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首先对PST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薄膜法、二次乳化法、冰冻熔融法、逆相蒸发法四种方法制备PST脂质体产品,测得产品包封率分别为74.93%、76.03%、72.18%、85.03%。试验还对测定包封率的两种方法即凝胶柱分离法和鱼精蛋白凝聚法进行了比较,测得PST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75.26%、84.58%,PST回收率分别为90.4%和98.22%。因此确定了逆相蒸发法为本文PST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鱼精蛋白法为试验产品包封率的测定方法。研究比较了制备PST脂质体的三种膜材。以氢化(HEPC)与非氢化(EPC)蛋黄卵磷脂制备PST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84.87%、86.03%。在4℃、20℃、37℃条件下贮藏HEPC—PST脂质体的渗漏率均大于EPC—PST脂质体。以大豆卵磷脂和蛋黄卵磷脂制备PST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71.94%、88.11%,在室温(20℃)条件下储藏,以蛋黄卵磷脂制得的PST脂质体产品稳定且颗粒均匀。结果确定非氢化蛋黄卵磷脂为本文制备PST脂质体的膜材。  相似文献   
62.
偏视场用三反系统消杂光设计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偏视场用三反系统的杂散光特性,根据遮光罩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消杂散光设计和评价的原理.系统为特殊的矩形视场,且在y方向视场偏轴,为此,设计了盒形外壁与锥形内壁相结合的外遮光罩结构,并在CAD中进行建模,采用内部挡光片为方形并且梯度排列的结构.在λ=0.25μm,方位角为0°和90°时分别对...  相似文献   
63.
Samples of toxic scallop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and clam (Saxidomus purpuratus) collected on the northern coast of China from 2008 to 2009 were analyse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post-column oxidation an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ofile of the main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 toxins in these samples and their total toxicity.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ion chromatography with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 confirmed the toxin profile and detected several metabolites in the shellfish. Results show that C1/2 toxins were the most dominant toxins in the scallop and clam samples. However, GTX1/4 and GTX2/3 were also present. M1 was the predominant metabolite in all the samples, but M3 and M5 were also identified, along with three previously unreported presumed metabolites, M6, M8 and M10.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iotransformation of toxins was species specific.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reductive enzyme in clams is more active than in scallops and that an enzyme in scallops is more apt to catalyse hydrolysis of both the sulfonate moiety at the N-sulfocabamoyl of C toxins and the 11-hydroxysulfate of C and GTX toxins to produce metabolite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new metabolites of PSP toxins in scallops and clams collected in China.  相似文献   
64.
利用TEM原位应变技术研究了PST晶体变形过程中位错,孪晶与片层界面的交互作用。发现α2/γ界面对孪生和位错滑移的强烈阻碍是PST晶体在硬取向下具有高屈服强度和低塑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在电子邮件取证领域中,Outlook邮件的分析和提取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目前已有很多成熟的技术。由于PST文件自身结构的复杂,对于邮件的恢复很少有人涉及。本文主要针对PST文件中彻底删除的邮件、已损坏的PST文件及未分配簇中的PST文件片段,提出一种扫描过滤的恢复方法,并描述如何实际应用这种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66.
IN-SITU OBSERVATION OF CRACK PROPAGATION IN PST CRYSTALS OF Ti-49% AlALLO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INTRODUCTIONγTiAlbasealoyhasbeenofmuchinterestasstructuralmaterialsforelevatedtemperatureaerospaceapplicationsbecauseofitsl...  相似文献   
67.
离轴三反空间光学望远系统的杂散光抑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点源透过率(PST)为评价标准,对一个离轴三反空间望远系统的杂散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分析结果。通过建立系统的实体模型,确定了一次、二次散射路径,采用改进的蒙特卡洛法,对20°之间各离轴角分别进行光线追迹。对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系统产生杂散光的主要原因为一次散射,与光学系统结构密切相关。离轴角为±0.1°时,PST分别等于3.56和4.02,离轴角为±20°时,PST分别为6.63×10-5和4.58×10-5。实验表明,通过加入遮光罩及减小镜面散射率可减少杂散光。与离轴两反望远系统相比,三反系统的杂散光水平在大离轴角时偏大1到2个数量级,但可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8.
离轴三反空间光学望远系统杂散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点源透过率(PST)为评价标准,给出了一种离轴三反空间望远系统的杂散光分析结果。通过建立系统的实体模型,确定了一次、二次散射路径,采用改进型的蒙特卡洛法,对 20°间离轴角分别进行光线追迹。对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杂散光产生的主要因素为一次散射,与光学系统结构密切相关。 0.1°离轴角PST分别等于3.56和4.02, 20°离轴角PST等于6.63×10-5和4.48×10-5,可通过减小镜面散射率进行改进。与离轴两反望远系统相比,三反系统的杂散光水平在大离轴角时偏大1到2个数量级,但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9.
为了建立多机电力系统中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稳态及动态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仿真工具箱(PST)的新方法.该建模方法对UPFC的稳态模型、动态模型及其接口采用模块化设计,在UPFC稳态潮流模型中,将并联逆变器连接母线设为发电机节点、串联逆变器则设为负荷节点;在UPFC动态模型中,则采用常用的串、并电压源模型,并考虑到直流电容的动态充放电过程.时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建模方法在多变量控制器设计中能有效地模拟UPFC的动稳态特性, 且该方法与基于Matlab开发环境的PST仿真工具相结合,具有设计简便、易于拓展的优点.  相似文献   
7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bx,Sr1-x)0.85Bi0.1TiO3薄膜,对其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可调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薄膜以钙钛矿形式存在.快速热处理过程可分解得到高活性离子,直接形成比相应温度平衡状态析晶时更多的晶相量.这种晶相在一定条件下有分解和再结晶的趋势.随着Pb^2+离子增加和Sr^2+离子减少,钙钛矿相的四方相与立方相间的转变温度升高.薄膜处在铁电相和顺电相转变点附近时,可以获得较大的可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