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5篇 |
免费 | 364篇 |
国内免费 | 20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5篇 |
综合类 | 145篇 |
化学工业 | 793篇 |
金属工艺 | 42篇 |
机械仪表 | 57篇 |
建筑科学 | 44篇 |
矿业工程 | 39篇 |
能源动力 | 40篇 |
轻工业 | 295篇 |
水利工程 | 28篇 |
石油天然气 | 61篇 |
武器工业 | 16篇 |
无线电 | 46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05篇 |
冶金工业 | 41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117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9篇 |
2024年 | 134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197篇 |
2020年 | 184篇 |
2019年 | 182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141篇 |
2015年 | 132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206篇 |
2012年 | 183篇 |
2011年 | 195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60篇 |
2008年 | 147篇 |
2007年 | 157篇 |
2006年 | 133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载波聚合技术可以提高用户的峰值速率,特别是带来边缘吞吐量提升。本文介绍了一种异系统间的载波聚合技术,并通过LTE系统和eHRPD系统聚合的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节省运营商的投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LTE-Advanced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R10版本中Relay技术的技术点和技术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估,并对由于Relay技术引入带来的在无线网络结构、无线网络规划以及无线网络规划工具研发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将来LTE网络演进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当前基于压缩感知的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方案中,不论数据字段有何特征,均假设网络具有固定而均匀的压缩阈值,从而导致数据通信量过高,能耗浪费较大。提出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和压缩感知的数据融合方案。首先,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以生成多个层次类型不同的簇结构,用于过渡式数据收集,在该结构上,最低层的叶节点只传输原始数据,其他层的数据收集簇进行压缩采样;然后将其测量值向上发送,当母数据收集簇收到测量值时,利用基于反向DCT和DCT模型的CoSaMP算法恢复原始数据;最后,在SIDnet-SWANS平台上部署了该方案,并在不同的二维随机部署传感器网络规模下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分层位置的变化,大部分节点的能耗均显著降低,与NCS方案相比,能耗下降50%~77%,与HCS方案相比,能耗下降37%~70%。 相似文献
15.
面向服务的语义互操作性技术及其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面临新的挑战。促进互联网环境中松耦合式服务资源之间的互操作性行为协作,是实现服务资源深度共享与按需服务的关键。文章对服务虚拟化的关键技术:可用资源的服务互操作性封装方法、虚拟化服务组织的互操作性聚合的基于本体的RGPS元建模方法、虚拟化服务管理的互操作性元模型框架及其注册与存储管理、虚拟化服务本体及其与RGPS关联呈现等进行了研究。对研究的互操作性元模型框架(MFI)及ISO系列标准工作新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 of a negatively charged polymer, κ-carrageenan, on the aggregation behaviour of whey proteins during heating was studied. Aqueous solutions of whey protein isolate (WPI) at 0.5% were heated in the presence of κ-carrageenan (0.1%) at pH 7.0. This concentration was chosen as optimal in the detec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aggregates during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The residual unaggregated protein, the intermediate aggregates and the soluble aggregates were all examined as a function of heating time and temperature, using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The presence of κ-carrageenan did not affect the aggregation of whey proteins heated at 75 °C; however, a change in the mechanism of aggregation seemed to occur at higher temperatures, and intermediates with higher molecular mass formed at 85 °C. At 90 °C, in the presence of κ-carrageenan, the extent of WPI aggregation was much larger, as soluble aggregates were no longer present and less residual protein was recovered in the unaggregated peak. 相似文献
17.
Aggregates were formed by heating mixtures of whey protein isolate (WPI) and pure κ-casein or sodium caseinate at pH 7 and 0.1 M NaCl. The aggrega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tatic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nd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After extensive heat-treatment at 80 °C for 24 h, almost all whey proteins and κ-casein formed mixed aggregates, but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sodium caseinate did not aggregate. At a given WPI concentration the size of the aggregat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κ-casein or sodium caseinate concentration, but the overall self-similar structure of the aggregates was the same. The presence of κ-casein or caseinate therefore inhibited growth of the heat-induced whey protein aggregates.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relative to the reported chaperone-like activity of casein molecules towards heat aggregation of globular proteins.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二次纤维的角质化机理并提出抑制方法,实现二次纤维的高效绿色循环利用,综述了基于共结晶角质化机理的纤维素聚集态结构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介绍了纤维素聚集态结构模型和氢键链接方式,着重介绍了目前纤维素聚集态结构研究和氢键研究的进展,综述了目前纤维素聚集态研究手段的多样化:计算机分子模拟、广角X衍射衍射(XRD)、交叉极化/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13C(CP/MAS13C NMR),同步辐射XRD衍射、中子衍射和傅里叶红外(FT-IR)。研究内容从对天然纤维素的基本建模深入到分子链水平的原子链接、氢键模式的研究,研究手段经历了从使用单一仪器发展到多种仪器手段辅助表征的过程。纤维素聚集态结构的研究将是二次纤维角质化机理研究以及纤维素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