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1篇
  免费   867篇
  国内免费   552篇
电工技术   828篇
综合类   535篇
化学工业   146篇
金属工艺   94篇
机械仪表   322篇
建筑科学   102篇
矿业工程   61篇
能源动力   131篇
轻工业   150篇
水利工程   25篇
石油天然气   47篇
武器工业   74篇
无线电   230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3篇
冶金工业   101篇
原子能技术   56篇
自动化技术   156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further results on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ASMC)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systems with bounded uncertain parameters. Given a large initial tracking error, current ASMC design generally produces an unnecessarily large switching gain, consequently leading to a serious chattering problem or a large‐amplitude control jump for the continuous counterpart. To solve such an overadaptation problem, the switching gain adaptation mechanism is first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adaptation induced by the initial tracking error is suggested to be removed. Then, by exploiting the global sliding mode feature of time‐vary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and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 we present two effective methodologies for ASMC design. The proposed ASMC algorithms ensure that there is no overestimation of the switching gain and the system response is not slowed down when a small switching gain is generated.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is verified by bot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2.
针对船舶航向非线性控制系统中存在未知控制增益,参数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的影响,通过引入Nussbaum函数,利用模糊逻辑系统的逼近能力,将多滑模控制与自适应模糊控制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多滑模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实现了船舶航向的跟踪控制,并且在设计过程中,避免了控制器奇异值问题的发生。借助Lya-punov函数证明了所设计控制器使船舶运动非线性系统中所有信号有界,且跟踪误差收敛到零的某个邻域内。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航向,对参数摄动和外界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3.
讨论了文本分类系统中的特征提取方法.探讨了文档频率(DF)、信息增益(IG)、互信息算法(MI)三种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对中文文本分类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结合信息增益和互信息的特征提取方法.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特征提取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文文本分类准确性.  相似文献   
74.
模拟分析滤波器的实现误差以及各子带间的增益、相位失配误差的存在都将影响混合滤波器组(HFB)的完美重构效果。针对以往矫正方法对信号源稳定度要求高、调试复杂的缺点,提出一种模数混合的HFB失配误差矫正系统结构。利用伪随机噪声覆盖信号全谱且功率谱密度为常数的特点作为矫正信号源,根据其二阶统计量计算期望的补偿器频域响应。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总体最小二乘(TLS)算法的IIR形式补偿器设计方法,推导了以IIR滤波器系数为未知变量的线性方程组,并利用TLS算法有效抑制设计误差以及量化噪声等扰动因素影响,优化滤波器系数,减小失配误差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同时能有效改善HFB的重构效果。  相似文献   
75.
在研究无刷双馈电机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无刷双馈电机的仿真模型。结合电机本身特性和直接转矩控制转矩脉动大等特点,运用一种通过估算转矩变化量来实现转矩估算的闭环控制方法进行控制。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能有效地减少转矩脉动,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76.
小区间干扰协调是3G演进系统中抑制小区间干扰的重要策略, 并且在各类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案包含着不同的频率复用方法。为了在抑制干扰的同时提高频谱利用率,提出了可用频率集合的概念。如何分配可用频率集合中不同频点的子载波直接关系到小区间干扰的强弱程度,而现有的子载波分配方法往往基于当前信道状况, 导致在分配过程中因时间的滞后性而带来较大的干扰。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Kalman滤波预测的自适应子载波分配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获取不同子载波对用户的信道增益干扰比(GIR), 进而采用Kalman滤波估计得到下一时刻的GIR预测值大小,并以该预测值作为子载波分配的依据。仿真结果表明,与固定子载波分配方法和基于当前GIR的子载波分配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有效降低不同频率复用方法下的小区间干扰,改善小区和用户的性能,具体表现在提高了小区吞吐量,降低了用户的阻塞率,以及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比特丢失率。  相似文献   
77.
针对传统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转矩及磁链脉动大、开关频率不固定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异步电动机空间矢量调制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转矩角闭环控制实现定子磁链幅值和相角的解耦,从而获得参考电压空间矢量,实现对磁链误差和转矩误差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的缺陷,获得了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78.
设计了一种对33V锂电池进行最大5A恒流放电的电子负载。该电子负载以dsPIC30F6014A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闭环控制MOSFET恒流放电,并以热能的方式消耗电能。锰铜电阻和仪用运算放大器AD623构成电流采样电路。测试结果显示,系统的相对误差低于6‰。  相似文献   
79.
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以电压增益、共模抑制比、输入电阻平方根的三者乘积对输出电阻的比作为适应度函数,对差分 共射两级直接耦合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的电阻做自适应优化。结果显示,只要对电路交流指标加以约束,适应度函数值总会减小。当分别对增大电压增益和减小输出电阻进行限制后,电压增益总是尽量小,输出电阻总是尽量大,以使适应度函数在给定约束下取得最大。经EWB软件对优化参数仿真,结果满足线性放大要求。同时说明了可以调整适应度函数形式,找到最佳电路参数,以满足工程上对放大器指标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80.
A broadband high‐gain slot grid array antenna (SGAA)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lectromagnetic complementarity principle, the metal elements in the traditional microstrip grid array antenna (GAA) are replaced by a wide slot element. Compared with the GAA, the proposed SGAA achieves broadband and high‐gain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is concept, a prototype with 9‐element SGAA is designed using wide slot radiation elements and fabricated on Rogers 5880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substrates, which is fed by a 50 Ω coaxial probe. The measured and simulated results show a good agreement. The proposed SGAA achieves a measured peak gain of 14.8 dBi at 26.0 GHz, a 10‐dB impedance bandwidth from 22.2 to 28.5 GHz with a fractional bandwidth of 24.9%.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GAA is with high performance and it is suitable for the fifth‐generation (5G) millimeter wave (mmW)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