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模切机肘杆进行分析及优化设计,实现高速重载模切机动平台高精度、高可靠性、高速平稳运行。方法 采用Adams动力学分析方法,对传动肘杆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进行分析,得到其曲线,分析其是否满足重载高速运动工况下模切机的运动规律;利用牛顿-欧拉方法求解复杂多刚体运动系统动力学问题,求出下肘杆受力的数值解,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动平台传动肘杆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在加载一定压力下的应力、应变的云图,并与数值解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下肘杆机构是否满足重载的需求。结果 得到了肘杆部件的应力云图和变形云图,及其各个零件的最大应力,应力最大值为469.1 MPa。结论 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手段,从理论上指导模切压力试验平台的结构优化设计,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缩短了产品的试制周期。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切机动平台进行分析及优化设计,实现高速重载模切机动平台高精度、高可靠性、高速平稳运行。方法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现有的动平台进行有限元分析,在加载一定压力情况下,得到平台的应力、应变以及位移云图,判断现有动平台是否满足重载的需求,同时得到可以进行优化的位置及空间;对优化后的动平台进行有限元分析,将得到的应力、应变以及位移结果与优化前的进行对比。结果 优化后的动平台整体质量减小了157kg,加载相同载荷的情况下,优化后的动平台最大变形量减小。结论 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手段,可以从理论方面指导模切压力试验平台的结构优化设计,提高设计的准确性,缩短产品的试制周期。 相似文献
24.
采用矢量法建立模切机双肘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通过矩阵运算推导机构各构件运动规律的表达式.利用Matlab编制了机构的运动学程序,并结合算例对双肘杆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仿真结果与前人经由ADAMS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所建运动学模型能够正确反映机构的运动特性.运动学仿真曲线还表明,动平台工作时相对水平面呈微小角度的摆动.为了改善机构的运动特性,以动平台摆角标准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函数,使用Matlab优化工具箱,调用fmincon函数,对机构进行参数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机构的运动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5.
用机械系统自动分析软件ADAMS建立模切机肘杆机构的虚拟样机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动平台的竖直方向行程、速度、加速度以及水平方向的位移和摆动转角的特性曲线.为模切机的开发研究和设计制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
自动平压平模切机双肘杆机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动平压平模切机的受力特点,提出了一种模切机动态响应分析的方法,它利用有限元分析求解模切压力与动平台位移的关系,再利用动力学仿真来分析双肘杆机构运动副反力和曲轴阻力矩的变化过程,并求解模切机构的极限工作速度和最大模切荷载。该方法对于同类冲压机械的工作原理的分析与机械设计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为精确描述模切机中的间歇机构在高速下的动力学响应,在对多种因素的机理及影响大小进行分析之后,建立了考虑输入轴和输出轴扭转刚度两种主要因素的动力学模型.应用传统的牛顿力学理论,对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的转换之后,得到了微分方程的表达.最后对某型号自动模切机的间歇机构进行了实例计算,为进行动力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利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设计一种试验平台,来解决模切机上的模切压力难以直接检测的问题。方法 首先文中引入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来检测模切压力,针对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自身特点,结合TRIZ理论中的因果链分析与完备性法则,形成直接检测模切压力的初步设计方案。其次利用矛盾解决原理提高初步设计方案中的稳定性、测量精度和抗变形性,并通过物质–场模型分析法对初步设计方案中的底座结构进一步优化,得到试验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最后对试验平台的关键零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 关键零件——顶板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量分别为77.063 MPa、0.525 24 mm,表明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要求,并且不会发生共振现象,验证了基于TRIZ理论设计的试验平台可以满足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的工作要求。结论 利用TRIZ理论来指导模切压力试验平台的创新设计,为精确测量模切机的模切压力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9.
基于 ADAMS 的模切机双肘杆机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利用MSC.ADAMS对模切机双肘杆机构进行了参数化建模,通过建立双肘杆机构优化目标函数,实现了双肘杆机构的结构尺寸参数化优化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运动学、动力学仿真。优化结果表明,减小动平台与水平方向的震动偏角和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将大大提高模切速度、精度和整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针对镭射光柱卡纸为承印物进行多色高精度套印需求,传统生产工艺需要预留10~15 mm银边进行打底色和套准色标印刷,对某烟标产品的多色套印工艺分析,提出去除套印银边的新工艺和技术方案,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方法 对产品结构和凹印自动套印系统原理进行分析,对凹版印刷套印工艺进行设计与优化,利用产品模切废弃区域进行打底色和套准色标的印刷,确保使用模切位置印刷套准色标能满足套印要求,确定打底色块和套准标记在产品拼版图中的最佳位置,制定产品色序与凹印机印刷机组匹配的印刷色组,确保打底色与后续套准标记不冲突,通过相互遮盖或镂空等处理为下一组套准标记提供套准依据.结果 对某烟标产品的凹版印刷套印工艺进行优化,可使用模切废弃区域来进行打底色和套准标记的印刷,满足高速高精度多色凹版套印要求,实现同一产品能节省镭射光柱卡纸材料用量2%.同时,第1色序油墨的使用量减少了约33.33%.结论 通过对自动套印系统的分析以及凹版印刷套印工艺的设计与优化,证明去除套印银边的技术方案具有可行性.实现在实际生产取消镭射光柱纸10~15 mm的银边,提高了镭射光柱卡纸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