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29篇
金属工艺   2篇
能源动力   16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6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郭丽峰  王倩丽 《计算机应用》2021,41(11):3266-3273
为同时解决属性基加密(ABE)方案的计算成本过高和云服务器中数据查找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关键字搜索的外包属性基加密(OABE-KS)方案。首先,使用外包计算技术将加解密用户的本地计算成本降低到常量级;然后,由加密用户和解密用户分别生成对应关键字的索引和陷门,并由云服务器为其进行匹配,在此之后云服务器会将匹配成功的结果返回给解密用户。在合数阶群下证明了所提方案是自适应安全的。根据实验分析可知,属性数量从10个到100个变化的过程中,该方案各个阶段的运行时间基本不变,可见该方案在各个阶段的运行时间不随属性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适合应用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使其在实际应用中不受属性数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大部分基于属性的加密方案(ABE)解密开销随解密时用到的属性数量呈线性增长,解密时双线性对运算为常数次的快速解密ABE方案(FABE)能用来解决此问题。针对现有自适应安全的FABE方案在合数阶群上构造,解密运算时双线性配对计算开销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素数阶群上快速解密的密钥策略ABE(PFKP-ABE)方案。首先基于对偶正交基和线性秘密共享(LSSS)技术提出一个PFKP-ABE方案,然后采用对偶系统加密技术构建一系列两两不可区分的攻击游戏证明该方案在标准模型下是自适应安全的。性能分析表明,与现有的合数阶群上一种快速解密自适应安全密钥策略ABE方案(FKP-ABE)相比,该方案在自适应安全的前提下,解密计算速率提高了约15倍。  相似文献   
113.
针对目前多授权机构基于属性的加密方案(MA-ABE)限制每个属性在访问结构中只能出现一次,而属性重复编码必将导致系统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素数阶群上属性可重复的多授权机构密文策略(MA-CP-ABE)方案。首先基于对偶配对空间和线性秘密共享等技术,在素数阶群上构建了一个MA-CP-ABE方案;然后通过引入q-Parallel BDHE假设,解决了经典对偶系统加密证明过程依赖一个统计意义假设,而该假设只有在访问结构中属性不重复出现才能成立的问题,构建一系列两两不可区分的攻击游戏证明该方案在标准模型下是自适应安全的;最后通过性能分析说明,与另两种素数阶群上构建的自适应安全MA-CP-ABE方案相比,在不考虑属性重复的情况下,该方案解密速度随着参与属性数量的增加分别提高了20%~40%和0%~50%,在真实应用环境中的性能优势更大。  相似文献   
114.
基于密文策略的属性加密被认为适用于云存储的环境,但当数据拥有者需要更新访问策略时,现有的更新方式因受数据的规模和属性集的大小的限制,会使数据拥有者增加相应的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同时,以明文形式存放在云端的访问策略也会造成用户数据的隐私泄露。针对以上2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动态策略更新的半策略隐藏属性加密方案,使用所提方案进行策略更新时,用户的计算开销减少,大量的计算由云服务器承担。由于使用了半策略隐藏,用户的具体属性值不会泄露给其他任何第三方,有效保护了用户的隐私。此外,所提方案可以支持任何形式的策略更新,在标准模型下证明了方案是自适应选择明文攻击(CPA)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5.
何倩  刘鹏  王勇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54(11):2456-2466
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 VANET) (也称车联网)数据安全共享通常采用群加密方式,高速移动的车载终端给群组构建和群密钥管理带来困难.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ciphertext-policy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 CP-ABE)为车联网通信安全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传统的CP-ABE方案解密计算复杂度高,属性撤销需要整个密文进行全部更新,策略树的构建不够灵活,导致在车联网中的应用受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围绕车联网云存储数据安全分享,设计可撤销动静态属性的属性基加密方案.将动态属性和静态属性分开管理,构建组合策略树,引入解密代理将高复杂度的属性基解密过程的主要部分外包到服务端,车辆终端通过中央和本地认证中心进行属性撤销和动态属性更新.可撤销动静态属性的车联网属性基加密方案是安全的,在空间和加解密时间复杂度上较传统CP-ABE算法具有优势,实验还分析了车载终端解密、属性撤销和系统并发等性能.  相似文献   
116.
吴秋新  张淼 《中国通信》2012,9(9):22-40
Attribute revocation is inevitable and also important for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 (ABE) in practice.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is issue, and it remains one of the main obstacl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BE. Most of existing ABE schemes support attribute revocation work under indirect revocation model such that all the user's private keys will be affected when the revocation events occur. Though some ABE schemes have realized revocation under direct revocation model such that the revocation list is embedded in the ciphertext and none of the user's private keys will be affected by revocation, they mostly focused on the user revocation that revokes the user's whole attributes, or they can only be proven to be selectively secure. In this paper, we first define a model of adaptively secure ABE supporting the attribute revocation under direct revocation model. Then we propose a Key-Policy ABE (KP-ABE) scheme and a Ciphertext-Policy ABE (CP-ABE) scheme on composite order bilinear groups. Finally, we prove our schemes to be adaptively secure by employing the methodology of dual system encryption.  相似文献   
117.
属性加密方案在云存储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但是在原始的属性加密方案中,解决动态的用户与属性撤销,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密文策略的属性加密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属性级的用户撤销,即若用户的某个属性被撤销,不会影响该用户其他合法属性的正常访问.在该方案中,若用户的某个属性被撤销,那么将基于设计的广播属性加密方案对被撤销属性对应的密文进行更新,只有属性集合满足密文访问策略且未被撤销的用户才能够成功地进行密钥更新而解密密文.该方案基于q-Parallel Bilinear Diffie-Hellman Exponent假设实现了标准模型下的可证明安全性,安全性较高.另外,该方案将属性撤销的相关操作托管给云存储中心执行,大大减轻了属性授权的计算负载.最后对方案进行了性能分析与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相关方案相比,虽然为了实现属性撤销,增加了云存储中心的计算负载,但是不需要属性授权的参与,因此降低了属性授权的计算负载,而且用户除了密钥外不需要其他额外参数来实现属性撤销,因此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118.
In these studies concentrated sugar solutions of barley straw and corn stover hydrolysates were fermented using 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P260 with simultaneous product recovery and compar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a control glucose batch fermentation process. The control glucose batch fermentation resulted in the production of 23.25 g L−1 ABE from 55.7 g L−1 glucose solution resulting in an ABE productivity and yield of 0.33 g L−1 h−1 and 0.42,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reactor (I) was started with 62.5 g L−1 initial glucose and the culture left 6.8 g L−1 unused sugar due to butanol toxicity resulting in incomplete sugar utilization. Barley straw (BS) hydrolysate sugars (90.3 g L−1) resulted in the production of 47.20 g L−1 ABE with a productivity of 0.60 g L−1 h−1 and a yield of 0.42. Fermentation of corn stover (CS) hydrolysate sugars (93.1 g L−1) produced 50.14 g L−1 ABE with a yield of 0.43 and a productivity of 0.70 g L−1 h−1. These productivities are 182–212%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run. The culture was able to use 99.4–100% sugars (CS & BS respectively) present in these hydrolysates and improve productivities which were possible due to simultaneous product removal. Use of >100 g L−1 hydrolysate sugars was not considered as it would have been toxic to the culture in the integrated (simultaneous fermentation and recovery) process.  相似文献   
119.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