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4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篇 |
综合类 | 22篇 |
化学工业 | 383篇 |
金属工艺 | 8篇 |
机械仪表 | 18篇 |
建筑科学 | 22篇 |
能源动力 | 10篇 |
轻工业 | 427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14篇 |
无线电 | 1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7篇 |
冶金工业 | 47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197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42.
我国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一直处于稳步攀升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看似遥远的传统文化也开始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而传统文化的发展维度并不局限于此。文明的进步,信息的高速互通打开了人们认知的新世界,提高了精神层次的追求。为此,现代设计当中不乏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作品。但是,这类设计中的部分作品仅有其表,不具其里,往往无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表现出来,生搬硬套的应用方式,使人们出现了审美疲态。基于此,笔者试图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现代设计为载体,追本溯源,分析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因,并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联系。探寻传统文化基因在现代设计中的裂变新范式,明确其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引发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分离菌株的主要血清型、抗生素耐药情况、致病力的强弱以及传播流行趋势。方法对2017~2019年11起食物中毒爆发事件中分离的14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技术检测毒力基因不耐热溶血素(tld)、耐药直接溶血素(tdh)和溶血相关溶血素(trh);采用脉冲场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的溯源分析。结果引发烟台地区食物中毒爆发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多样,但以O3:K6型为主(28.6%),分离菌株中11株(78.6%)表现为tdh阳性和trh阴性,3株(21.4%)未携带tdh和trh基因,对头孢唑啉(71.4%)、多粘菌素E(57.1%)、美罗培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1%)均出现耐药情况,对氨苄西林(21.4%)、多粘菌素B(14.3%)为中度敏感,耐药谱显示没有出现对3种以上同时耐药的情况,但是42.9%的分离菌株对2种同时耐药情况。结论烟台地区引发食物中毒爆发的副溶血性弧菌以O3:K6型为主,主要携带tdh,对头孢唑啉耐药和多粘菌素耐药普遍存在,具有聚集性爆发的风险,因此加强腹泻病的监测,充分利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集中进行本地区分离菌株的病原特征研究是防控食物中毒爆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4.
为调查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ues,S. aureus)对不同动物宿主具有凝血致病作用及是否携带S. aureus凝固酶基因vwb~C、vwb~Sbo4、vwb~Sov2和vwb~Seq1,本文以厦门地区生猪养殖场、屠宰场和终端市场分离的130株S. aureus为研究对象,通过血浆凝固酶实验研究菌株对兔血浆、牛血浆和羊血浆的凝血致病性,采用PCR方法对实验菌株进行vwb~C、vwb~(Sbo4)、vwb~(Sov2)和vwb~(Seq1)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兔血浆、牛血浆和羊血浆的阳性凝血率分别为100.00%、28.46%、28.46%。S.aureus凝固酶vwb~C,vwb~(Sbo4)和vwb~(Sov2)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130/130),26.92%(35/130)和26.93%(38/130),vwb~(Seq1)基因未检出;来自生猪养殖场S.aureus中vwb~(Sbo4)和vwb~(Sov2)基因的检出率以及对牛血浆和羊血浆的阳性凝血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种来源S. aureus,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说明猪源S. aureus对不同动物宿主具有凝血致病作用,为猪源S. aureus对不同动物宿主的凝血致病作用和适应性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2013—2015年从广州市白云口岸航空食品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溯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血浆凝固酶和肠毒素为目标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基因分型,其中6株为航空食品分离株,1株为配餐车间大门手拭分离株,2株为标准菌株。肠毒素基因检测包括5种传统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和6种新型肠毒素基因(ser、seg、seh、sei、sej、sep)。结果 6株航空食品分离株的血浆凝固酶基因扩增分型结果为2个PCR型,酶切后得3种亚型;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2株航空食品分离株含有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33.3%(2/6),检出的基因为2种传统肠毒素基因(sec、sed)和4种新型肠毒素基因(ser、seg、sei、sej),均同时携带2种以上肠毒素基因。结论血浆凝固酶基因扩增分型结果显示,不同时间、不同采集地点存在相同的基因型,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性;航空食品分离株共检出6种肠毒素基因,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型多样性,应加强其他新型肠毒素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温州市近十年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分子分型,并绘制MLST数据的最小生成树。结果 9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分为4种血清型,以血清型1/2b、1/2a为优势血清型,占比分别为48.45%(47/97)、35.05%(34/97);而毒力基因iap、prfA基因阳性率均为100.00%(97/97),hlyA、inlA基因阳性率均为97.94%(95/97),plcB基因阳性率为96.91%(94/97)。其中患者分离株5种毒力基因阳性率均为100.00%(6/6)。9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得到20个MLST型别,其中ST87型是优势型别,其次为ST121和ST9,ST1和ST779型是患者特有的,ST2、ST3、ST5型分布于食品和患者分离株。结论温州市不同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分子型别呈多态性,食品和患者分离株存在相同的ST型,且这些菌株大部分携带毒力基因,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因此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7.
小肠RNA对小鼠电离辐射肠道损伤修复的差异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从基因水平探讨小肠糖核酸,促进小鼠电离辐射肠道操作修复的机理,采用随机分组法把90只小鼠分成4组,建立辐射后给予40μgRNA治疗的实验组与0.4mL生理盐水治疗的对照组模型,分别于照射后6、12、24h,4d和8d采集小肠空肠段标本,动用消减杂交基础上的LD-PCR技术,分离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6、12、24h,4d和8d的克隆新表达基因数分别为18、22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中性海藻糖酶基因(NTH1和NTH2)对面包酵母耐冷冻性的影响。通过分析中性海藻糖酶基因缺失突变株和亲本菌株(BY6-9α)的生长曲线、生物量、比生长速率、中性海藻糖酶酶活力、胞内海藻糖含量、胞内海藻糖降解速率、冷冻存活率、冷冻前产气量、比发酵力、冷冻后产气量和相对发酵力,结果表明,中性海藻糖酶基因对酵母生物量、比生长速率、胞内海藻糖含量和比发酵力均无显著影响,而相对于亲本菌株(BY6-9α),TL-101(nth1)和TL-201(nth1 nth2)的胞内海藻糖降解速率分别减慢了9.22%和15.60%,冷冻后CO2产生量分别提高了63.04%和65.22%,-20℃冷冻28 d后冷冻存活率分别提高了91.06%和103.01%,冷冻后相对发酵力分别提高了95.95%和116.04%,这充分说明敲除NTH1基因能明显改善酵母菌株的耐冷冻特性,而且酵母的耐冷冻特性与胞内海藻糖降解速率呈负相关。TL-102(nth2)的耐冷冻特性与亲本菌株无显著差异,说明单敲NTH2基因对酵母耐冷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9.
In previous experiments of Girgsdies (1982), eight sterile (ste) mutants of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did not sporulate when fused with h+ or h? protoplasts. We succeeded in achieving sporulation with these mutants. Two hitherto unknown ste genes, ste7 and ste8, were found.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