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20篇
  免费   1707篇
  国内免费   998篇
电工技术   3063篇
综合类   1465篇
化学工业   1855篇
金属工艺   1115篇
机械仪表   1571篇
建筑科学   1132篇
矿业工程   581篇
能源动力   440篇
轻工业   346篇
水利工程   209篇
石油天然气   347篇
武器工业   150篇
无线电   407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99篇
冶金工业   673篇
原子能技术   106篇
自动化技术   1201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374篇
  2021年   499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620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745篇
  2014年   1303篇
  2013年   1103篇
  2012年   1418篇
  2011年   1356篇
  2010年   1022篇
  2009年   1062篇
  2008年   981篇
  2007年   1233篇
  2006年   1129篇
  2005年   930篇
  2004年   745篇
  2003年   651篇
  2002年   547篇
  2001年   512篇
  2000年   421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是近年输液管道伴热的新工艺.伴热温度高,功率密度大,伴热距离长等优势使其在海洋石油行业的使用日益增多.本文介绍了集肤效应电伴热的原理,并对其使用优势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72.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增强铜-石墨复合材料电刷,研究了碳纳米管对铜-石墨电刷静态和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增加了铜-石墨电刷的破碎力和硬度,对电刷的电阻率影响不大。碳纳米管的加入使铜-石墨电刷的摩擦系数减小,并减少了电刷的磨损率,提高了电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73.
电动螺旋轮胎定型硫化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电动螺旋轮胎定型硫化机的结构及原理。分析了对电动螺旋硫化机各项实验所得的数据。总结出该新型硫化机具有运动平稳、对中性好、精度高、结构紧凑、简单可靠、造价低、提高轮胎的硫化质量、便于维护保养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74.
刘青 《橡胶工业》2022,69(1):0045-0049
研究了不同炭黑份数,不同炭黑类型填充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的基本电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胶料电导率随炭黑份数的增加而升高;导电炭黑的粒径越小,其填充胶料的电导率越高;对于导电炭黑高填充胶料,加工助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类对胶料的电导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75.
分别采用硫黄硫化、半有效硫化、硫载体硫化、有机过氧化物硫化和复合硫化体系制备三元乙丙橡胶(EPDM)硫化胶,并考察了不同硫化体系对EPDM硫化胶的硫化特性、物理机械性能与电绝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PDM硫化胶交联结构中,过氧化物硫化的EPDM硫化胶具备优异的电绝缘性,但物理机械性能较差;而硫黄硫化的EPDM硫化胶的物...  相似文献   
976.
掺入矿物掺合料是改善硫铝酸盐水泥(CSA)混凝土凝结硬化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研究了水胶比为0.4时,单掺超细矿渣粉(UFS)、偏高岭土(MK)与复掺超细矿渣粉、偏高岭土对硫铝酸盐水泥凝结时间、流动度、电阻率、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其1 d、28 d龄期时的水化产物进行XRD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单掺和复掺缩短了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但单掺偏高岭土时的缩短效果更明显,且水泥浆体的流动度随着超细矿渣粉和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而减小。掺入超细矿渣粉、偏高岭土缩短了水泥浆体电阻率变化速率曲线峰值出现的时间,峰值大小与掺量成递减关系。当掺量从0%(质量分数,下同)增大到20%时,单掺超细矿渣粉试样的28 d抗压强度减小了24.7%,单掺偏高岭土试样的28 d抗压强度减小了17.7%,两者复掺试样的28 d抗压强度减小了17.3%。超细矿渣粉和偏高岭土对水泥水化产物没有明显影响,但促进了硅酸二钙(β-C2S)的早期水化。  相似文献   
977.
聚酰亚胺的前聚体,聚酰胺酸,是通过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与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反应制备的。未改性的、酸改性和胺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被分别地单独加入到聚酰胺酸溶液中,并加热至300℃,从而制成聚酰亚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显微照片表明,酸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和胺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在聚酰亚胺基体中被均匀一致地分散开。通过对酸和胺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多壁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表面和体积电阻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了解到该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ITES从1.28×10^(15)Ω/cm^(2)(纯聚酰亚胺),降到7.59×10^(6)Ω/cm^(2)(26.98%的未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含量)。除此之外,添加多壁碳纳米管影响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改性多壁碳纳米管意义就是提高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多壁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10^(2)MPa(纯的聚酰亚胺)增加到134 MPa(6.98%酸改性多壁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78.
采用电阻率法研究水泥水化过程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用无接触电阻率测定仪测定了不同水灰比水泥浆基体的电阻率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曲线ρ(t)-t,研究了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特性。研究表明:基体电阻率ρ(t)是液相电阻率ρ0(t)和孔隙率φ的函数。实验结果说明:根据基体电阻率曲线的特征点将水泥水化过程划分为溶解期、诱导形成期和诱导期、凝结硬化期3个阶段。钙矾石包裹层的形成导致水化进入诱导期,渗透压导致包裹层的破裂,使水化进入凝结硬化期。溶解期电阻率的下降主要与水泥浆体中液相离子浓度的增加相关。诱导形成期和诱导期电阻率变化小,此时液相离子浓度和孔隙率的变化都较小,凝结硬化期电阻率的上升主要与水泥浆体孔隙率的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979.
刘瑞雪  王晓霞 《硅酸盐学报》2004,32(10):1194-1198
在1300~1500℃和30MPa压力下,热压摩尔比为n(TiC)∶n(Ti)∶n(Al)∶n(Si)=2∶1∶(1~1.1)∶(0.2~0.1)的混合粉末,可以得到纯度达98%(质量分数)以上的致密块体碳化铝钛(Ti3AlC2)材料。掺加的Si均匀分布在基体中,形成固溶体。当掺加Si的摩尔比为0.2时,固溶体的化学式为Ti2.76Al0.78Si0.22C2。烧结试样的晶体为层片状结构,1300℃和1400℃时,烧结试样的晶粒尺寸分别为10~15μm和20~30μm。材料的Vicker硬度为3.3~5.0GPa,弹性模量为289GPa,抗压强度为785MPa,抗弯强度为375MPa,断裂韧性为7.0MPa·m1/2。25℃时,电导率为3.1×106S·m-1,热容为125.4J/(mol·K),热导率为27.5W/(m·K),热膨胀系数为8.8×10-6K-1。  相似文献   
980.
Composites consisting of carbon fibers (CF) and carbon particles (CP) in polypropylene (PP) matrix were melt-compounded. Composites were analyzed for their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ddition of these fillers improv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Thermal conductivity was enhanced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fillers was increased. Carbon fibers render the composites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o we observed a percolation threshold near 10 wt.% of CF for PP/CF (PP and CF composite) and near 25 wt.% of CP for PP/CP (PP and carbon particle composite). Al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arbon fibers are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properties as compare to the carbon p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