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25篇 |
免费 | 1671篇 |
国内免费 | 14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31篇 |
综合类 | 716篇 |
化学工业 | 160篇 |
金属工艺 | 30篇 |
机械仪表 | 646篇 |
建筑科学 | 38篇 |
矿业工程 | 25篇 |
能源动力 | 14篇 |
轻工业 | 29篇 |
水利工程 | 9篇 |
石油天然气 | 24篇 |
武器工业 | 214篇 |
无线电 | 596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52篇 |
冶金工业 | 18篇 |
原子能技术 | 61篇 |
自动化技术 | 140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8篇 |
2024年 | 307篇 |
2023年 | 262篇 |
2022年 | 263篇 |
2021年 | 254篇 |
2020年 | 440篇 |
2019年 | 502篇 |
2018年 | 388篇 |
2017年 | 386篇 |
2016年 | 347篇 |
2015年 | 433篇 |
2014年 | 571篇 |
2013年 | 527篇 |
2012年 | 663篇 |
2011年 | 637篇 |
2010年 | 471篇 |
2009年 | 426篇 |
2008年 | 383篇 |
2007年 | 522篇 |
2006年 | 427篇 |
2005年 | 347篇 |
2004年 | 309篇 |
2003年 | 277篇 |
2002年 | 212篇 |
2001年 | 175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了一种二维天线转台,通过对天线转台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关键技术的研究,设计出一套体积小、重量轻、变形小和高精度等特点的天线转台系统。可为高精度车载转台的设计提供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2.
针对柱面共形阵列天线的单曲率特点,建立了柱面共形阵列天线的快拍数据模型,基于高分辨波达方向(DOA)估计的子空间原理与秩损理论,结合合理的阵元排列结构设计,将信源极化状态、俯仰角以及方位角去耦合,通过参数的一维搜索与方程求解,实现了信源极化状态未知条件下的2D DOA估计。针对相干信源情况,推导了柱面共形阵列天线的解相干算法,最终提出了适用于独立和相干信源的柱面共形阵列天线盲极化DOA估计算法。该算法估计精度高,计算量小,且无需参数配对。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3.
104.
提出了一款应用于Ku波段的宽带高增益基片集成腔(Substrate Integrated Cavity,SIC)圆极化阵列天线。通过引入沿SIC口径面对角线放置的一对半月形寄生贴片和SIC底部馈电纵缝,使SIC中的TM_(211)和TM_(121)谐振模式幅值相等、相位相差90°,产生高增益圆极化辐射。同时,双寄生贴片还引入了一种背腔缝隙耦合振子圆极化辐射模式,扩宽了天线高增益圆极化辐射带宽。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款2×2单元顺序旋转馈电的SIC圆极化阵列天线。阵列天线采用双层基片集成波导顺序相移馈电网络进行馈电,进一步增大了天线的圆极化带宽。综合考虑天线的-10 dB反射系数带宽、3 dB轴比带宽和3 dB增益带宽,测试结果表明,圆极化阵列天线的有效带宽为10.74-13.30 GHz(21.3%),在通带范围内最大增益为14.50 dBi。 相似文献
105.
新型单层波导阵列天线具有低耗、低剖面、结构紧凑、实用性强等诸多优点, 在毫米波甚至太赫兹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文章首先介绍了用于构建波导阵列天线的几类波导馈电网络的特点, 指出E 面波导馈电网络在毫米波应用领域的优势,接着针对E 面波导在单层并馈波导阵列天线和Butler矩阵多波束阵列天线方面的研究展开叙述,最后给出了可应用在单层波导阵列天线中的开口波导辐射单元在实现多频和圆极化等不同功能上的最新研究进展。 文章对于低耗低剖面单层波导阵列天线的发展及其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107.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llaborative beamforming (CB) technique to organize the sensor node's location in a linear array for gree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applications. In this method, only selected clusters and active CB nodes are needed each time to perform CB in WSNs. The proposed least-square linear array (LSLA) manages to select nodes to perform as a linear antenna array (LAA), which is similar to and as outstanding as the conventional uniform linear array (ULA). The LSLA technique is also able to solve positioning error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random nodes deployment. The beampattern fluctuations have been analyzed due to the random positions of sensor nodes. Performances in terms of normalized power gains are given. It is demonstrated by a simulation tha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gives similar performances to the conventional ULA and at the same time exhibits lower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108.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定向天线的自组织网多址接入协议DA-STDMA。该协议利用方向性天线定向波束增益特性,保证在高速可靠传输条件下,提升系统的容量,同时可以防止信息截获,提升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经过理论计算,DA-STDMA协议在信道利用率上与采用全向天线相比有显著提高。文中建立了DA-STDMA协议仿真模型,通过对比空间复用度、网络吞吐量等系统性能,DA-STDMA协议利用定向天线比全向天线性能有明显提升。同时仿真研究也表明,定向天线的定位算法对整个系统建链的收敛时间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9.
110.
针对星载雷达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工作环境对结构设计的影响、承受的载荷分析、抗空间辐射的加固技术、抗振、隔冲设计、热设计、天馈结构设计、空间展开机构结构设计、星载充气天线结构设计和复合材料应用等问题.针对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在研制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