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145篇 |
免费 | 10454篇 |
国内免费 | 388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0235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7891篇 |
化学工业 | 6213篇 |
金属工艺 | 4938篇 |
机械仪表 | 6251篇 |
建筑科学 | 14054篇 |
矿业工程 | 3187篇 |
能源动力 | 2948篇 |
轻工业 | 3664篇 |
水利工程 | 4207篇 |
石油天然气 | 4487篇 |
武器工业 | 1579篇 |
无线电 | 887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343篇 |
冶金工业 | 3141篇 |
原子能技术 | 1267篇 |
自动化技术 | 819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06篇 |
2024年 | 1778篇 |
2023年 | 1904篇 |
2022年 | 2558篇 |
2021年 | 3060篇 |
2020年 | 3417篇 |
2019年 | 2799篇 |
2018年 | 2519篇 |
2017年 | 3372篇 |
2016年 | 3735篇 |
2015年 | 3898篇 |
2014年 | 5832篇 |
2013年 | 5376篇 |
2012年 | 6897篇 |
2011年 | 7123篇 |
2010年 | 5383篇 |
2009年 | 5488篇 |
2008年 | 5031篇 |
2007年 | 6074篇 |
2006年 | 5384篇 |
2005年 | 4530篇 |
2004年 | 3758篇 |
2003年 | 3048篇 |
2002年 | 2545篇 |
2001年 | 2254篇 |
2000年 | 1893篇 |
1999年 | 1519篇 |
1998年 | 1204篇 |
1997年 | 942篇 |
1996年 | 907篇 |
1995年 | 735篇 |
1994年 | 569篇 |
1993年 | 413篇 |
1992年 | 367篇 |
1991年 | 230篇 |
1990年 | 213篇 |
1989年 | 167篇 |
1988年 | 106篇 |
1987年 | 80篇 |
1986年 | 59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42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68篇 |
1979年 | 49篇 |
1965年 | 26篇 |
1964年 | 34篇 |
1959年 | 35篇 |
1956年 | 29篇 |
1955年 | 3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超声横波三维成像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检测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对该技术的研究尚不深入。针对隧道管片模块,进行了不同横波速度、发射频率及测试方向的检测试验,研究上述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构模型速度设定的偏差量相同的情况下,设定值大于实际速度造成的检测厚度的偏差量更大;当设定速度低于实际速度的30%时,结构内部分辨率也会降低;利用甘利灯转换公式,由纵波速度转换得到的横波速度的精度更高;对同一结构不同深度的检测目标,可采取多频率组合检测的方式获取理想的检测效果;检测方向与内部结构走向正交时,聚焦成像效果最佳,同时应尽量避免检测方向与目标体走向斜交。 相似文献
992.
杨懿帆;陈洪恩;乔亮;王鑫;陈振茂 《无损检测》2024,46(9):28-35
针对具有复杂型面的涡轮叶片微小气膜孔周裂纹检测问题,设计制作了新型旋转涡流柔性阵列检测探头,搭建了调幅旋转涡流阵列检测系统,并提出了基于阵列调幅旋转涡流检测信号相位信息的缺陷识别方法。所设计的新型旋转涡流柔性阵列检测探头激励部分采用双层并联电路线圈构型,并使用柔性电路板设计制作,该构型可形成均匀涡流场并减小线圈面积,便于实现检测探头的柔性化和小型化。基于阵列调幅旋转涡流检测信号建立阵列气膜孔的李萨如和极坐标分析图,利用李萨如分析图中的相位信息和极坐标分析图中的幅值信息判断孔周内壁裂纹的信息。通过数值计算和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新型旋转涡流柔性阵列检测探头和孔周背面裂纹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3.
王鹏;李包水;殷尊;李佼佼;付跃文;李朝阳;宾伟淇;王亚星;师文 《无损检测》2024,46(12):71-76
涡轮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有着重要意义。在对涡轮叶片进行涡流检测的过程中,当使用单一频率的涡流探头扫查叶片边缘时,检测线圈易受到边缘效应的信号干扰,叶片边缘的缺陷信号有可能淹没在干扰信号中,因此必须消除边缘效应对信号的干扰才能保证检测的质量。为此,提出一种通过多频涡流技术对涡轮叶片检测中边缘效应的干扰信号进行抑制的方法,并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多频涡流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抑制边缘效应的干扰,可提高涡轮叶片检测准确率,降低漏检率。 相似文献
994.
李绪丰;罗伟坚;孙杰;王磊;胡华胜;陆盛资 《无损检测》2024,46(10):7-12
无损检测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保障大型石化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回顾了石化行业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进展,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在大型石化装备相关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从实际工作出发,探讨分析了目前无损检测新技术的应用进展,讨论了未来石油化工行业无损检测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研究输电线路在30 mA泄露电流作用下,金属材料受到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通过把金属材料放置于3种腐蚀环境中,分析不同SO2浓度和泄露电流状态下,金属材料的腐蚀失重情况,当SO2含量比较小时,泄露电流对样品的腐蚀失重影响不大;而当SO2含量比较大时,泄露电流首先加速金属材料的腐蚀,样品表面会有较多的γ-FeOOH亚稳态晶态相产生,当腐蚀产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受到腐蚀的样品中部分γ-FeOOH转变成相对稳定的α-FeOOH与Fe3O4,腐蚀产物便会降低腐蚀现象的发生,反而使样品的耐蚀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96.
997.
位姿图优化(pose graph optimization, PGO)是一种在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后端优化中常用的高维非凸优化算法,通常建模成极大似然估计。由于目前的PGO算法优化大规模大噪声数据集时很难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提升速度,所以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套剖分的位姿图分层优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建立不同距离度量的χ2检验模型,进而剔除异常值点。然后利用嵌套剖分算法将位姿图分割成一组子图,再从这些子图中提取出一个表示原SLAM问题的抽象拓扑的骨架图,从而优化该骨架图,完成初始化。最后在模拟和真实的位姿图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评估,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影响精度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算法的计算速度,具有可伸缩性。 相似文献
998.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在短路电流冲击下受热产生温升,进而影响其性能是目前工程应用中十分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OPGW工程应用研究中的热点。在详细分析当前计算0PGW光缆短路电流热效应常规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热交换、初始效果和趋肤效应的影响,提出了新的综合分析计算方法——改进综合法,并基于该方法开发了应用软件OPGWTA,利用该软件对几种常用结构的OPGW光缆进行了热效应分析计算和讨论,结果与实验吻合。应用表明:改进综合法及其计算软件,计算方法先进,考虑因素全面,精确实用,能方便地应用于OPGW光缆实际工作以指导0PGW光缆的产品选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999.
岩土体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是土工建筑物、近海场地动力稳定性分析中的主要动力学参数,为评价南海钙质砂的动力学特性,利用美国GCTS共振柱测试系统,对取自南海地区的钙质砂进行共振柱试验,研究固结压力、相对密实度对其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并与石英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钙质砂的最大动剪切模量、阻尼比均大于石英砂;从总体而言,钙质砂的动剪切模量在剪应变小于0.1%时大于石英砂动剪切模量,在大于0.1%时两者趋于一致,其动剪切模量比G/Gmax随剪应变γ衰减的速度快于石英砂。根据试验结果建立钙质砂动剪切模量比G/Gmax、阻尼比D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现有的钙质砂动剪切模量比及阻尼比研究成果,给出钙质砂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变化范围,为钙质砂场地工程建设中建筑物动力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的目标是使PMSM表现优良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为解决同步旋转坐标下dq轴电流存在耦合, 同时传统解耦方法在电感参数失配时解耦效果不佳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电流偏差的永磁同步电机滑模电流解耦控制方法. 该方法在电流偏差解耦控制电机模型的基础上, 保证系统的良好的动态性能, 并充分利用偏差解耦结构的灵活性, 引入新的Z控制函数, 设计滑模控制律, 使其运动在滑模阶段, 并且呈非线性光滑特性, 以保证系统滑动模态, 抑制抖振, 从而实现dq轴电流较好的解耦效果, 同时提高系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因参数摄动和外在扰动的鲁棒性, 保证系统的动态性能. 通过对传统解耦方法和新方法的仿真和实验对比分析, 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