的Sn3.0Ag0.5Cu无铅钎料球在Cu焊盘上制作热风重熔焊点,将重熔焊点在150℃下进行老化,并对重熔和老化焊点进行剪切测试.结果表明:重熔和老化后焊点的剪切强度都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表现出显著的体积效应.SEM断面观察显示:较小体积焊点剪切断裂发生在钎料块体内部,表现出较好韧性;较大体积焊点则发生在近焊盘的界面处,呈现脆性断裂特征.焊盘界面处和钎料内部微观组织SEM观察表明:小体积焊点内部Ag_3Sn化合物以小颗粒状弥散分布,起到强化作用;而大体积焊点内部Ag_3Sn化合物为树枝网状分布,表现出硬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如Ag_3Sn和Cu_6Sn_5)的形貌和分布对焊点的断裂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是焊点剪切断裂行为体积效应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86.
987.
9310钢制尾桨轴模拟件电子束焊试验件进行疲劳试验时,偏向尾桨轴模拟件一侧出现裂纹。采用磁粉检测、断口分析、金相组织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和材料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尾桨轴模拟件裂纹性质为疲劳开裂,裂纹源起始于电子束焊环缝起焊收尾搭接处的气孔缺陷处;改善电子束焊的工艺设计,加强工艺控制可有效预防焊缝气孔的产生,同时合理运用X射线、超声等无损检测技术手段,并加强对焊缝处的无损检测可提高焊接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88.
989.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