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4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60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30篇
自动化技术   302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6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Reports an error in "Training group members to set session agendas: Effects on in-session behavior and member outcome" by Dennis M. Kivlighan, Carol A. Jauquet, Anne W. Hardie, Anna Maria Francis and Bernard Hershberger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93[Apr], Vol 40[2], 182-187). In Table 4 (p. 186) the values for the mean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in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rows of the "Agenda setting" column were transposed with those in the "No contact" column. The corrected table is presented in this erratum. (The following abstract of the original article appeared in record 1993-26598-001.) Addressed I. D. Yalom's (1983) hypothesis that group members who set session agendas would participate more effectively in group sessions and have enhanced outcome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agenda, was manipulated by assigning the 24 members of established personal growth groups to 1 of 3 conditions: (1) training in agenda setting, (2) stabilizing interviews, and (3) no-contact control. Group members filled out pre- and posttest measures of enactments of intimate behaviors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se enactments. They also filled out self- and other ratings of in-group enactments of intimate behaviors, and group leaders rated group members' intimate behavior at the end of each group session. Group members who set here-and-now session agendas enacted more in-group intimate behaviors and had better outcomes.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and suggestions for group counseling are discussed.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92.
反网络盗用及计费机制的校园网络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ERNET基于用户流量收费的机制给校园网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高校校园网 现有计费及反网络盗用技术解决措施存在缺陷,使用效果不理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新的 反网络盗用及计费机制的校园网络设计方案,较好地兼顾了性能、安全、费用因素。  相似文献   
93.
王变琴  余顺争 《通信学报》2014,35(7):164-171
提取未知网络应用特征时需要获得其流量数据,但在网络工程中,采集的未知应用流量往往是几种应用流量的混合,如何将未知混合流量进行分离,按照应用进行归类是现有方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载荷信息的流量聚类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报文载荷的部分字节编码,采用扩展的ROCK算法对未知混合流量进行分离,按照不同应用进行归类。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会话行为特征(一种流量统计特征)的流量聚类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4.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历史数据服务优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历史数据存储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海量历史数据的冲击,影响了数据访问效率,为满足历史数据高效访问的需求,针对历史数据服务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文中提出增加历史数据缓冲区,缓存管理电网热点数据,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减轻历史库负载;优化任务分配器,协调数据缓存区与关系库分工作业,对历史数据服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度;设计历史数据会话监听机制,实时监视数据库会话状态,保障历史数据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践证明,基于缓存的历史数据服务能够满足爆发式海量数据场景下的数据访问需求,保障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5.
提出一种支持检测规则动态更新的畸形会话发起协议(SIP)消息检测模型,采用正向规则和反向规则结合的方式,以有效应对未知类型的畸形攻击. 采用Map-Reduce模型实现检测规则,检测过程分为常规检测和特殊检测,常规检测阶段检测消息的基本格式,特殊检测阶段将SIP消息分割后并行检测语法规则. 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检测模型能准确高效地检测出SIP消息中的畸形特征.  相似文献   
96.
林鸿  王松  杨鑫  付斌 《电信科学》2013,29(9):20-25
WebRTC具有开放标准、简单易扩展、开源免费等特点.除了通过调用WebRTC提供的标准Web API方便快速开发Web应用外,还可以利用WebRTC的核心实现库开发高质量的实时音视频通信移动客户端应用.总结了WebRTC的主要技术特点,对设计和开发基于WebRTC技术的移动客户端应用和Web应用进行技术分析,给出基于WebRTC技术的移动客户端应用、Web应用和服务平台的参考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97.
为在有限资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上进行安全的通信,根据路由算法思想和网络部署环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节点存储邻居节点公钥动态变化的密钥管理方案。在方案中,每个节点使用公钥列表保存邻居节点的公钥,通过对公钥列表的查找决定通信密钥的协商过程,通过对公钥列表的大小进行分析,确定最佳列表长度。该方案基于椭圆曲线密钥体制,安全性得到了足够的保证,并且具有节点认证的功能,更符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要求。  相似文献   
98.
应用排队理论证明了P2P流媒体系统在稳态时可模型化为多个M/M/n排队系统串联的排队链,在此基础上以节点的播放缓存状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P2P流媒体系统的稳态传输模型。考察了不同chunk调度策略下节点的传输特性,以此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考察了P2P流媒体节点数量、节点缓存大小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集群会话同步技术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基于Cookie的会话同步,基于数据库的会话同步,基于分布式缓存的会话同步.在以上会话同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集群节点间即时拷贝的会话同步技术,将会话标识信息存放在客户端中,避免了在客户端中存放完整的会话信息,从而可防止用户身份信息暴露的安全隐患;同时,在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过程中,只携带会话标识信息,而不是完整的会话信息,传输的数据量将大大减少,提高了客户端对服务器的访问效率;各集群节点间同步会话信息,不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取会话信息,避免了频繁使用数据库带来的性能瓶颈;也不需要使用专门的会话缓存服务器,减低了开发和部署成本,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曾令  肖如良 《计算机应用》2017,37(11):3335-3338
在大数据平台的异常检测分析中,为提高会话序列建模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相邻请求的动态调整时间间隔阈值的会话识别算法——DAITS算法。首先同时结合站点页面因子和用户访问页面时间的平均因子;然后在两者间加入合适的权重因子对时间阈值进行动态调整;最后根据判断是否超过该时间阈值来划分会话。实验结果表明,DAITS算法比传统使用固定阈值的方法在会话识别的精确率和查全率上提高了14.8%和13.2%,比动态调整阈值的方法在精确率和查全率上提高了6.2%和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