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568篇 |
免费 | 2903篇 |
国内免费 | 124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568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2618篇 |
化学工业 | 515篇 |
金属工艺 | 427篇 |
机械仪表 | 2030篇 |
建筑科学 | 178篇 |
矿业工程 | 431篇 |
能源动力 | 212篇 |
轻工业 | 270篇 |
水利工程 | 107篇 |
石油天然气 | 553篇 |
武器工业 | 599篇 |
无线电 | 878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483篇 |
冶金工业 | 311篇 |
原子能技术 | 183篇 |
自动化技术 | 54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6篇 |
2023年 | 303篇 |
2022年 | 532篇 |
2021年 | 585篇 |
2020年 | 651篇 |
2019年 | 479篇 |
2018年 | 499篇 |
2017年 | 776篇 |
2016年 | 857篇 |
2015年 | 1079篇 |
2014年 | 1524篇 |
2013年 | 1359篇 |
2012年 | 1907篇 |
2011年 | 1964篇 |
2010年 | 1481篇 |
2009年 | 1382篇 |
2008年 | 1513篇 |
2007年 | 1952篇 |
2006年 | 1612篇 |
2005年 | 1407篇 |
2004年 | 1102篇 |
2003年 | 885篇 |
2002年 | 692篇 |
2001年 | 624篇 |
2000年 | 485篇 |
1999年 | 405篇 |
1998年 | 287篇 |
1997年 | 264篇 |
1996年 | 194篇 |
1995年 | 158篇 |
1994年 | 140篇 |
1993年 | 131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3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储存环,研制了一套逐束团束流位置测量(BPM)电子学系统,电子学的硬件部分由模拟信号采集板卡和数字信号处理板卡组成,软件部分由底层固件和顶层应用软件组成。系统的采样频率为500 MHz,带宽为1 GHz,对来自储存环BPM探头的4路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得到束团幅度数据,利用ZYNQ芯片计算出每个束团在真空管道中的位置。逐束团BPM电子学在实验室的测试结果为:输入信号峰峰值小于1.8 V时ADC通道非线性度小于1%,无杂散动态范围约60 dB,灵敏度系数取8.26 mm时位置分辨率优于10 μm,测试结果满足HEPS逐束团BPM的需求。 相似文献
62.
63.
64.
对TMS320F2812型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硬件资源和相应的外部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19264液晶显示器的接口电路、控制系统,以及按键的结构.在此基础之上,利用TMS320F2812型数字信号处理器的GPIO口对按键电路和液晶接口电路进行了设计,通过调试和仿真后发现本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65.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的自适应消噪方法为雷达信号的滤波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但DWT不具有平移不变性,若不用相同的小波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重构,则会带来较大的重构误差.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静态小波包变换的自适应消噪方法,它推导了静态小波包的提升实现方法,并设计出适合该系统的确定最优小波包分解树的相应步骤,利用引入更多动量因子的权系数迭代公式对各子带进行自适应匹配,并将匹配结果二次自适应,得到拟合的原信号.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计算量增加不大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系统的滤波性能. 相似文献
66.
一种新的基于EMD模态相关的信号去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凤林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6):20-24
基于模态相关的准则,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去噪方法。首先对原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D),其次根据各阶固有模态与原信号的相关系数曲线中第一个极小值点的位置作为标准定出噪声主导性模态与信号主导性模态的分界点,最后将固有模态函数(IMF)中信号起主导作用的模态成分进行重构来实现去噪。将该方法应用于仿真信号与实际光辐射强度信号的去噪,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有效去噪的同时能较好地保持原信号的细节信息,具有较好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67.
无线电信号的模拟调制参数测量在无线电检测定位、通信发射机测试校准,民用船舶的导航通信等领域都有广泛应 用。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超外差结构的无线电信号模拟调制参数的测量系统,以STM32F4 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包括 的主要硬件电路模块有本振信号源、混频器、LC无源滤波器、锁相环、低噪声放大器、包络检波电路、鉴频电路等。系统可自 动识别普通调幅波、调频波、未调制的单频载波等模拟调制类型,完成无线电信号解调输出的同时自动测量出载波频率、调制 信号频率、调幅指数、调频指数等主要调制参数。实测结果表明,系统对调制类型识别正确,调幅或调频信号的解调波形信噪 比高、无明显失真,载波频率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10-5,主要调制参数测量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68.
Abstract: As an improvement of the intensity correlation used widely in conventional electronic speckle photography, we propose a new technique for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based on correlating Stokes-like parameters derivatives for transformed speckle pattern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a Riesz transform of the intensity speckle pattern, which converts the original real-valued signal into a complex signal. In closest analogy to the polarisation of a vector wave, the Stokes-like vector constructed from the spatial derivative of the generated complex signal has been applied for correl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that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and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pseudo-Stokes vector correlation technique over conventional intensity correlation technique. 相似文献
69.
从稀疏信号重建角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波达方向(DOA)估计方法。由于最小冗余线阵(MRLA)能以较少的阵元数获得较大的阵列孔径,将MRLA与l1-SVD方法相结合估计信号的DOA。仿真结果表明,经多次实验验证,所提方法是有效的,相比l1-SVD方法可以估计出更多信源的DOA,并且可以用较少的阵元数估计更多的信源DOA,具有信源过载能力。 相似文献
70.
Plants have various self-defense mechanisms against biotic attacks, involving both physical and chemical barriers. Physical barriers include spines, trichomes, and cuticle layers, whereas chemical barriers include secondary metabolites (SMs) an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nts and herbivores occur. Plant responses to insect herbivory begin with the perception of physical stimuli, chemical compounds (orally secreted by insects and herbivore-induced VOCs) during feeding. Plant cell membranes then generate ion fluxes that create differences in plasma membrane potential (Vm), which provokes the initiation of signal transduction, the activation of various hormones (e.g., jasmonic acid, salicylic acid, and ethylene), and the release of VOCs and SMs. This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 of plant–herbivore–infection interactions focuses on early and late plant responses, including physical barriers, signal transduction, SM production as well as epigenetic regulation, and phytohormone respons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