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85篇 |
免费 | 877篇 |
国内免费 | 51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34篇 |
综合类 | 457篇 |
化学工业 | 445篇 |
金属工艺 | 401篇 |
机械仪表 | 280篇 |
建筑科学 | 340篇 |
矿业工程 | 117篇 |
能源动力 | 269篇 |
轻工业 | 90篇 |
水利工程 | 48篇 |
石油天然气 | 90篇 |
武器工业 | 99篇 |
无线电 | 243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76篇 |
冶金工业 | 179篇 |
原子能技术 | 87篇 |
自动化技术 | 8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28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149篇 |
2021年 | 197篇 |
2020年 | 284篇 |
2019年 | 303篇 |
2018年 | 240篇 |
2017年 | 271篇 |
2016年 | 285篇 |
2015年 | 274篇 |
2014年 | 335篇 |
2013年 | 412篇 |
2012年 | 445篇 |
2011年 | 473篇 |
2010年 | 321篇 |
2009年 | 391篇 |
2008年 | 314篇 |
2007年 | 416篇 |
2006年 | 350篇 |
2005年 | 295篇 |
2004年 | 271篇 |
2003年 | 220篇 |
2002年 | 185篇 |
2001年 | 174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平面波展开法,以长方格子光子晶体带隙特性为研究对象,改变长方格子空气圆柱半轴a和b的大小,得到当a=b时形成较宽的光子带隙,随着b的增大,光子带隙逐渐减小.改变构成长方格子光子晶体基底的材料,得到Ge构成基底时形成较宽的光子带隙.研究结果为光子晶体器件的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43.
非均匀微结构光纤中超连续光的产生和传输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报道了利用自行拉制的具有大空气比、小纤芯的非均匀微结构光纤同纳焦耳量级的飞秒激光脉冲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大空气比所带来的大折射率差能将传输的光场强烈地局域在纤芯中,大大增强了非线性效应,所以在1~2cm的传输距离内,便有白光产生,传输60cm后,输入的24nm,35fs飞秒脉冲就展宽成超过一个倍频程(Octave)(390~1050nm)的超连续光谱,并且由于其包层具有非均匀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空气孔,从而在传输过程中观察到由这种结构形成的非完全光子带隙影响下,侧向光泄露呈现颜色变化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作者研制的应用于固态雷达发射机上的L波段500W固态功放组件的工作原理、用途及其主要技术指标。描述了功放组件的设计过程和测试结果。该功放组件在窄脉宽条件下实现了快速上升沿,性能优良,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5.
46.
大部分单片调制解调器芯片都是依据电话线路设计制造的,即在一条信道上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文中简要论述了实用MOTOROLA公司生产的单片调制解调器MC145442如何实现多点通信的基本思想和具体实现方法,并以一台主机和两台分机通信为例介绍了整个通信流程。 相似文献
47.
深入研究了固体反射光谱红外活性模剩余反射带短波边对介电常数变化的敏感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强弱振子介电耦合对反射光谱的影响,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强振子的剩余反射带内形成局部的低反射率频域 相似文献
48.
Yi Ke Stephan Lany Joseph J. Berry John D. Perkins Philip A. Parilla Andriy Zakutayev Tim Ohno Ryan O'Hayre David S. Ginley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4,24(19):2875-2882
The increase of the band gap in Zn1‐xMgxO alloys with added Mg facilitates tunable control of the conduction band alignment and the Fermi‐level position in oxide‐heterostructures. However, the maximal conductivity achievable by doping decreases considerably at higher Mg compositions, which lim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s a wide‐gap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In this work,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and materi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are combined to show that the leading cause of the conductivity decrease is the increased formation of acceptor‐like compensating intrinsic defects, such as zinc vacancies (VZn), which reduce the free electron concentration and decrease the mobility through ionized impurity scattering. Following the expectation that non‐equilibrium deposition techniques should create a more random distribution of oppositely charged dopants and defects compared to the thermodynamic limit, the paring between dopant GaZn and intrinsic defects VZn is studied as a means to reduce the ionized impurity scattering. Indeed, the post‐deposition annealing of Ga‐doped Zn0.7Mg0.3O films grown by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increases the mobility by 50% resulting in a conductivity as high as σ = 475 S cm‐1. 相似文献
49.
Takamaro Kikkawa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1,88(5):767-774
Inter-chip wireless interconnect technologies such as inductive coupling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future high performance system in package at low cost. Inductive coupling is used for near field transmission whose distance is shorter than 100 μm as local wireless interconnects. Antennas are used for far field transmission between chips whose distance is longer than 1 cm as global wireless interconnects. A single-chip Gaussian monocycle pulse (GMP) transmitter using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 technology with an on-chip integrated antenna was developed for inter-chip ultra wideband (UWB)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50.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多级信息融合的红外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远距离低信噪比条件下目标检测难的实际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多级信息融合的目标检测方法。该算法包括两个部分: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在特征级融合阶段,首先提取双波段红外图像的各个特征图像;然后,采用自适应加权方法对所得到的特征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判决置信图;最后根据置信度最大规则对置信图进行目标位置搜索,得到各级目标判决结果。在决策级融合阶段,对各级目标判决结果采用组合逻辑进行融合,得到系统的目标检测输出。实验结果显示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