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电工技术   41篇
综合类   189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30篇
建筑科学   76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15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19篇
无线电   255篇
一般工业技术   79篇
冶金工业   25篇
自动化技术   51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 type of joint utility function-based scheduling is proposed for two-way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 wireless networks. The scheduling of uplink and downlink services is done jointly so that the base station selects a user efficiently and fairly while considering the channel state of both the uplink and the downlink. Because a user generally has two communication links, an uplink and a downlink,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can be formulated as the sum of the quality of the uplink and downlink services. However, most of the previous types of scheduling for the uplink and downlink were designed separately and independently. This paper proposes a joint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integrated uplink and downlink services: a base station selects a user while simultaneously considering both the uplink channel state and the downlink channel state. An analy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e purpose of determining the scheduling metric, the system throughput, and the level of fairness. The numerical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proportional fair scheduling the proposed joint scheduling achieves a better throughput while satisfying the fairness among users.  相似文献   
32.
本文在调度判决时考虑到用户的访问时延限制,比例公平调度算法基础上提出了M-PF算法。本文建立了无线分组调度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对新算法在小尺度服务时间保证、大尺度服务时间公平和系统吞吐量等方面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系统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结果证明,新算法在保证系统吞吐量和大尺度公平性的同时可以提供更好的小尺度服务时间保证。  相似文献   
33.
基于物体的编码方法中的多物体速率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 P E G4[1~3]中提出了 V O( Video Object)的概念,产生了多物体速率控制的问题。对于某一个 V O,在给定的固定速率限制下在各帧间分配数码率的建议算法在 M P E G4 草案中已经提出。但是到目前为止,给定总带宽、在多个 V O 间合理分配数码率的算法,在 M P E G4 草案中还是空白。本文提出了一种“等失真公平”分配算法来解决多物体间的数码率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34.
基于排队理论的信道分配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于排队理论提出了一种信道分配方案。该方案将信道分为2部分:语音信道和数据保护信道。预留数据保护信道用于补偿数据丢包率,同时对语音业务设置FIFO排队缓冲器,切换呼叫优先占用缓冲器以确保切换优先。当语音信道空闲时,数据业务可以占用语音信道,一旦有语音呼叫请求到来且无可用语音信道,数据业务应释放占用的语音信道,在数据缓存器中排队等待。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降低了新增呼叫阻塞率和切换掉话率,而且提升了数据业务的性能。  相似文献   
35.
探讨了面向订单生产的新的制造模式—BTO制造环境下生产能力与订单定价之间的关系,对按BTO订单生产制造企业生产两类基于时间差异的可替代产品的利润最大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假设顾客需求对等待时间和价格是敏感的,基于这种假设,利用排队论建模方法,建立了共事产能和专用产能下整合定价、等待时间和能力规划决策的模型,分析了模型参数和不同能力策略对最优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童玲  罗文俊  符祖峰 《计算机工程》2011,37(1):125-127,130
针对目前已有的公平合同签署协议存在的不足,利用已有的无随机预言机模型下的短签名方案和q-强Diffie- Hellman假设,设计一种新的具有离线半可信第三方的公平合同签署协议,离线第三方只在意外情况下才介入协议,且在纠纷解决阶段只是协助参与方解密,则协议结束,第三方并不能获得参与方的签名。由于基于短签名,所需存储和通信的数据量小,该协议只适用于低带宽通信以及需要较小的数据存储量的环境。  相似文献   
37.
移动环境公平支付协议的设计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固定网络中的支付协议并充分考虑移动装置和无线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移动环境公平支付协议。利用模型检验工具对协议进行分析并将该协议与其他支付协议进行比较,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公平、保密、高效等特点,适用于移动环境。  相似文献   
38.
扈红超  郭云飞  卜佑军  伊鹏 《电子学报》2012,40(4):717-723,733
针对现有联合输入交叉点排队交换结构(CICQ,Combined Input and Cross-point Queuing)调度策略无法提供基于“流”的服务质量保障,探讨了在CICQ交换结构实施基于流调度的可能性,提出一种能够为到达流提供公平服务的分层混合公平服务调度策略——LHFS(Layered and Hybrid Fair Scheduling).LHFS对每个输入、输出端口可独立地进行变长分组交换,其算法复杂度为0(1),具有良好可扩展特性.理论分析结果表明,LHFS能够为业务流提供时延上限和公平性保障.最后,基于SPES(Swit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仿真系统对LHFS的性能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9.
给出一种ISDN信令系统的排队网模型和近似分析其性能的新的数值计算方法 ,借助于GPSS模拟 ,计算结果相当精确。这种性能分析的数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分组交换网 ,也可扩展用来分析电路交换网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慢行交通特点的基础上,以缩短乘客换乘时间为目的,研究了慢行交通衔接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时间分析问题。通过对换乘时间的详细分析,将乘客换乘时间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进行分析,应用运筹学中的排队理论,建立起慢行交通乘客换乘轨道交通的时间模型,最后用换乘损失对换乘时间进行评价,为确定换乘站设施规模与轨道列车发车间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