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80篇 |
免费 | 1643篇 |
国内免费 | 108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400篇 |
综合类 | 1283篇 |
化学工业 | 3848篇 |
金属工艺 | 562篇 |
机械仪表 | 716篇 |
建筑科学 | 432篇 |
矿业工程 | 262篇 |
能源动力 | 311篇 |
轻工业 | 494篇 |
水利工程 | 89篇 |
石油天然气 | 288篇 |
武器工业 | 124篇 |
无线电 | 293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178篇 |
冶金工业 | 291篇 |
原子能技术 | 423篇 |
自动化技术 | 9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44篇 |
2023年 | 348篇 |
2022年 | 409篇 |
2021年 | 512篇 |
2020年 | 546篇 |
2019年 | 534篇 |
2018年 | 478篇 |
2017年 | 589篇 |
2016年 | 584篇 |
2015年 | 572篇 |
2014年 | 702篇 |
2013年 | 912篇 |
2012年 | 1066篇 |
2011年 | 1116篇 |
2010年 | 749篇 |
2009年 | 799篇 |
2008年 | 789篇 |
2007年 | 922篇 |
2006年 | 870篇 |
2005年 | 718篇 |
2004年 | 670篇 |
2003年 | 598篇 |
2002年 | 434篇 |
2001年 | 389篇 |
2000年 | 340篇 |
1999年 | 250篇 |
1998年 | 214篇 |
1997年 | 162篇 |
1996年 | 184篇 |
1995年 | 148篇 |
1994年 | 127篇 |
1993年 | 110篇 |
1992年 | 94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59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5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为分析整形器对入射波形的影响规律,以紫铜T2材料为研究对象,在14.5 mmSHPB试验设备上开展整形器的直径和厚度、撞击杆速度和长度改变对入射波形状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直径增大,整形器的广义强度增大,导致第1个拐点T1提高;厚度增加,整形器受冲击压缩应变率降低、压缩时间增加,拐点T1降低,拐点T2右移;撞击杆速度提高使第1个拐点T1提高,拐点T2位置左移;撞击杆长度对整形器调整入射波形状不产生影响,整形器吸收能量相同。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为了解决某些典型场景(如海上、山区、丘陵、城区)下无法使用已有基础模型来全面表达电波传播特性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在典型场景下,基于确定性抛物方程、适用于多个传输场景的统一电波传播模型。把典型场景等效为损耗介质层来求解边界条件,利用Fourier分步步进法得到相应解,然后得到电波在典型场景下的传播损耗,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传输场景下,将统一电波传播模型与Miller-Brown模型、射线追踪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较吻合,验证了其正确性。这一结果对建立一种求解典型场景下电波传播衰落问题的统一电波传播模型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CuO的不同掺杂浓度对表面等离子共振角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的棱镜耦合法Ag-SnO2(掺杂CuO)复合膜表面等离子共振光学传感器结构.采用射频反应溅射法在清洗处理后的金红石棱镜上依次制备Ag膜(50nm),SnO2膜(50nm),CuO和SnO2膜(50nm)4层膜结构,CuO的厚度依其不同的掺杂体积分数的不同而不同,经过退火实现SnO2薄膜的掺杂得到复合膜.以He-Ne激光62.8nm为入射激励光源,通过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方法,CuO的掺杂体积分数分别为0,0.01和0.05时,得到共振角分别为59.61°,60.52°和61.3°的结果.结果表明,CuO掺杂的体积分数越大,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共振角越大. 相似文献
108.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 and backscattering from a random medium are studied. The random medium is modeled by discrete lossy dielectric scatterers, for which the dyadic scattering amplitudes and orientation statistics are known. A method is developed to compute the propagation and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s. The technique is valid for scatterers having characteristic dimensions comparable to a wavelength. The procedure is valid when the albedo of individual scatterers is small, that is, when the scatterers are highly absorbing. Numerical calculations for the propagation and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s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09.
本文简单地分析了影响PCB特性阻抗的主要因素及特性阻抗板在工程设计与生产制程中的应用和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