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9篇
  免费   1422篇
  国内免费   1251篇
电工技术   867篇
综合类   772篇
化学工业   342篇
金属工艺   247篇
机械仪表   1873篇
建筑科学   267篇
矿业工程   108篇
能源动力   151篇
轻工业   171篇
水利工程   206篇
石油天然气   348篇
武器工业   174篇
无线电   229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72篇
冶金工业   153篇
原子能技术   347篇
自动化技术   249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452篇
  2016年   525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854篇
  2013年   751篇
  2012年   896篇
  2011年   915篇
  2010年   654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636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615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圆柱腔复介电常数高温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围绕微波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高温测试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利用圆柱腔精确场解法实现材料介电性能变温特性测试。设计了TM_(010)模圆柱谐振腔,采用快速移动平台和感应加热技术,搭建了变温测试系统,实现了915 MHz,最高1 400℃的复介电常数快速自动化测试。针对测试系统受热后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实时变温校准技术,减小了夹具介电波动引入的误差。以熔融石英为例进行重复性测试并与已有文献作对比,结果表明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高温下测试偏差分别在2%和6%以内。  相似文献   
992.
针对现有自动气象站信号模拟器温度通道存在误差大、难以兼容不同型号采集器的问题,分析了CAWS600、ZQZ系列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测温原理,利用不同型号的采集器对JJQ1型信号模拟器的温度通道进行了测试,指出了测试数据存在抖动的原因,提出基于采集器的四线制测温原理,以定制的高精度、极低温漂电阻为核心,利用信号继电器构造四线制网络,辅以软件补偿,能适应不同型号的采集器的温度通道改进方法。最后,分别利用采集器和高精度万用表对改进的温度通道进行了测试,数据表明模拟的温度最大误差为±0.03℃,对应电阻的最大误差为±12 mΩ,满足行业标准QX/T 346—2016《自动气象站信号模拟器》,为自动气象站信号模拟器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3.
This paper discusses metrologically the best practice regarding the calibration curves applied to H2S mass fractions determination in natural gas b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ulfur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GC-SCD). Three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constructed by performing GC-SCD analysis of different H2S gas standard concentrations (from 3 mg kg?1 up to 500 mg kg?1). These experimental curves are better fitted by an unweighted quadratic calibration curve considering ANOVA approach compared to ASTM D5504-12. Despite this,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two different calibration curve approaches (ASTM and ANOVA) lead to comparable results. Hence,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approaches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test applied. However, the quadratic calibration curve presents measurement uncertainties of H2S mass fractions much lower than the ASTM approach.  相似文献   
994.
为提高车载捷联惯导系统标定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陀螺漂移在线自标定方法,该方法利用北向陀螺漂移的完全可观测性,在近似水平条件下,通过卡尔曼滤波估计出两个不同位置的等效北向陀螺漂移,然后利用该估计值和解算出的方位角计算出陀螺漂移实际值,实现陀螺漂移的在线自标定。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标定精度能够满足车辆导航要求。  相似文献   
995.
基于Hopkinson杆的窄脉冲校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动态校准装置难以安全产生窄脉冲激励信号的问题,基于Hopkinson压杆技术,以压缩空气作为激励源,采用子弹撞击杆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可以产生6~10μs窄脉冲校准系统。该系统选用600 mm×10 mm的钛合金Hopkinson杆,使用应变片和轴向激光干涉仪同时测量获取窄脉冲信号。利用该系统进行了动态校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产生的窄脉冲可充分激励起8309的谐振频率,通过幅频特性曲线得其工作频带。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战术导弹风洞试验模型滚转力矩分量载荷相对于其它分量载荷是一个小量的特点,文中开展了战术导弹模型微量滚转力矩天平总体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灵敏度设计、安全限位设计、干涉分析及固有频率计算等研究,并应用其研究成果完成了一台微量滚转力矩天平的研制,给出了天平静态校准结果。校准结果表明,天平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中国石油某石化公司5 Mt/a常压蒸馏装置常压炉标定数据与设计值的对比,找出加热炉设计参数与实际运行参数的差别,并分析差别的原因。对同类型加热炉设计和操作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杨彩霞 《山西建筑》2014,(4):103-105
以国家现行规范为基础,对低压保护电器的选择作了必要的分析,对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设计及配置方法进行了论述和计算,另外对低压保护电器的分断能力及动作的灵敏性等也作了校验和总结,以确保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999.
土体含水量是控制非饱和土特性不可或缺的状态变量,快捷、准确地测量该变量成为推动非饱和土研究的重要环节。TDR水分计测定含水量具有方便、快速、经济的优点。围绕TDR测量原理,开展了探测体积、测量误差的标定试验,并在操作中总结出了TDR水分计的安装经验,结果表明:两针型TDR水分计探测范围集中在1.7倍探针间距的圆柱体内;针对砂土和黄土,TDR测量值比烘干含水量稍大,两者间可采用三次多项式拟合修正。为确保TDR水分计为实际应用提供准确可靠的水分数据,未来室内试验和室外监测使用前需预先进行标定。  相似文献   
1000.
It is common to assume that structures are designed in view of 50 year life cycle as per Euro-Code 2 and other codes. In special cases, structures are designed in view of longer life cycle, such as bridges,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important religious structures or in case of extended returning period of seismic event or floods. Beside issues of durability and maintenance aspects, this involves also the need to cover the probability of exceeding characteristic design live loads during the extended period, while keeping the same levels of the accepted risk that were assumed by the various codes, as good enough for the standard 50 year life cycle. Bearing in mind that design procedures, formulations, materials characteristic strengths and partial safety factors are used for these structures as per the existing codes, scaling of partial safety factors, or alternatively an additional "compensating" factor is required. A simplified approach and procedure to arrive at a reasonable calibration of the code safety factors based on 50 years to compensate for an extended life cycle, based upon structural reliability consideration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