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9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4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1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5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 huge amount of valuable data is generated by various IoT applications. As the IoT technologies become more complex, the attack methods are more diversified and can cause serious damages. Thus, establishing a secure IoT network based on user trust evaluation to defend against security threats and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data source of collected data have become urgent issues, in this paper, a Data Fusion and transfer learning empowered granular Trust Evaluation mechanism (DFTE)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above challenges. Specifically, to meet the granularity demands of trust evaluation, time–space empowered fine/coarse grained trust evaluation models are built utilizing deep transfer learning algorithms based on data fusion. Moreover, to prevent privacy leakage and task sabotage, a dynamic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is developed to encourage honest users by dynamically adjusting the scale of reward or punishment and accurately evaluating users’ trusts. The extensive experiments show that: (i) the proposed DFTE achieves high accuracy of trust evaluation under different granular demands through efficient data fusion; (ii) DFTE performs excellently in participation rate and data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2.
侯忠诚 《世界电信》2003,16(8):26-29
首先介绍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围绕信息的接入、信息的发布、知识产权、隐私权、信息安全和文化多元性等阐述了信息伦理的内容和概念。最后介绍了信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包括交往方式、信息处理方式、学习方式、商业运作方式、医疗方式、产品设计方式、科研方式和政府工作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The viability of networked communities depends on the creation and disclosure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 and the frequency of user visitation (Facebook 10-K Annual Report, 2012).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to align the interests of user and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 this study, we draw upon the principal-agent perspective to extend Pavlou et al.’s uncertainty mitigation model of online exchange relationships (2007) and propose an empirically tested model for aligning the incentives of the principal (user) and the agent (service provider). As suggested by Pavlou et al., we incorporated a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trust: trust of provider and trust of members. The proposed model is empirically tested with survey data from 305 adults aged 20-55. The results support our model, delineating how real individuals with bounded rationality actually make decision abou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under uncertainty in the social networking site context. There is show little to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privacy concerns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 Perceived benefits provide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incentives of principal (user) and agent (provider) while usage intensity demonstra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e argue that the phenomenon may be explained through Communication Privacy Management Theory. The present study enh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agency theory and human judgment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media.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and facilitating online social exchange relationship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
随着物联网事业的飞速发展,RFID技术做为物联网最底层的感知技术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RFID系统开放式的应用环境以及设备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使得RFID系统面临许多隐私安全问题。对RFID系统进行概述,并且对现有的RFID安全协议和安全模型进行综述和评价,并给出RFID系统隐私保护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环境下RFID安全认证方案不仅要保证各节点的隐私安全,还应该满足供应链管理需求。针对现有方案存在不能同时兼顾两者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签名"的认证方案。标签的认证信息先后采用访问密钥和认证密钥进行双重签名生成,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密钥才能识别标签身份。该方案既可以实现标签在供应链内的安全传递,又能方便供应链的管理。分析表明,该方案较现有方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面向云存储的高性能数据隐私保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辛未  张伟  徐涛 《计算机科学》2014,41(5):137-142
随着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使用云存储来保存数据或备份数据。但用户将私有数据上传到云端的同时,也丧失了对数据的绝对控制权,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问题成为云存储发展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针对云存储的数据隐私保护方法 BSBC(Bit Split Bit Combine),它在上传前,将数据按照比特位进行拆分,重新组装后形成多个数据文件,再分别上传到云存储服务器;下载时,先将所有数据文件下载,然后通过位合并再恢复成原始文件。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保护用户数据的隐私,同时可比传统加解密获得17~35倍的性能提升。然后将核心的位拆分、位合并代码模块用汇编语言进行优化,对汇编语言进行指令调度优化,以减少数据冲突和流水线停顿。最终,采用BSBC方法比传统加解密可以获得25~35倍的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7.
针对来自云计算平台的内部威胁,为了保护云用户的隐私,缓减平台提供者的安全监控需求与用户隐私之间的策略冲突,本文提出一种虚拟化环境下的特权控制框架Virt-RSBAC。通过在虚拟机监视器(VMM)中添加特权控制和基于角色的资源隔离规则,实现对特权域管理权限的分离,简化对云用户的管理,借助于创建相互信任的安全虚拟机(SVM)为云平台提供者和云用户提供安全服务。最后,在Xen上实现了该框架的原型,实验与分析表明该框架能够防止恶意管理员获取用户隐私并提供检测功能,对原有系统的性能损耗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基于轨迹特征及动态邻近性的轨迹匿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杨静  张健沛 《自动化学报》2015,41(2):330-341
移动社会网络的兴起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时空轨迹数据,发布并分析这样的时空数据有助于改善智能交通,研究商圈的动态变化等.然而,如果攻击者能够识别出轨迹对应的用户身份,将会严重威胁到用户的隐私信息.现有的轨迹匿名算法在度量相似性时仅考虑轨迹在采样点位置的邻近性,忽略轨迹位置的动态邻近性,因此产生的匿名轨迹集合可用性相对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邻域扭曲密度和邻域相似性的概念,充分考虑轨迹位置的动态邻近性,并分别提出了基于邻域相似性和邻域扭曲密度的轨迹匿名算法;前者仅考虑了轨迹位置的动态邻近性,后者不仅能衡量轨迹位置的动态邻近性,而且在聚类过程中通过最小化邻域扭曲密度来减少匿名集合的信息损失.最后,在合成轨迹数据集和真实轨迹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更高的数据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应用的迅猛发展,安卓手机用户群体日益庞大,而随之不断增加的用户数据也使安卓系统成为恶意攻击者的主要目标。通过对安卓4.4系统中加入的SELinux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其中对root权限进行细化限制的可能性,并基于此机制提出了一种增强隐私安全的设计,使得用户的隐私数据即使存在于已获得root权限的手机中,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第三方Android应用市场应用存在的重新打包行为,随机选取国内官方的150个应用以及作为对比的第三方应用市场的572个同款应用,设计了Android重新打包应用安全检测系统。该系统先进行相似性计算,细粒度识别出重新打包应用,再通过逆向工程获得其资源文件,根据系统API与权限之间的映射匹配分析其越权行为,并根据构建的方法控制流图分析其权限滥用行为。系统通过并行化处理检测出第三方应用市场存在33.17%的重新打包应用,其中19.58%修改了权限。在修改过权限的应用中,45.95%存在越权行为,27.03%存在滥用权限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