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27篇
  免费   2057篇
  国内免费   1572篇
电工技术   443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991篇
化学工业   4345篇
金属工艺   2080篇
机械仪表   592篇
建筑科学   3525篇
矿业工程   513篇
能源动力   396篇
轻工业   904篇
水利工程   251篇
石油天然气   482篇
武器工业   148篇
无线电   6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36篇
冶金工业   3112篇
原子能技术   178篇
自动化技术   2403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417篇
  2022年   739篇
  2021年   872篇
  2020年   886篇
  2019年   810篇
  2018年   753篇
  2017年   888篇
  2016年   866篇
  2015年   854篇
  2014年   1130篇
  2013年   1250篇
  2012年   1299篇
  2011年   1589篇
  2010年   1237篇
  2009年   1251篇
  2008年   1159篇
  2007年   1278篇
  2006年   1133篇
  2005年   1044篇
  2004年   885篇
  2003年   799篇
  2002年   677篇
  2001年   527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7篇
  1984年   28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5篇
  1966年   28篇
  1965年   31篇
  1964年   49篇
  1963年   39篇
  1960年   26篇
  1959年   29篇
  1958年   30篇
  1955年   4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New polymer structur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via Diels–Alder cycloaddition of bisdiene compounds bearing two anthracene groups and different bisdienophiles, all containing bismaleimide or biscitraconimide functions. The monomers and 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UV, and 1H NMR techniques and compared with two models having a cycloadduct structure. The polymers were studi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8  相似文献   
992.
The acetal copolymer/silica nano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in situ bulk cationic copolymerization of trioxane and 1,3‐dioxolane in the presence of nanosilica. 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acetal copolymer/silica nanocomposite was studied by AFM, DSC, XRD, and CPOM, and the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of acetal copolymer/silica nanocomposite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1H‐NMR. The 1H‐NM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cromolecular chain of acetal copolymer had more than two consecutive 1,3‐dioxolane units in an oxymethylene main chain, while that of acetal copolymer/silica nanocomposite had only one 1,3‐dioxolane unit in an oxymethylene main chain. There existe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cromolecular chains and nanoparticles (such as hydrogen bonds and coordination). On one hand, nanoparticles acted as nucleation center, which accelerated the crystallization rate but reduced the crystallinity. The spherulite sizes also decreased with addition of nanoparticles attributed to the nucleation effect.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esence of nanoparticles interrupted the spherical symmetry of the crystallite. In conclusion, the high surface energy and small scale of nanoparticles have a prominent impact on the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and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nanocomposite.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8  相似文献   
993.
以TC4钛合金扩散连接区为研究对象,在变形温度920,950,980,1010 ℃及应变速率0.01,0.1,1,10 s-1的条件下进行热变形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TC4钛合金扩散连接区流变应力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TC4钛合金扩散连接区在高温下具有明显的动态软化特征,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变形速率的提高而增大;高温变形后扩散连接界面消失,随变形温度的增加,等轴α相的体积分数减少,同时伴有短棒状和板条状的次生α相出现,且次生α相的体积分数随应变速率增加逐渐降低;当变形温度达到1010 ℃时,出现马氏体α′相;以双曲正弦形式修正的Arrhenius方程为基础,建立了TC4钛合金扩散连接区双曲正弦本构方程以及热加工图,确定TC4钛合金扩散连接区的最佳变形温度为920~950 ℃,变形速率为0.01~0.1 s-1。  相似文献   
994.
低熔点共聚酯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对苯二甲酸(PTA)、间苯二甲酸(IPA)、丁二醇(BDO)共缩聚制备了低熔点共聚酯。采用Rosand RH7型毛细管流变仪对不同摩尔百分比组成的共聚酯的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低熔点共聚酯是典型的假塑性流体,随着温度升高,剪切黏度下降,非牛顿指数增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低熔点共聚酯黏流活化能降低。比较了两种组成的低熔点共聚酯的流变性,发现随着第三单体IPA的增加,低熔点共聚酯的剪切黏度降低,非牛顿指数减小。分析了第三单体对低熔点共聚酯流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生物膜颗粒流态化与有机质降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颗粒的流态化行为与有机质降解行为对提升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探讨了好氧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颗粒流型、颗粒混合、颗粒团聚、生物膜颗粒化、生物膜颗粒对有机质的吸附氧化以及生物膜颗粒的传质-反应等行为特征,提出了通过合理选用载体、合理设置反应器内构件以及采用细胞固定化技术等强化生物膜颗粒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6.
氧化镁纳米棒的晶格畸变及反常红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六水氯化镁和轻质氧化镁为原料,制备出碱式氯化镁纳米棒;再以碱式氯化镁纳米棒为前驱物,氢氧化钠为沉淀转化剂,合成出氢氧化镁纳米棒;采用煅烧前驱物氢氧化镁纳米棒分解得到氧化镁单晶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区域电子衍射(SAED)和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手段对所得产物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氧化镁纳米棒的微结构中存在晶格畸变,表现为晶格膨胀,其红外吸收峰出现了红移和蓝移同时并存现象;随煅烧温度的升高,氧化镁纳米棒的平均晶粒尺寸增加,晶格常数减小,晶格畸变量减小。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PE-HD)/纳米二氧化硅(SiO_2)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行为,探讨了纳米 SiO_2经表面偶联剂处理对复合体系的流变行为影响。实验数据显示,PE-HD/SiO_2体系是假塑性流体,黏度随着 SiO_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6%时,黏度发生突变,并出现强烈的剪切变稀,在动态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与频率(ω)关系曲线上分别出现第二平台,表明体系因粒子间相互关联、团聚及粒子与基体问相互作用而形成局部有序的逾渗网络结构。而纳米 SiO_2经偶联剂处理后,体系流体类型没有改变,体系黏度下降,对应的 G′、G″与ω关系曲线上没有出现第二平台,复合体系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二次纤维/废渣粒子混杂增强废地膜复合材料,考察了增容处理和微波辐照对混杂增强废地膜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增容处理和微波辐照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增容处理和微波辐照处理对废地膜混杂复合材料的结晶峰温度和结晶度影响一致,结晶峰温度分别比纯混杂复合材料低1.3℃和0.8℃;结晶度分别比纯混杂复合材料高0.3%和2.49%;然而,两种处理方式对废地膜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影响不同,前者使结晶速率减慢,后者使结晶速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选用复层占比约23%的6.5 mm厚铜(复层)/铝(基层)金属层状复合板作为焊接对象,研究对其进行搅拌摩擦焊接(FSW)的可行性;同时重点研究焊接工具的作用位置(复层在上和基层在上)对于焊接过程的影响;此外,结合有限元模拟技术,分析FSW过程中焊接工具的热力耦合作用对于铜复层流动行为的影响,以及接头中微观组织,尤其是界面区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下压量为0.2 mm、焊接速度为150 mm/min和旋转速度为900 r/min的焊接参数下,当采用铝基层在上的焊接方式时,铜复层侧受焊接工具热机作用影响较弱,向上迁移作用较小,并且由于底部作用温度较低、铜复层熔点较高以及导热性较强,因此容易导致在接头底部形成明显的隧道缺陷;当铜复层在上时,可以获得成形良好的FSW接头,由于焊接过程中后退侧和前进侧温度存在差异,在温度较低的后退侧中的铝-铜界面区域,仅形成了少量的Al-Cu金属间化合物层;在温度较高的前进侧中铝-铜界面区域,则由较厚的脆性Al-Cu金属间化合物层组成,该FSW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为85.2 MPa,约为母材抗拉强度的62.7%。  相似文献   
1000.
熔融挤出制备载银纳米二氧化钛(TiO2/Ag+)/聚丙烯(PP)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纳米(TiO2/Ag+)对PP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纳米TiO2/Ag对PP有成核促进作用,提高了结晶速率,使结晶度增大;当纳米TiO2/Ag十质量份数超过1%时,PP结晶陛减弱,甚至起一定的抑制作用;纳米TiO2/Ag+能提高PP结晶温度,而对PP熔融温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