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1.
无线Mesh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宽带无线网络结构,融合无线局域网与点对点模式两者的优势,是无线网络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事件逻辑理论,结合事件结构、事件类、公理簇以及随机数引理,提出置换规则保证用户交互信息在性质置换过程中的等价转换.通过事件逻辑构建客户端与LTCA认证协议的基本序列,对协议交互动作进行形式化描述并证明协议强认证性质.在合理假设下,无线Mesh网络客户端与LTCA间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得证,研究表明事件逻辑理论不仅可以论证无线网络协议的安全属性,还能对安全协议不同身份主体间的认证性进行证明.通过流程图简化协议形式化证明步骤,阐述事件逻辑理论证明协议安全属性过程,比较分析事件逻辑理论与其他逻辑推理方法,表明事件逻辑理论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92.
WMN是一种可以提供廉价.可靠无线宽常接入服务的新兴无线网络架构.其高覆盖率和低传输功率等特点使其成为了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实现无缝宽带接入的理想选择。本文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介绍WMN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93.
作为一种新型的接入网技术,无线Mesh网络具有组网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关注。然而,对于研究和开发人员来讲,缺乏实际或与实际接近的验证和测试平台,难以确保实验的结论和效果的真实可靠性。在简要介绍无线Mesh网络特点,研究相关软件路由技术的基础上,利用Linux的开源特性,以DSR路由协议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Click软件路由技术在Linux主机上实现无线Mesh网络节点的方法,并详细描述了节点的设计与实现方案。基于所开发的平台,不仅可以灵活地嵌入各种不同的功能模块,而且可以方便地搭建各种Mesh网络实验与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94.
无线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s,WMN)是下一代网络中的新型技术,和传统网络不同,它不依赖任何固定的设施,主机可以相互依赖保持网络连接,WISP可以利用它提供快速、简单、低廉的网络部署,然而存在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容易遭受攻击。介绍了无线mesh网络的体系机构以及特点,分析并研究其存在的安全性威胁以及现有的关键安全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5.
针对应急通信背景下无线Mesh网络(WMN)中存在的信道干扰和频谱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离散蝙蝠算法(IDBA)用于求解最优部分重叠信道(POCs)分配方案。该方法采用K-means聚类算法优化网络拓扑,引入樽海鞘群的链式行为提高局部搜索能力,建立以最小化链路加权干扰为目标的线性规划模型来解决流量汇聚情况可能造成的网络瓶颈链路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网络规模下,相比于其他基于群智能优化算法的信道分配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优的搜索能力。此外,该方法能够在节点密集时显著降低网络干扰并保持网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6.
基于激励自私客户端参与转发其它客户端业务的目的,分析了WMN网络中自私客户端的理性行为,并利用GSP拍卖将路由与带宽分配建模为GSP拍卖模型,然后提出了基于GSP拍卖和粒子群优化的AODV路由协议,最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7.
无线Mesh网(Wireless Mesh Network:WMN)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宽带无线网络结构,相对于典型的移动Ad hoc网络,该网络由于具有节点移动性小、不受电池动力限制等特点,从而导致传统的移动Ad hoc路由协议不再适用.为了满足WMN多媒体业务传输的性能要求,WMN路由必须满足负载均衡、路由容错与网络容量等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几种已有的WMN路由协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WMN的基于综合准则的动态源路由(Dynamic Source Routing:DSR)扩展路由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投递率、剩余带宽以及节点负载等因素.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极大地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并且达到了负载均衡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8.
多信道无线 Mesh 网络可以有效解决在多跳无线网络中容量下降的问题。然而现有的路由协议大部分为单信道的多跳无线网络所设计,对于多信道 WMN 而言,会导致无效的路由路径。分析了现有无线 Mesh 网络的路由算法,详细讨论了基于 WCETT (Weighted Cumulative Expected Transmission Time)的两种路由度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由量度 WCETTR-LB,其对链路信道干扰的估算更加精确,能够感知周围链路对本信道的潜在干扰,并且考虑了节点负载度的概念,更加有助于实现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99.
100.
WMN是一种可以提供廉价.可靠无线宽带接入服务的新兴无线网络架构.其高覆盖率和低传输功率等特点使其成为了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实现无缝宽带接入的理想选择。本文从数据传输的角度来介绍WMN中的数据流量发送策略.并通过仿真模型对几种流量发送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